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動物的靈魂

(2023-05-09 15:37:00) 下一個

我小時候對動物知之甚少。一則是在城市裏長大,二則是我媽媽愛幹淨,堅決不允許我們在家裏養動物。但我對一件事情記得很清楚,就是初中的時候我的好朋友告訴我她家樓下鄰居養的公雞每天都要上樓來找她養的母兔子玩兒。我當時聽了哈哈大笑,因為在當時的認知中,動物是不會有感情的,公雞怎麽會喜歡母兔子呢?但我喜歡動物,所以我還是很願意相信它們在某種程度上建立了情感連結,或者說我很喜歡我的朋友給這件事情賦予的情感投射。

中國文人寫動物的也很少。王小波的【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是其一,我讀了後感覺頗為新奇,這隻豬是隻思想有靈魂的豬啊,太不可思議了。在那個年代,中國人對動物的認知是:它們是牲畜,沒有思想沒有感情。

直到我長大,到了美國。我發現相對於我們自詡的五千年文明古國,這個年輕的國家有種大愛,他們愛動物,把寵物當成家庭成員,甚至還給他們起名字。在中國,大家不會想到給寵物起名字,如果起的話也無外乎“大白”和“小黑”。

後來在美國呆長了,也慢慢接受了他們的文化。而且後來隨著對動物了解的增多,自己靈性的成長和對宇宙認知的增加,我認識到動物的確有他們自己的思想,情感,甚至靈魂。

2021年春天我買了4隻小雞回來。這是我們第一次養雞。娃給她們都起了名字。過了一周多,其中一隻死掉了。我們都非常傷心。我記得我兒子跟我說:媽媽,我發現給寵物起了名字以後好像就建立了一種特殊的鏈接,所以他們死了就會特別傷心。我想想好像真是這樣,如果不起名字的話,那估計就會是“一隻白雞死了”,“一隻黃貓死了”,等等,是一種泛泛的指。但起了名字就不一樣,就變成“Fuzz(我家死去的那隻小雞)死了”,就是一種特指。這也導致我相信靈魂是隨著名字進入身體的,不管是動物也好,還是人也好,都是在賦予名字那一刻有的靈魂。今年春天我又買了幾隻小雞回來,為了防止上次的悲劇再次上演,我們都沒敢給小雞起名字,一直到大約一個半月後,她們都健康地長大,我們才敢給她們命名。而且在養雞的過程中我慢慢發現雞的情感和靈性並不比貓啊狗啊少,他們其實也是非常聰明的。關於這點我以後有時間再仔細講。

Dolores Cannon在她的“Between Death and Life”書裏說道,世間萬物皆有靈,但動物跟人不一樣,他們是group soul,就是很多同種類動物共用一個靈魂。但書中又說道,人類給予他們的愛會喚醒他們的靈性,讓他們從group中分離出來,從而能夠擁有獨立的靈魂。這就是為什麽我們都覺得自己養的寵物都非常有個性有辨別性,就是因為你給他(們)的愛,讓他們成為獨立的他(們),而不再是一隻貓一隻狗一隻雞一隻倉鼠。。。

動物有靈。萬物有靈。相信這一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