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
2015 (1)
2019 (2)
2024 (1)
倫敦篇 之三。倫敦泰德現代藝術館
泰德博物館現代館獨樹一幟地屹立於泰晤士河的南岸。南岸是以前人們不甚一顧的工業區,而現今卻隨著泰德現代藝術館,莎士比亞劇場等其他配套服務設施的陸續興建而成為令人耳目一新的新興藝術區,跟北京的798有點類似。說到泰德現代館的興建還真應感謝那些愛買彩票的公眾慈善家們,因為在建館高達一億三千多萬英鎊的預算中,幾乎有一半的來源是彩票的收益。
藝術館前身是一個巨大的舊發電廠,於是大和硬便是許多人對它的第一印象。
整個發電廠有六層樓高,加上地下室的那一層,共七層樓,七層樓八十四間展室,氣勢磅礴,巨大的空間感贏得了許多現代藝術家的賞識和叫好。有一句有關現代藝術的玩笑話說,當你認為一個項目難做好時,你就把它做大。這也許是有關現代藝術的某一種直白,但無約束的空間對於現代藝術來說確實至關重要。
此館當年公開招標,最後為兩名年輕的瑞典籍設計家奪標。他們的設計理念是在尊重曆史原貌的前提下讓新科技不動聲色地將曆史重新抬上社會大舞台,讓人們既享受科技造福的結果,同時又不可逃避地重新聚焦曆史。
改建後的現代館,外部根本不動,裏麵也完全保持了原有的,象征工業實用美學結構的空間,因而曆史的原來風貌得到很好的保存;與此同時,光和新材料的各方運用卻為人們活生生地製造了一種很摩登的現代感。
泰德現代館是從原來的老館分出的。泰德老館始於1897年,是一家以收集英國藝術家作品為主的美術館。從二十世紀開始,泰德美術館開始收藏法國,意大利等歐洲繪畫,主要有三個部分:一。十六世紀至今的英國繪畫,二。印象派畫家作品,三。當代藝術作品。
除了前拉裴爾畫派為數不多的存世精品外,最著名的是英國畫家透那一生的係列風景作品,此外還有印象派大師塞尚,高更,梵高,馬蒂斯,畢加索等人的作品。
後因現代作品日益增多,館方不得不考慮對現有場館進行擴建。
在泰德美術館一分為二之後,原老館現成為專門收藏英國藝術家作品的TATE BRITAIN,而新館則被稱為TATE MODERN,以收藏二十世紀的除英國外的國際作品為己任。新館從建築設計到展品展出均充滿不拘一格的現代意味。
新館的展出方式幾乎將平麵的畫展做成了一幕幕迷你型的舞台劇。新的分類方式直接生成新的觀摩方式和思維方式。新分類歸為四個不同主題:“風景,事件與環境”,“曆史,記憶與社會”,“裸像,行動與人體”,以及“景物,物件與真實”。
這樣一種設立主題的展區劃分,打破了固定的思維定位,讓不同藝術家,不同藝術品在不同設展人的規劃下,產生不同的意義;同時觀者也因為觀摩環境的改變,而對同一件作品加上新的環境配置後生出的新意義進行不同的詮釋。
譬如說,把莫奈的《睡蓮》和石頭雕塑作品放在一起展出,共存於“風景,環境和事件”的主題下,作品與作品之間就產生了一種互動的張力因而產生一種類似於舞台的戲劇效果,這時觀賞者往往會比平時更易觸景生情,更易產生共鳴。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泰晤士河上連接泰德新館的“千禧橋”,這也是大設計師NORMAN FOSTER的大作。本來是為方便北岸的行人在流連風景時緩緩南移而精心設計的一段優美路程,可後來因為太受人歡迎而幾乎不堪負荷,曾一度關閉維修。另外,千萬別忽略了泰德英國館,裏麵的前拉裴爾畫派的傑作,以及透的風暴係列景物畫也是藝術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前幾年,在J LO.的一款香水中,有廣告語為:IN THE MIDDLE OF THE STORM, I AM STILL, 每次看到這句話就使我想起透那畫中,那一幅幅風暴中的扁舟,以及扁舟隨著風暴足跡起舞的畫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