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的晚餐非常令人吃驚—沒想到古巴有這樣在巷子深處默默散發出食物的芳香的小餐館。這家餐館坐落於一片安靜的居民區裏,以改造古巴傳統食品著稱,跟我們常說的fusion style接近。他們一方麵保持了很多的地區特色同時也從食材和口感上進行了一係列改良。比如說米飯,豆子,土豆是他們的“鐵三樣”,肉一直都是主菜,不是烤就是燉,但經過改良的大肉餐就有點類似中國的紅燒了,口感略有差異,可能是因為用的香料不同。他家的紅燒排骨是先烤後用汁兒澆再回鍋而成的,非常好吃,口感層次比我們的紅燒排骨更豐富,可能還是在鮮香料的選擇上更新鮮更多樣。
此外這個餐廳還很罕見地用了生魚片做前菜。記得好像用的是紅鯛魚。此生魚片並非我們平時吃日餐吃的生魚片,它更像意大利的一道名菜“喀巴其歐”(Carpaccio), 雖然意大利原版是切得極薄的生牛肉片。切的很薄的魚片配上了香草白醋,薄荷以及橄欖油的汁兒,非常美味。
那天晚餐最最令人驚豔的是一道貌不驚人的湯。湯看上去就像一碗日常家裏做得chicken needle soup,黃黃的顏色,溫溫的,不燙不火,裏麵有一些類似雞絲,麵團,玉米粒,或蔬菜的混合物。湯是用陶做的碗端上來的,尤其跟那塊紫紅色的台布一配,很大排擋的感覺,以為不過是一道糊弄人的所謂前菜。可是就是這道毫不起眼的湯一入口就讓全桌子上的人讚不絕口,令人稱奇。湯的層次感非常豐富,一層一層的累加在一起,總是讓你期待,讓你忍俊不住去猜測裏麵到底含有多少種食材。我們一桌子人都算是專業或半專業人員了,但猜了很久並不是很確定裏麵到底有些什麽讓此湯的口感如此神奇,於是我們決定去讓寺應把廚師找來問個明白。廚師不說很難全部猜中,看看裏麵到底都有些什麽東西,這個湯的原料有南瓜,紅薯,芋頭,葛根,芭蕉,豬肉皮,雞肉,洋蔥,柿子椒和white wine。 肉皮是先油炸,後再磨成粉放進湯裏煮的。其他材料都是先炒熟,然後再放進鍋裏一起煮一個半小時左右。難怪口感這麽好,材料豐富,做工講究,所以好吃。
這道湯讓我想起米其林三星廚師到我們大學秀藝時做的一道湯菜,味道,水平都非常接近。
古巴食物受西班牙和中國菜的影響都非常大。在古巴有許多中國老移民,很多華僑在那個地方一住就是幾十年,很多家庭都是三代人一直居住在那個國度裏。華僑住得久的地方想必與古巴人每天吃的的主食是米也有一些關係的。
記得前兩天在哈瓦那古巴會議中心參加的一個會議主題之一就是中國食物對古巴當今流行口味的影響,可惜那場會議因為安排不當竟然沒有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