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東海協議對中國傷害有多大?

(2008-06-24 03:34:14) 下一個
東海協議對中國傷害有多大?zt
東海協議對中國的傷害到底有多大?胡錦濤的中日5.18協議以後中共控製媒體對東海資源報道數字突然縮小。說成隻有32億6000萬桶,折合現在石油價,大約四百四十億美元,或者說三千億人民幣。
但是胡錦濤的暖春協議之前,中共媒體說東海資源僅石油一項就達到1000億桶。這1000億桶石油按照現在油價為十多萬億美元。
    
    這裏有一篇中共媒體《國際先驅導報》的報道,2005年8月18日報道,說的是:“東海地區僅石油,就夠中國用80年。”“原油儲量則大概為1000億桶.”
    
    此外,“天然氣儲量大概在5萬億立方米,至少是沙特阿拉伯發現天然氣儲量的8倍,”
    
    這整個一段表述是這樣的:
    
    “東海地區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十分豐富,素有“第二個中東”“另一個波斯灣”之稱。美國伍德羅·威爾遜研究中心的東海問題專家哈裏森認為,中國宣稱擁有開發權利的大陸架上的天然氣儲量大概在5萬億立方米,至少是沙特阿拉伯發現天然氣儲量的8倍,是美國天然氣儲量的1.5倍。而這一大陸架的原油儲量則大概為1000億桶,與之相比,沙特的原油儲量大概是2671億桶,美國的原油儲量則隻有220億桶。專家介紹,東海地區僅石油,就夠中國用80年。”
    
    這篇文章的連接是
    http://business.sohu.com/20050829/n240308843.shtml
    
    全文如下:
    
    東海石油夠中國用80年 日帝國石油暫停東海試采
    
    “不吃也先占上”,這是日本帝國石油對於東海油氣的態度,這也未必不是日本政府的想法
    
      相關背景:南海範例
    
      帝國石油公司
    
      東海油氣大事記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張皓雯報道8月18日,日本共同社報道稱,日本帝國石油公司經理高井在8月17日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表示,由於存在安全問題,該公司不可能很快在中日存在爭議的東海海域進行油氣試鑽探。
    
    高井說,日本政府必須同中國簽署協議,保證石油工人的安全,也就是說,帝國石油公司隻有在石油工人的安全能夠通過中日兩國政府的談判得到保證以後,才會開始試鑽探工作。這也意味著,在今年9月之前開始試鑽探幾乎是不可能的。
    
      申請了幾十年,最終在今年7月高調取得開采權的帝國石油為何突然開始“退卻”了呢?
    
      “推遲”開采非關成本
    
      業內人士認為,帝國石油所提出鑽探前提,即希望石油公司工人的安全能夠通過中日兩國政府的談判得到保證,短期內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中國一直提出和日本“共同開發”東海,而日本卻在今年7月單方麵授予帝國石油開采權,不顧中方的譴責和抗議。
    
      “很可能是帝國石油覺得開采東海成本太高,以此為借口。”這位人士說。
    
      據了解,日本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物質資源機構專家曾經做過測算,在一個地方探測,成本需要30億~40億日元,如果三四個地方同時探測,至少花費100多億日元。如果開采,投入會更大,比如鋪設通往九州的油氣管道費用,就要幾百億日元。據日本《讀賣新聞》報道,帝國石油公司社長椙岡雅俊曾經表示,在東海天然氣田開采天然氣,總投資額須1000億日元。
    
      《國際先驅導報》駐東京記者樂紹延介紹,開采所需的成本,以及開采計劃,都需要對東海進行探測調查後才能做出來,而目前帝國石油尚未開始著手這些前期工作。
    
      但帝國石油並非因為探測成本太高而未做,樂紹延介紹,日本政府已經答應承擔東海探測的費用。據了解,日本政府在2004年,就已經為2005年的預算中列入了高達130億日元的調查費,用於對海洋資源的勘探和試驗性開采。此外,還劃撥100億日元專款用來建造高性能的海洋調查船,以增強對東海的獨立調查能力。
    
      等待爭議消除
    
      “其實在拿到開采權後,帝國石油就明確表示了,不會馬上開采。”樂紹延說。
    
      在拿到開采權後,帝國石油公司東京總部發言人宿太凱吉接受媒體采訪時曾經表示:“即使被授予開采權,也不意味著就能立即開采。因為我們不能在有爭議的地區有任何行動。我們還在等待爭議消除。”
    
      他說,中日兩國之間的外交事務應該首先被解決。“而我們的意圖僅僅是被確認為能夠合法開采,這是任何石油企業開采前要必須進行的第一步。我們相信隻有兩國關係和平,這個區域成為非爭議區才能夠開采”。
    
      宿太凱吉所說的“爭議”,實際上是中日在東海的劃界問題沒有解決,兩國對於專屬經濟區的劃界標準有爭議。2004年10月,中日就此問題展開第一輪磋商,但無大的突破。2005年5月31日,在北京進行的第二輪磋商同樣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目前,下一論磋商還沒有明確的時間表。
    
      隻為優先權
    
      實際上,帝國石油從1969年就開始申請東海區域的開采權,當時與它同時申請的還有日本資源開發公司等三家日本石油企業。由於中日兩國在東海的爭端沒有解決,申請一直沒有被日本政府通過。而其他三家石油公司出於安全和利益的考慮,最終放棄了申請。
    
      2004年,中國在東海地區的“春曉”氣井采掘成功,按照計劃,今年10月將向浙江、江蘇一帶提供天然氣。專家認為,中國的開采,雖然是在日本提出的中間線以西,還是讓日本著起急來。
    
      今年4月下旬,帝國石油再次向日本政府提出要求授予東海海域的油氣試采權。7月14日,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中川昭一在東京正式宣布,批準帝國石油公司在與中國有爭議的東海海域試開采石油天然氣。
    
      此後,雖然中國政府對日本此舉提出嚴正交涉,帝國石油還是辦妥了相關手續。8月9日,日本九州經濟產業局局長鬆井哲夫宣布,被授予試開采權的帝國石油公司已經交付了約1000萬日元的執照登記稅,全部辦妥了試開采權相關的各種手續。
    
      據了解,帝國石油覬覦了30多年的東海地區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十分豐富,素有“第二個中東”“另一個波斯灣”之稱。美國伍德羅·威爾遜研究中心的東海問題專家哈裏森認為,中國宣稱擁有開發權利的大陸架上的天然氣儲量大概在5萬億立方米,至少是沙特阿拉伯發現天然氣儲量的8倍,是美國天然氣儲量的1.5倍。而這一大陸架的原油儲量則大概為1000億桶,與之相比,沙特的原油儲量大概是2671億桶,美國的原油儲量則隻有220億桶。專家介紹,東海地區僅石油,就夠中國用80年。
    
      “其實帝國石油並沒有想馬上開采,它申請是想拿到優先權,一旦時機成熟,就可以馬上進行開采。”樂紹延介紹。
    
      網友精彩評論:
    
    日本從來不缺乏背信棄義臉皮其厚的人。曆史的發展昭然若是,對於能源爭奪,在無法達成合作下,我們是決不能妥協的,從民族發展角度上講,東海石油開采權爭端將超越其他爭執因素成為中日關係如何發展的風向標
    … _(博訊記者:遠望) [博訊首發,轉載請注明出處]-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