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本毒大米 原來是大陸優質食用大米

(2008-09-27 05:26:22) 下一個
事實之一,在日本鬧得人心惶惶的“毒”大米是中國製造,是經過國家質檢總局嚴格檢驗的優質食用大米,由中國國營公司(中糧公司)出口到日本。兩批毒大米共800噸。另有5.4噸毒大米越南製造。

事實之二,這些優質食用大米被日本有關部門查出農藥甲胺磷超標(0.02ppm-0.06ppm)。由此日本農林水產省以“非食用米”低價交由“ 三笠食品”公司進行處理。“三笠食品”公司違反日本農林水產省的規定將其中近300噸大米出售給食品加工企業,比如製作燒酒等。

事實之三,這個事件是日本國內流通管理問題,係日本不良企業倒賣牟利造成,中國方麵無過錯。因為這批毒大米按照中國的國家標準(甲胺磷含量不超過 0.1ppm)鑒定為優質大米。而日本方麵在進口的時候並沒有檢驗甲胺磷含量的要求。中糧公司和國家質檢總局可以暗自戲虐日本人:活該;日本人也隻能啞巴吃黃連了。

事實之四,讓日本人膽戰心驚的“毒”大米,卻是普通中國人天天吃的優質大米。因為中國人天天吃的優質大米的毒性可能是“毒”大米的的166-500%。毒大米中的甲胺磷含量是中國製造的毒水餃的60萬分之一。中國的優質大米的甲胺磷含量限定為0.1ppm.

事實之五,日本“毒”大米事件爆發後,中國國家質檢總局依然玩忽職守,至今沒有查驗中國市場上的毒米和毒酒,給中國普通消費者一個可靠的交代。大家還記得去年的因三聚氰胺而死亡的美國寵物事件嗎?如果,當時國家質檢總局不是對三聚氰胺敷衍了事,而是借這個東風,在檢查出口寵物食品的同時,也把中國的嬰幼兒奶粉也認真地查一查,就不會出現今年的毒奶慘劇了。中國檢驗檢疫部門已經將從日本進口的2萬餘瓶酒全部銷毀,雖然沒有查驗出任何超標的有毒物質。這說明,隻要涉及用含有0.02ppm甲胺磷的穀物釀造的酒類,都應該銷毀,而不需查驗酒裏是否含有甲胺磷。

事實之六,在日本“毒”大米事件中,一些中國的媒體過於CCAV,肆意隱瞞甚至造謠,誤導和欺騙中國老百姓,玷汙中國國家聲譽。

早在9月初,也就是三鹿奶粉事件曝光之前,日本國內媒體就大量報道數百噸中國製造的有毒大米被不法商販倒賣用於食品加工。中國的一些媒體從業人員看不懂日文或英文是可以理解的,但連簡體中文也看不懂就有些匪夷所思了。



9月5日,日本共同社的中文報道是這樣的:

日本一公司違規處理殘留農藥超標的中國進口大米
09.05 18:22

【共同社9月5日電】日本農林水產省5日發表消息稱,麵粉加工公司“三笠食品”前兩年購入的295噸中國產殘留農藥超標大米被製成大米粉轉用於食品生產。部分問題大米中含有殺蟲劑甲胺磷。農水省為完成“最低進口配額”的國際義務從中國進口了大米。2006和2007年度從中國進口的769噸和30 噸共799噸大米中檢出了甲胺磷。之後這批問題大米被以用於工業等非食用為條件賣給了三笠食品公司。

電視台在報道的時候,大米包裝也赫然印著“中糧公司”的標記。像新華社這樣的大通訊社的記者編輯卻全都視而不見。

而到了9月19日,新華社的報道卻是:據說這些進口的大米來自越南等國。

9月20日,大洋網—信息時報的標題是“日本進口美國毒大米 農林水產大臣被迫辭職”,文中也來個“據悉,這些“毒大米”是從越南、美國等國進口而來。”還煞有其事地說“中國米市未受影響”。一口將屎盆子扣到了美國的頭上。

9 月24日,中國青年報的報道題目為:“毒大米”流害全國流到海外日本朝野震驚惶恐”。嘲諷日本媒體對中國三鹿奶粉醜聞的低調,不是因為“日本媒體改了性,而是日本本土現在也出了很大的食品安全問題”。還說毒大米波及中國市場,好像這些中國大米又出口轉內銷一樣。全然不提這些毒大米就是中國老百姓天天吃的優質大米。

到了今天,9月26日,世界新聞報還在以“中國嚴防日本“毒大米””為題做係列文章,說:“9月5日曝光的日本 “毒大米”事件愈演愈烈,令日本民眾談“米”色變,也引起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的關注。近幾年,除了大米,日本工業領域的傳統優勢項目也常因質量問題被召回”。並配發一張“在北京一家超市,日本推銷員正在向中國顧客推銷日本大米”的照片。全然不顧日本“毒”大米中國製造的事實。

這一切說明,就像奶粉一樣,大米和老酒還是洋人的產品可靠。這不是說洋產品沒有質量問題,而是因為中國媒體和國家檢測機構對洋產品監督到位,並且雷厲風行。比如這次日本出口中國的2萬瓶酒,根本無需查驗是否有毒,就在兩天內被中國有關部門查獲並徹底銷毀了,洋人豈敢再次以身試法?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