時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個人資料
kylel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你玩過哪些童年的遊戲?

(2010-03-16 16:11:26) 下一個

 

 

1,跳房子:用粉筆(或者石蠟筆)在地上畫格子,最下麵是3個豎的小格子(編號123),其次往上是兩個橫的大格子(編號45),中間又是兩個豎的小格子(編號67),再上麵就是兩個橫的大格子(編號89),最上麵是一個很大的半圓形,編號10。初級者,雙腳從1號走到10號,把10號位的戰利品(比如布娃娃、玩具等)拿到,再返回,全部過程,雙腳不踩線,就算勝利;一級者,單腳重複上述全過程;二級者,將一隻圓盒子(或者是扁石頭)從1號踢到10號,拿到戰利品後再踢回來;三級者,單腳重複上述踢圓盒子(或者是扁石頭)全過程;四級者,跳偶數格子;五級者,踢偶數格子;六級者,跳14710;七級者,踢14710;八級者,跳1510;九級者,踢1510。不會再有高手了。

 

2,跳皮筋:8米左右的橡皮筋,連接成環形;兩個人麵對麵站立,相距4米左右,將環形橡皮筋踩在雙腳下(緊貼地麵),兩根平行的橡皮筋相隔雙腳寬度;跳者用一隻腳的鞋尖把皮筋鏟起來,另一隻腳跟進,然後前腳出來,後腳也出來,但皮筋不得離開腳,並且要唱《馬蘭開花》的口訣,這是第一關(稱為地關),口訣隻有5句,即:馬蘭開花一十一,一五六,一五七,一八一九,二十一。舞步重複10次。

 

第二關,腳關,環形橡皮筋套在腳脖子上,舞步一樣,口訣延長到“第二個循環”,即: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第三關,膝關,口訣延長到“第三個循環”,即: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其它一樣。第四關,腿關,第四個循環;第五關,腰關,第五個循環;第六關,胸關,第六個循環;第七關,頸關,第七個循環;第八關,頭關,第八個循環;第九關,頂關,第九個循環,口訣是:九五六,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一。如果有人還要繼續比試,將橡皮筋舉過頭頂――天關,除非舉橡皮筋的是矮個兒,跳橡皮筋的是高個兒。那也是芭蕾舞演員!

 

3,跳繩子:對於單人跳繩,有雙腳跳、單腳跳、反跳、隔圈跳等;對於單人跳的雙人聯跳,也有雙人的雙腳跳、單腳跳、反跳、隔圈跳等;對於單人跳的雙人對跳,雖然也有雙腳跳、單腳跳、反跳、隔圈跳等,但關鍵是掌握兩根繩子相互交叉的時間,否則繩子就會打結。

 

對於多人跳,是一根很長的繩子,兩端各有一人用力甩圈,分為:落地圈、空心圈、正圈、反圈、快慢交叉圈等等;然後跳繩者站立一排,從圈圈外麵依次進入圈圈裏麵跳,一個接一個;當最後一個跳繩者進入後,第一個就可以從前麵跳出圈,直到全部出來。當然,跳的時候也可以分雙腳跳、單腳跳、轉圈跳、隔圈跳。據悉,跳繩子是所有運動中最具有減肥作用的運動。

 

4,打彈弓:早期都是自己用小灌木的樹丫自己做彈弓,還要用小刀在丫丫的頂部刻一個較深的環,把橡皮筋係緊而不會脫落;橡皮筋中間連接一個比較寬的輪胎皮,或者帆布,或者棉布,可以包裹較大的石頭。後來,發現鐵絲更加牢固,不容易斷裂,就用很粗的鐵絲做。開始做的就是“丫”形狀,但發現丫丫的中部比較窄,容易擋住石頭,就把中間的“V”字型改為馬蹄形“U”。這樣的改進,提高了射擊精度和速度。射擊麻雀還可以,射擊同學,或者玻璃窗、燈泡,就會被老師叫去寫檢討書,沒收“做案工具”。

 

5,打彈珠:也叫打彈子。彈珠,就是玻璃珠,有純色的,也有貓眼的,以及其它各種花色的。幾個人一起玩,畫一個長方形的框框(有點像足球場地的邊線),大家一起從起點彈出,按照彈珠“落定”遠近的順利,決定打彈珠的先後。先打者,要把其它彈珠打進最前麵的坑坑(事先要挖好),就算勝利,並獲得該彈珠;如果自己出局,也就輸了;如果彈珠破了,打彈珠者要賠,遊戲重來。有的夥伴技術不夠好,總是輸;而贏彈珠的小夥伴會主動把彈珠還給輸者,這樣大家才可以繼續玩,否則,誰還有那麽多彈珠?

 

還有一種類似的遊戲:“打盒子”。把用完的清涼油盒子裝滿沙土或泥巴,有一定重量。打法和規則都一樣,隻是彈珠和盒子拿在手上的感覺不同。一般來講,都是放在食指和中指上,用大拇指的指甲用力彈出去。

 

6,打煙盒:也叫甩煙盒。先把煙盒折疊成三角形,這個很簡單。然後按照香煙發行的年代和城市的大小(知名度)來“規定”煙盒的價值大小(比如1百、2百、1千、2千、1萬、2萬等等)。開始遊戲時,每人拿出幾個煙盒(自己決定多少和價值,並記住自己的煙盒),按照個人的煙盒價值總數,決定打煙盒的先後。大家的煙盒全部放在一起,卷成弧形,並從高空(自由落體)甩在地上(由先手決定具體的高度)。弧形開口向地麵的,就按照“大”壓“小”來決定,被壓的屬於“大”家;弧形開口向天空,先手就用手拍打地麵,因為用空心掌,產生的氣流可以把煙盒拍打翻過去。這裏,需要看準自己“大”的煙盒壓住別人“小”的煙盒;那些被壓住的,就全部歸“大”家,沒有壓住的就不屬於“大”家的了。

 

這個遊戲,有的地方叫著“包餃子”。有三角形,也有四邊形;可以用煙盒,也可以用作業本,或者報紙等等。規則大同小異。

 

7,踢毽子:最早的毽子(湖北老家叫著“Mao”,第三聲),是用78頁廢作業本子的四周剪成很多須條狀,然後中間放12枚古錢幣,或者金屬,或者其它重物,再用繩子紮緊,像一朵菊花。後來,家裏養雞了,我們就從公雞尾部“借”了一些長長的雞毛,用棉布把古錢幣或金屬包起來,再用繩子把雞毛紮緊,雞毛尖尖是向四周開放的,像一朵鳶尾花或者馬蘭花,更加漂亮。

 

一般的踢法,是用左右腳的內側麵,有時候也用外側麵或腳背。實際上,鞋子的質地很重要。分為單腳空踢、單腳落地踢、左右腳輪換踢、腳底反踢、腳底跳踢(高難動作)等。高手還可以做到用肩膀、肘部、頭頂等身體部位頂一下,然後再用腳接住;但絕對不可以用手。兩隊比賽時,還可以用排球網對決,規則類似於排球的規則。

 

8,躲貓貓(捉迷藏):在室內玩,“捉者”隻有一個,要用手絹蒙上眼睛;“躲者”人多,數10下,各自找好自己的躲藏地,然後“捉者”打開“眼罩”。如果在規定時間內(比如1分鍾,或者5分鍾)最先發現誰,誰就是下一個“捉者”。

 

在室外,規則基本一樣,但要規定一個大致的範圍,不得跑出範圍之外;因為範圍較室內大,尋找的時間可以稍微長一些。有的人會把衣服或者帽子故意放在某一個地方,而自己躲藏在其它地方,就會延誤“捉者”的尋找時間,這就是空城計;有的人會先在某一地點叫兩聲,然後立即轉移到他處,這就是聲東擊西。

 

9,抓羊羊(抓小雞):各地的叫法不一樣。抓羊羊,是指大灰狼抓羊羊;而抓小雞是指老鷹抓小雞,或者黃鼠狼抓小雞。

 

大灰狼、老鷹或黃鼠狼都是“壞蛋”,單獨一個;羊羊或小雞一般是一大群,沒有定數,但最前麵一定有一個領頭羊或大母雞。領頭羊或大母雞張開雙臂,保護身後的一群羊羊或小雞,擋住前麵的“壞蛋”;而前麵的“壞蛋”就左右襲擊後麵的羊羊或小雞,但不得靠近領頭羊或大母雞;後麵的羊羊或小雞們,一個抓一個後麵的衣服,就像一串小鈴鐺,嘰嘰喳喳。由於“壞蛋”左右襲擊,領頭羊或大母雞保護總有漏洞,後麵的羊羊或小雞就會有可能被“壞蛋”抓住。被抓住的羊羊或小雞,要被“壞蛋”咬一口,然後離開隊伍。

 

10,丟手絹:在所有兒童遊戲中,丟手絹的歌曲是最好聽的。小朋友們圍坐在草坪上,成一個大圓圈。開始時,有一個人拿著手絹在大圓圈的外圍(即小朋友們的背後)慢慢走。大家一起唱:“丟手絹,丟手絹,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後麵,大家不要告訴他”。這時,手絹就可能已經丟出去了。然後大家一起又唱:“快點快點捉住他,快點快點捉住他。”

 

有時候,丟手絹者如果最後跑步很快,就表明手絹已經丟出去了;但有時候也有假相,沒有丟出去也跑,或者已經丟了,還慢慢走;有時還會有假丟的動作。如果丟手絹者已經坐到自己的位子,而背後有手絹者還沒有發現,那就輸了,該輪到TA上場丟手絹。如果歌聲沒有停下來,背後有手絹者就發現了手絹,就要馬上起來追逐,抓住丟手絹者。抓到了,丟手絹者就得繼續丟;沒抓到,那就輸了。

 

11,扮家家:是“假扮”一個三口之家的小家庭遊戲,其中兩個扮“爸爸媽媽”,還有一個扮“小孩”;如果隻有兩個人,“小孩”可能用布娃娃代替。有時候也有23個“小孩”的。“爸爸”就一定要去做劈柴、挑水、農耕等力氣活,“媽媽”就一定要做飯、洗衣服、哄寶寶等家務事。有時候“爸爸媽媽”還要“商量”一些事情,比如帶“孩子”去醫院、去上學、去公園等等。這種遊戲帶給兒童的記憶是很深的,是家庭生活中潛移默化的結果,也是兒童喜歡家庭生活,向往長大的一種體現;長大後,“爸爸媽媽”很可能會重逢,有的也可能會繼續童年的“故事”。

 

12,洗衣服:女生玩的遊戲。3個以上的女生圍成一圈,全部把右腿或者左腿放在後麵一個女生的腿上,另一隻單腿站立,“搭建”成一個圓圈(人越多,圓圈越大,場麵也越精彩)。這個圓圈中心就是洗衣服的水池。隻有口訣,沒有歌曲:“摸摸池子,擺一擺;摸摸池子,擺一擺;挑水,洗衣服;挑水,洗衣服;擰幹水,曬起來;擰幹水,曬起來。”可以重複很多次,還可以變換左右腿,更可以前後左右移動(高難度啊)。在念口訣的同時,雙手的動作要與口訣是一致的,一邊清洗,一邊晾曬。好一個女兒國浣溪沙的美景!

 

13,進城門:兩個同伴手牽手,眼睛用手絹蒙住,看不見。一排同伴一個一個從他們兩個中間用雙手搭成的“城門”走過去。大家一起唱“口訣”:賣菜的進城了;賣豆腐的進城了;賣大米的進城了;賣西瓜的進城了……似乎什麽都可以進城去賣,那時候也沒有城管;有時候也有這樣的口訣:“打獵的進城了;拖板車的進城了;走親戚的進城了;相親的進城了……”。但是,進城門時,那個夥伴不可以說話。當兩個同伴的手向下罩住他時,如果猜到他的名字,那就輪到他“扮”城門。隱約覺得這個“城門”有點像“城管”。

 

14,劃拳:劃拳有5種,一種是北方的“石頭剪刀布”,“拳頭”就是“石頭”,“八字(手語)”就是“剪刀”,“手掌”就是“布”;石頭可以砸爛剪刀,剪刀可以剪爛布,布可以包裹石頭,一物克一物。第二種是南方的“饅頭金叉三娘娘”,所以叫著“三娘娘管金叉”,“拳頭”就是“饅頭”(有的地方叫饃饃),“八字(手語)”就是“金叉”,“三字(手語)”就是“三娘娘”;金叉可以叉饅頭,饅頭可以打三娘娘,三娘娘可以拿金叉,一物克一物。第三種就是“手心手背”,這個很簡單。最後兩種就是喝酒或者賭博場合常見的劃拳,以後專文介紹(兒童不宜)。

 

15,民間自由體操:都是雜技團、武術隊或體育競技的基本功,但很多沒有去雜技團、武術隊或體操隊學習的人也會這一手。因為種類很多,這裏舉幾個例。首先是“倒立”,就是雙手著地,雙腳向上;整個身體倒過來,但還要保持身體垂直。要領是有足夠的臂力和腕力,腰部一定要用力,保持身體平衡很重要。第二個是“劈叉”,湖北老家叫著“躺一字”,意思就是像“一”字一樣躺在地上,而實際上是兩腿前後(或左右)分開,訓練胯部的靈活性和柔韌性。要領是身體放鬆,呼吸平穩。不過,需要慢慢訓練才可以達到最好水平。第三個就是“翻叉”,是“倒立”和“劈叉”的結合動作。開始時,需要雙手依次用力按在地麵,並支撐整個身體,雙腳雙腿依次甩起來,身體從一側翻起來倒立,雙腳離開地麵;在慣性的作用下,身體翻向另一側;當雙腳從另一麵再次落地時,雙手也同時離開地麵,身體又回到正常的直立狀態。第四個是“跳馬”,在學校上體育課的跳馬,是有道具的,即馬鞍。放學後,同學們一起玩,大家一起劃拳,輸家就自覺做馬鞍,大家輪流從“馬鞍”的背上跳過去。還有“馬鞍”的高度是變化的,第一關是蹲著,第二關半蹲著,第三關是彎腰,第四關是鞠躬,第五關是低頭,第六關是直立(高難度!)。

 

16,拉鈕扣:在一枚(雙孔)鈕扣的一對孔(如果是四孔就選擇相對的兩個孔)中間穿一根比較結實的縫衣線,並且打結形成一個環形;這個環形的縫衣線長度與雙手張開的長度(即雙肩的寬度)相當;將環形縫衣線套在大拇指以外的手指(即手掌心)上,鈕扣放在正中間;向前或向後甩幾次,再輕輕重複“放鬆-拉緊”的動作多次,鈕扣就會開始旋轉,並帶動環形縫衣線正向-反向不斷地旋轉,縫衣線開始扭曲纏緊;隨著旋轉速度越來越快,鈕扣會產生很有節奏、很舒爽的聲響。如果在桌麵上放一堆小紙片,再將鈕扣靠近紙堆,紙片可以飛舞起來。

 

17,翻繩子:也叫翻繩叉,有的地方叫挑繃繃。一根齊肩寬的環形繩子(要比線略粗),一個人穿在手掌中,並用成對的食指、中指、無名指或小指去“勾”繩子,即左右手的繩子“結構”完全對稱;然後另一個人也用雙手去“勾”繩子,並且不要損壞原來的“基本結構”,全部“反相”移動到自己手中;但這時的繩子因為有一定的結構,如果先後秩序有錯,繩子就可能形成“死結”,所以要分析結構、看清楚後再“勾”。如果有錯,可以讓對家一起來慢慢解除“危機”。要領就是要慢慢“勾”,一旦發現有可能形成“死結”,立即返回去,重新尋求“活路”。

 

18,做手影:也叫燈影手勢。通常用煤油燈做光源,白牆做背景。用單手或者雙手“搭建”或“構建”各種小動物,比如小狗、小雞、小鴨、老鷹、兔子、蛇、鳥等等;手越是靠近煤油燈,“動物”的影子就越大,還可以變化形狀,尤其是“舌頭”和“耳朵”是經常可以“動”的;如果再加上學動物的聲音叫,那就惟妙惟肖了;如果兩個人(或者幾個人)同時做,或者是相同的動物,或者是不同的動物,配上畫外音(講故事),那就是“動畫片”了。

 

19,猜中指:一個人用一隻手“抓緊”另一隻手的全部手指,但要適當交叉(即變換手指的自然順序),並且隻露出手指尖,讓另一個人猜“中指”是哪一個。要領是盡量減少外露的指尖部分,每個指尖盡量大小一致,要不斷變換順序。

 

20,小草遊戲:這類遊戲很多,介紹幾種。第一種是車前草(我們叫它“官司草”),韌性較強,我覺得是所有小草中最強的一種,遊戲名稱叫“打官司”。兩人各拿一根粗細差不多的車前草,雙手各抓緊一端,交叉著用力拉,如果有一根斷了,就輸了,但第二次可以用兩根。依此類推。這類遊戲,似乎源自遠古的荊楚一帶,也叫“鬥草”,或者“鬥百草”,是流行在女孩子中的一種遊戲。如果有比較多的經驗和植物學知識,使用的草(莖)比較強硬或韌性,往往得勝;也有使用葉片進行鬥草遊戲的,相互交叉成“十”字狀並各自用勁拉扯,以不斷者為勝。

 

第二種是一種方型莖的小草(與蠶豆的莖一樣,但細很多),隻知道我們叫它“像框草”,但至今不知道學名。兩人各從一端開始,按照方形的對角把小草的莖撕開;因為是相對撕開的,可以從一端撕到另一端,兩人互補影響,而結果就成為一個較大的四邊形,每一邊都是小草的莖的四分之一粗,很像“像框”。第三種是節節草,一種生長在河邊的圓筒狀水草,有手臂長、麵條粗,像竹子一樣一節一節的。可與竹子不同,每一節都可以拆開,然後還可以再任意順序組合接攏,甚至可以用幾根水草連成圓形或其它任意形狀,有點像現代的“魔棍”玩具。第四種是狗尾草,國內狗尾草的種類很多,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純綠色的,較小;一種是花色的(含有紫、黃、綠等),較大。狗尾草主要用來紮小動物,比如小狗、小貓、老鼠等。四肢、尾巴、耳朵等,通常用花色的狗尾草,紮製的小動物,毛茸茸的,很逼真。第五種是蒲草,或者類似的有細長窄葉的小草。把葉片卷曲折疊起來,用嘴一吹,發出很刺耳的尖叫聲,也很清脆。在山間、地洞等地尤其好聽。

 

21,做陷阱:湖北老家在長江邊,沙土很多。我們通常就在江邊的沙灘或江心的沙洲玩沙。挖一個手臂長的洞,將洞口周圍的沙用水浸濕(這樣子,沙就可以結塊);再從洞口一側慢慢把沙“連接”起來,做一個蓋子,把洞口蓋住。當全部完工後,還要用幹的沙在洞口撒一層,看上去就與其它沒有陷阱的地方完全一樣。然後就玩捉迷藏的遊戲,讓“捉者”蒙上眼睛,捉其他同伴;其他同伴有意在洞口四周叫喊。如果“捉者”掉進陷阱,那就要自己做陷阱,還得繼續扮“捉者”;如果抓住誰,那個被捉的,就得做陷阱、扮“捉者”。有時候,大家也會在不同地方做很多陷阱,最後再一起玩,看的就是掉進陷阱的那一時刻。

 

22,摔手雷:小時候,沒有橡皮泥,但泥巴很多,就在附近的農田就可以弄很多,可以捏製各種動物、人物、車輛、武器、用具等等。不過,大家玩得最多的,還是摔手雷。首先把泥巴團捏均勻,幹稀適度。然後在泥巴團中間捏一個凹型的“坑”,就像一頂帽子,而那個坑坑的底部很薄;四周可以是圓形的,也可以是方形的,或其它不規則形狀。最後,大家一起把自己的泥巴團凹進去的一麵對準牆壁(那時候的牆壁都是磚牆,沒有粉刷石灰或水泥),用力一扔,泥巴團會緊貼在牆壁上,大家最“期待”就是“嘭”的一聲,強大的空氣壓力把泥巴團的底部“炸”開。有時候,那一塊泥巴可能會彈回到自己或他人身上或臉上,那就是開心一刻!

 

23,折紙遊戲:折紙遊戲有成千上萬種,現在還有很多專門的書籍介紹。我們那時候玩的很特別,現在的書籍上沒有,這裏介紹幾種。第一種是紙槍械“槍械”都是用過的作業本折疊而成。不僅有左輪、駁殼槍、機槍,還有皮帶、背帶、軍帽等等,槍械上還有準星。基本組合結構單元是方形的“彈子鎖”結構,一端(頭部)是中間有管狀結構的凸起,另一端(尾部)有凹槽;很多個就可以連接起來。不過,左輪槍是三角形的,有些變化。第二種是紙飛機(我們稱之為“魔鷹”),有單頭的、雙頭的和4頭的;單頭的還有好幾種類型,其中一種類似美國的無人機。可以借助空氣的浮力,在空中飛行一段距離。第三種是手動老虎機。將一正方形紙片從4個角向中心折疊,再翻過來從4個角向中心對折一次;將小正方形沿著“田”字折疊一下,便可型形成一個由4個小“三角錐型”組成的大“鑽石”結構模型;把4個手指伸進4個小“三角錐型”的內部,作為“手動”的操作底部;從頂部可以看見由4個小“三角錐型”的頂部形成的“遊戲平台”――每個小“三角錐型”有兩個麵,分別寫上“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北東”、“北西”、“南東”、“南西”8個麵的方位;同時,張開“十字星”,在每個麵的內側,分別寫上8個隨心所欲的物品名稱,或者其它的水果、蔬菜、食物、點心、人物、兵器、車輛、動物、植物、星星等等。開始遊戲時,對方說一個數字和一個方位,並說明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持有者就可以用手指操作小“三角錐型”內部,上下一對或左右一對,啟動“十字星”,開始計數;當數到對方的數字時,即可停止,看看那個方位內側的物品名稱,就是對方的“所需”。至於其它的折紙,比如小船、紙鶴、衣服、褲子、星星、小狗、青蛙、等等,折紙書籍上都有介紹了。

 

24,玩小昆蟲:那時候居住郊區,似乎野外的小昆蟲很多,最多的還是螢火蟲。用一個罐頭瓶裝起來,用一張作業本子紙蓋住,再用橡皮筋或繩子係緊,紙上麵打幾個洞,晚上放在蚊帳裏麵,睡覺時可以欣賞那些淡綠色的光芒。其它的昆蟲還有蜻蜓、蝴蝶、知了(蟬)、鐵牛、金龜子、蝗蟲、螞蚱、蠶繭等等,其中有一種黑色的蝴蝶很漂亮,翅膀上有綠色的光,也很多,但現在完全看不到了。知了(蟬)脫殼時,淡綠色的新蟲從淺棕色的殼裏麵慢慢出來,似乎是一分鍾有一次變化,10分鍾左右就出來了,身體的顏色也會慢慢變深。蠶繭吃桑葉是一口接一口的,很快;作繭自縛時,身體尾部有一個吐絲器官,吐絲來結繭;最後在蠶繭的尾部咬一個洞,一隻蛾子就飛出去了。

 

25,小蝌蚪:池塘邊或小溝渠裏麵,有很多黑黑的一團小蝌蚪;我們通常就用手都可以抓很多,然後放在罐頭瓶裏裝起來;過幾天,小蝌蚪長出一對後腿,然後又長出一對前腿;而尾巴也逐漸消失了。小蝌蚪變成青蛙後,就從瓶子裏麵跳出去,不知道去哪兒了。青蛙的蝌蚪是黑色的,而蟾蜍(癩蛤蟆)的蝌蚪是棕色的,並且大很多。

 

26,萬花筒:劃3塊同樣尺寸的長條狀無色玻璃,並把兩端打磨(以免劃傷皮膚),然後搭成三角錐體,在一端用半透明的紙包裹密封;再將剪碎的各種顏色的紙片放進三角錐體裏麵,對著光線觀看裏麵的花紋,十分漂亮。現在市麵上出售的萬花筒,基本上都是圓筒狀的。

 

27旋轉飛葉:取一根1015厘米長的竹片,中間鑽一個小孔;用小刀再兩側對等刻上標記,並用小刀慢慢“刮去”一側的纖維(有點鐵棍磨成針的意思),形成一個斜麵,這樣,四個麵就形成一對對稱的、螺旋形狀的雙葉(類似飛機發動機的葉片,或者電扇的葉片)。用一根竹杄插入竹片中間的小孔,因為是鍥形的,可以固定很緊。然後雙手前後轉動竹杄,用力之後,再放鬆,竹製的雙葉就會在慣性的作用下,利用空氣的浮力,飛上天空,就像直升飛機一樣。

 

28,踏雪履:就是Roller skate,滑旱冰,遛旱冰。早期的旱冰鞋,都是自己做的,一雙木製的拖鞋,下麵安裝4個軸承,前後左右兩對;後來公園內有旱冰鞋出租了,再後來就自己買。兒子在童年時期,市麵上已經有比較正規的旱冰鞋了,46個塑料輪子,而且是前後一排,不是前後左右兩對;而且還配備有頭盔、膝蓋和肘部的保護套。加拿大的真正冰鞋是冰刀鞋。

 

29,更尺:廣東南方鄉村兒童遊戲之一。兩根樹枝,一根長六寸,一根長一尺,故稱“更尺”。在地上掘一槽,長九寸,潤三寸,深三寸;把六寸長樹枝橫放槽上,一小孩用一尺長樹枝用力撬起,其它小孩圍成半圓形,以便接住飛過來的六寸樹枝。規則與美國Baseball相樣,可能是早年華僑帶回國內的遊戲。

 

    30,點腳趾:一群小孩們圍成一圓形,把兩腳伸向圓心,並露出腳趾;一成人唱一民謠(可以是任何一種),並點每個人的腳趾;民謠唱完時,點到之腳就要退出。遊戲繼續至最後一腳為勝者。

 

31,攪糖稀:有的地方叫“攪牛皮糖”。將融化了的硬糖(或牛皮糖)放在兩根棍棍(冰棒棍)上順著同一方向邊攪邊拉,直到變成乳白色。有時候可以做成不同大小的圈圈、像花一樣。

 

32,翻麻將:有的地方叫著“玩羊骨”,或者“扔沙包”。在桌上放一堆翻麻,或者豬骨,或者羊骨,或者就是一堆沙包(核桃大小);向上扔一個沙包的工夫,將幾個麻將翻成同一色,用一隻手抓起來,看誰抓的麻將最多,同時還要用同一隻手接住從上麵落下的沙包;或者就直接用沙包,看誰抓的沙包最多。

 

33,剁刀:有的地方叫“關刀”。就是用小刀在地上事先畫好的方框內剁一下,然後在落點上劃條線,下一個在另一塊框內接著剁,直到麵積越來越小,難度也越大,看誰能夠剁到最後。有點象Target Shooting

 

34,刻紙:刻紙藝術是中國民間傳統藝術。一種是原版刻紙,源自繪畫後的雕刻;另一種是臨摹版,就是在別人的刻紙上蒙上一層紙張,然後用鉛筆尖的斜麵輕輕擦拭,由於雕刻的鏤空而造成版麵不平整,擦拭的鉛筆痕跡就不一致;最後就是在玻璃板上雕刻了。學生時代,學校還經常舉辦比賽。

 

35,剪紙:現在剪紙的專門書籍很多。那時候的剪紙圖案不多,就是五星、中空五星、手牽手、小動物(貓、狗、豬、羊等)。那時候,我覺得最獨特的剪紙就是燈籠、漁網、花籃等。

 

36,拽包:一人在中間,兩邊各站兩人,中間人與兩邊各相隔12米;扔沙包要打中站在中間的人,但又不能讓他接到沙包。

 

37,鬥雞:單腿站立,另一腿彎曲,並用雙手拉住;通常是雙人對戰,或根據實力分兩組人馬對戰;單腿跳躍前進攻擊(撞倒)對方,站不穩雙腳落地為敗。

 

38,騎山羊:分兩隊較量,守方頭對屁股彎弓腰排列成一長溜(35人),對方跳其背上,守方坍塌為敗;攻方以有人落地或上跨不上為敗;攻守轉換,僅需比賽。

 

39,騎馬打仗:兩組或多組,每組雙數人馬;一位為馬,一位為騎兵,或背或上肩;雙方對攻,把對方騎兵拉下馬為勝方。

 

40,自行車夾紙板:取一塊硬紙片夾在車鎖後邊,騎車時發出巴拉巴拉的聲音,感覺像是坦克履帶發出的聲音,很引人注目。

 

41,打陀螺:湖北老家叫著“打得螺”,中國北方叫著“抽冰猴”,而有的地方叫著“抽賤骨頭”,其實就是“碰陀螺”比賽。兩個人同時旋轉自己的陀螺,待雙方的狀態都調整好後,就可以“碰”了。開始時用小力抽打,陀螺越來越快,最後一下時,用大力抽打,兩個陀螺相對而碰,誰的倒了誰就輸。當然,那些體積大的、材質重的、旋轉快的陀螺,就占有優勢。要想陀螺轉得快轉得穩,下麵的那個彈珠一定要性能好。有時候,也比賽誰的陀螺旋轉時間最長。

 

42滾鐵圈:一個金屬(通常是鐵的圓環,有圓條和扁條兩種),手中拿一個鐵絲做的勾勾,可以做為推動鐵圈前進的手柄。滾圈時,幾個同學都站在起點,將鐵鉤套在鐵圈邊緣,一聲令下,鐵圈立馬向前滾,直到終點。歪了不算,倒了就更不算了。有的地方叫“滾竹環”,因為圈圈是用毛竹做的,有彈性,可以在不平坦的小路上滾。

 

43,打冰溜:下雪後,選擇一條平直的路麵,最好有一點點斜坡;大家一起用腳踩實雪麵;大家要穿塑料底的布鞋為上品,可滑出2030米遠。訓練熟練後,大家一個接一個在雪麵上滑,每個人可以表演不同的動作,比如左撇子滑、右撇子滑、彎腰滑、下蹲滑、單腿滑、拿雪球、舉凳子滑、倒滑等等。

 

44,打雪仗:先準備好自己的手雷(雪球),兩對都在自己的一方;以擊中對方為開心(但一般不要直接打擊對方的頭部),投擲好的占優。可打陣地戰,也可絞殺。最後,大家玩得是滿臉的雪水和汗水交融。禁忌:不能使用冰塊加雪。

 

45,堆雪人:先滾一大一小兩個雪球,大雪球放在下麵,作為雪人的身體,小雪球放在上麵,作為雪人的頭部,有時候還再加上一個中等大小的雪球,放在中間,這樣的雪人是3節,更加逼真。雪人一般沒有手和腳,但絕對有鼻子(胡蘿卜、黃瓜、啤酒瓶等等)、一對眼睛(鈕扣、石頭、西紅柿等等)、一個嘴巴(樹枝、瓦片、蠶豆等)。條件比較好的,可以加上真實的帽子、圍巾、眼鏡等等物品。

 

46,打水漂:準備一些比較薄的石頭(石片),或者瓦片,手掌大小,或略小於手掌,但太大就不合適。站在河邊或湖邊,用食指和拇指握緊石片或瓦片,盡量與水麵平行,用力扔出去;石片或瓦片在高速旋轉下獲得浮力,在水麵上漂移;由於重力作用會落在水麵上,但由於速度很快,水麵浮力加上張力可以托起石片或瓦片,結果形成一連串的“蜻蜓點水”式的水花,從近處到遠處,水花一個比一個小,好像一條糖葫蘆。

 

47,打銅板:也叫打銅錢。小時候銅錢很多,都是清朝流傳下來的,似乎也沒有人去想是否有價值。銅錢有正反麵,與現在的硬幣差不多,一麵是麵值,一麵是年代(朝代)。兩人各拿出一個銅錢,先手從高處把銅錢落到地麵(後手)的銅錢上,如果銅錢打翻過來,就贏;如果沒有,後手就開始拿自己的銅錢直接打擊先手的銅錢,一人一次,直到銅錢打翻過來。

 

48,火柴槍:這是一個危險遊戲,但我們都玩過(不建議現在的兒童玩)。在火柴盒一端的兩層盒子邊緣,各插入一根火柴;在中間嵌入第三根火柴,這3根火柴夾得很緊,其中必定有兩個火柴頭連接在一起。然後用第四根火柴點燃連接在一起的兩個火柴頭,火柴頭就起火了;輕輕用力按住豎立的兩根火柴,中間的火柴就會向前飛去,猶如火箭騰空而已。“火箭”方向問題:由於兩個火柴頭在燃燒,空間張力發生變化,燃燒的一端比較鬆弛,火藥失去了硬度,相比燃燒火柴的尾部,其頭部就是空虛的了,自然就會向火柴頭的前方飛去。

 

49,竹筒槍:也叫“叭叭筒”。在一根中空無節的竹筒一側的一端,用小刀分別刻兩個相距35厘米的洞;其中靠近端點的一個洞要穿過竹筒,而位於中間的另一個洞則隻穿過一半,但這個洞洞較大,在靠近端點洞的一側還要刻一個凹槽;因為還要放一根彎曲的竹片在這兩個洞之間,一端插過竹筒,另一端則剛好嵌入凹槽;由於彎曲的竹片有很強的彈性(回力),在竹筒中間放入樹上的豆豆,輕輕用力拉竹片的一端,另一端就從凹槽彈起,將豆豆打出竹筒(有攻擊性)。

 

50,挑冰棒棍:也叫挑簽冰棒的中心是一根竹簽。吃完後,都把竹簽保留下來,然後同學們一起玩“挑簽”遊戲。一般是幾個人一起玩,每人拿出自己的幾根,然後混在一起,往地上一扔,竹簽就自然堆積並相互壓住。大家輪流用一根竹簽挑,如果沒有碰到其它的竹簽,挑出來的就是自己的;如果碰到了,就輪到下一位。這個遊戲可以考驗人的意誌力和控製力。

 

51,打菱角:菱角是用木材削成的一種菱形遊戲道具。玩時,分別用線繩環繞在菱角上,並將其錐形的底朝地上,然後猛力一拉,菱角迅速轉動起來,看誰的菱角轉得時間最長,最長者為勝。

 

52,打木棍:筷子長木棍一根,以及其一半長木棍一根,每人這樣二根;在地上挖一圓洞,像一個碗口,將短木棍平放在洞口,用長木棍去挑,看小木棍飛出遠近決定次序。據此,用左手握住長棍同時,用右手二指拎短棍,並將手上揚,向空中拋出短棍,用長棍打短棍(人在洞口),最好能擊打二下。如果打一下的,就用長棍量短棍到洞口的距離;如果有打二下的,則用短棍量到洞口的距離。數字大的人勝。

 

53,堆石頭:把大小不一的石頭或石塊,按照大小和穩固程度,一個一個堆積起來,看誰的石頭堆不倒,時間最長則為勝。

 

54,轉硬幣:將一枚硬幣放在手被的手指丫丫處,讓硬幣從一根手指丫丫翻滾倒另一根手指丫丫處,從左到右,再從右到左,不掉下來為勝。

 

    還有一些大眾化的兒童遊戲,比如放風箏、拔河、吹口哨、吹硬幣等等,就不一一介紹了。後來發現,以上很多遊戲,都有專門的書籍介紹,不過,這裏也有一些獨特的東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