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個人資料
kylel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世界各國的“幹杯”

(2010-02-10 17:33:48) 下一個

 

 

中國發現“世界最早釀酒秘方”

 

 

最近,中外學者對河南賈湖遺址中發現的陶器進行分析時,找到了中國目前發現的存在最早的酒的證據:8600年前留存下來的實物證明,我國已經掌握了酒的製造方法,所用原料包括稻米、蜂蜜、水果等。這一發現將中國造酒曆史向前推進了近4000年。此前,世界上最早的酒被認為是在伊朗發現的大約公元前5400年的酒。此次發現將世界酒史向前推進了1000多年。

 

 

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

 

 

中國古代並沒有“幹杯”一詞。在中國古代,與“幹杯”相似的詞稱為“杜舉”,表示接受敬酒者的敬意或勸導,同時也是對敬酒者的尊重。那時候,喝酒首先是一種禮儀活動,是很莊重的,其次才是娛樂身心的活動。

 

敬酒又名祝酒,是宴會上的一種儀式,由主人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有時敬酒時還有說上幾句敬酒吉祥話。客人之間相互敬酒叫“旅酬”。有時還要依次向人敬酒,即“行酒”。中國傳統禮儀上敬酒時,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為度。據說,世界上的“幹杯”,都是從中國古代的“幹碗”演化而來!若是自酌自飲,那就隨意了。傳說武鬆打虎前,在景陽岡豪飲,前後吃了18碗(當然,那時候喝的,大概是米酒,但也夠利害的)。

 

 

幹杯的起源

 

 

英語“幹杯cheers”一詞,起源於16世紀的愛爾蘭,原意是烤麵包。當時的愛爾蘭酒徒,有這樣的習慣,把一片烤麵包放入一杯威士忌酒或啤酒中,以改善酒味及除酒的不純性。到了18世紀,“幹杯”這個名詞才有了今天的含義,並且發展成為祝賀頌辭。

 

傳統上認為,幹杯儀式的起源是為了飲酒者的安全著想的。這要追溯到那些貴族為了殺害對方往往會而在對方的食物上下毒。為了安全起見,人們想出了這個辦法。白酒是中世紀非常普遍的飲品,因為它是當時最安全的飲品。水經常會被汙染,牛奶被認為隻適合小朋友喝。當時白酒裏麵經常有很多泥沙,因此毒藥可以很容易得被投進去而不被發覺。主人為了證明他的酒是安全的,會倒一些客人的酒進他自己的杯子上,喝上一口,來證明此酒是安全的。如果客人相信那個主人,他就會用那個主人給他的樣品杯去敲一下裝酒的容器。這一敲顯示雙方之間的信任和坦誠。再後來,隨著金屬和玻璃杯變得越來越普及,那些碰杯的聲音也給人們帶來了喜慶的氣息,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教堂鍾聲似的安全感。

 

幹杯時,人們往往還要互相碰杯,據說這與教堂敲鍾是同一意思,為了去除惡魔。在古時,人們在幹杯時總是用右手執杯,伸直與肩齊,這是為了讓對方看到,祝酒者腰間沒有暗藏武器,這是友好的意思。

 

還有一種說法是古希臘人創造的。傳說古希臘人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在舉杯飲酒之時,人的五官都可以分享到酒的樂趣:鼻子能嗅到酒的香味,眼睛能看到酒的顏色,舌頭能夠辨別酒味,而隻有耳朵被排除在這一享受之外。怎麽辦呢?希臘人想出一個辦法,在喝酒之前,互相碰一下杯子,杯子發出的清脆的響聲傳到耳朵中。這樣,耳朵就和其它器官一樣,也能享受到喝酒的樂趣了。

 

另一說碰杯起源於古羅馬。古代的羅馬崇尚武功,常常開展角力競技。競技前選手習慣飲酒,以示相互勉勵之意。由於酒是事先準備好的,為了防止有些心術不正的人給對方暗放毒藥,人們想出一種防範的辦法,這就是在角力前,雙方各持自己的酒向對方的杯中傾注一下,這樣,便逐漸發展為一種碰杯的禮儀。 

 

據說在日本,當時的人們都習慣把槍挎在腰間,不管是在商業或者是軍事會議中都是這樣,然後在一些友好會議中遇到一起飲酒時,就說出“幹杯”;幹杯的同時舉起右手,當然就亮出了槍支,後來有許多人把槍支卸掉,再舉手“幹杯”。意思是我腰間沒有帶槍支,表明自己沒有任何陰謀。後來延續到商業等各個場合中,表示自己很坦白誠心的和你合作、做朋友。

 

 

各國的不同表達法

 

 

見過一篇文章,介紹飲酒幹杯,世界各國的表達不一樣:

 

英國、美國和加拿大人都說:恰茲!史料記載,公元5世紀時,撤克遜族首領的女兒羅維娜首先發明用舉杯來祝福英王――“平安無恙!我們的大君王。”後來簡化成“恰――茲!”

 

中國國語說:幹杯!而粵語則說:飲勝(yám sing)!

 

日本人說:看派!韓國人說:感比!土耳其人說:歇勒非!希臘人說:伊思愛!德國人說:普魯斯特!芬蘭人說:基匹司!瑞典人說:思科爾!意大利人說:親親!或者金金!愛爾蘭人說得最長:在地獄的使者到來之前,趕快上天堂!

 

舉杯的動作也各有千秋:中國人舉杯齊眉,以示尊重;中國人在幹杯時,晚輩(或者下級)的杯子還應該略低於長輩(或者上級)的杯子;日本人躬身捧杯,禮讓尊先;西歐人則右臂平肩,直伸酒杯,以向對方表示未藏武器;而英國人碰杯之聲特脆,叮當三響方飲,意思是以聲音驅趕惡魔。正確的歐美幹杯禮儀是,把酒杯舉到眼睛的高度,注視著起頭說幹杯或宴會的主人(英語稱做 toastmaster)。

 

 

“幹杯”的文字表達

 

 

cheers,是英語“幹杯”最普遍的用法;bottom up,顛倒,幹杯!加拿大人比較喜歡這麽說;drink to toast / toast,也是幹杯的意思。

 

“幹杯”的日語是:かんぱい(kanpai,看派);一飲而盡:飲み幹す(のみほす);喝一點點: 隨意(ずいい);隨意で結構です(請隨意);少一點是sikoshi

 

“幹杯”的韓語是:건배,geon bae;漢語讀音:感比。

 

“幹杯”的法語是:santé,(鬆dei);漢語讀音:頌德。

 

“幹杯”的德語是:prost int;漢語讀音:比偶喜特。

 

“幹杯”的西班牙語是:salud;漢語讀音:沙魯。

 

“幹杯”的俄語是:За здоровье;漢語讀音:紮大特納。

 

(收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