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粒子組成的,而粒子的基本運動就是振動,所以宇宙的本質就是振動。
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如果我們把幾個鍾擺放在一起,慢慢的他們的擺動頻率就趨於一致。如果幾根琴弦放在一起,撥動其中的一根琴弦,其他幾根琴弦也會隨之震動起來。
在生物界中也是如此。一池塘裏的青蛙,他們的叫聲會逐漸趨於一個相同的頻率;一群螢火蟲,他們的尾巴的閃亮也會趨於一個共同的頻率。女性同學可能也會有這樣一個感覺,就是如果你們住在同一個宿舍裏,你們的月經慢慢也趨於一致。
當兩個振動頻率的不同的物體在一起的時候,或者是低的頻率的物體頻率變高,或者是高頻率的物體頻率變低,或者是他們在中間匯合。其結果取決於哪個有更高的能量。這就是諧振。
能量療愈就是基於這一個基礎。
美國科學家,意識研究的先驅伊紮克.本托夫曾經說:我們可以將疾病視為我們身體的一個或另一個器官的失調行為。當對它施加強烈的協調節奏時,波(即器官)的幹擾模式可能會發生變化,再次開始合拍。
在能量療愈過程中,能量發送者(practitioner)通過持續發送高頻率的能量給接收者(患者),使其患病的器官和身體達到一個合拍共振,從而得到治愈。而這個高頻率的能量其實就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