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做 慣 性 思 維 的 俘 虜
(2008-07-20 16:40:29)
下一個
你有沒有在解決常見問題時得心應手,卻對新問題一籌莫展?
警告:你已經變為慣性思維的俘虜。
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慣性思維(Inertial thinking)”指人習慣性地因循以前的思路思考問題,仿佛物體運動的慣性。慣性思維常會造成思考事情時有些盲點,且缺少創新或改變的可能性。
慣性思維是生物進化的一種產物,對於我們適應環境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慣性思維是為了高效、自動地處理常見問題和事務而采用的一種節省心理資源的心理機製。
然而,對於新問題新事物,如果還依靠過去的慣性思維,往往會造成心理資源的浪費,甚至無法解決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突破慣性思維的舊框框,在舊概念和新概念之間“造出一條新路”,來解決新問題,認識新事物。這個過程,也就是“創新思維”的過程。
那麽如何才能突破慣性思維的屏障呢?有很多種方法可以采用:
加一加
在麵對新事物或新問題時,有一種突破慣性思維的方法,就是看一看原來的解決之道上加一些東西,會不會產生效果。例如旅行途中的行李箱,最早都是手提的,東西少無所謂,但是東西多,特別是裝著書或飲料等,箱子會變得很重,力氣大的男性都比較吃力,嬌弱的女士更不用說了。但是,如果能夠在箱子底下裝幾個* 子,把“提箱子”改成“拖箱子”,就會容易很多。大箱子拖起來比較容易,小一點的箱子人得貓著腰才能拖,還不如直接提著呢,這又怎麽辦?再在箱子上加個伸縮拉杆,問題不就解決了?
減一減
和加一加相反,有的時候,需要在原有的方案中減去一些東西,才能解決新的問題。例如Intel的CPU,無論是當年的“奔騰”還是現在的“酷睿”,都麵臨著成本太高,售價高昂,低端市場被競爭對手蠶食的局麵。後來市場部門把問題反映到了技術部,技術部門的工程師通過減少集成在矽板上的二級緩存的數量,降低工藝難度,進而降低了生產成本,使得這種“簡化”版的廉價處理器迅速占據低端市場,相信說到這裏大家一定已經知道了,這就是“賽揚”係列處理器。
變一變
從別的事物上加以借鑒,改變現有方法中的某些方麵,從而找到解決之道。例如高速列車,如果始終采用*軌技術,那麽最高時速受到*軌摩擦的影響,超不過 400公裏/小時。工程技術人員從飛機得到啟發,讓列車“飛”在軌道上,隻剩下空氣阻力,理論上最高時速可以和飛機相當。科技人員又從磁鐵同性相斥的特點得到啟發,讓列車通過電磁作用“浮”在軌道上,就能以比較成熟和廉價的技術,解決讓列車“飛起來”的問題,於是上海的磁懸浮列車,速度很輕易地就達到了 450公裏/小時。
突破慣性思維並不一定非要絞盡腦汁“無中生有”出一種全新的方案,大多數情況下,隻需要活用已有的慣性思維,在其間加加減減變變,就可以找到合適的應對之道。當然,具體采用何種方式,一方麵要結合具體的情況,另一方麵也要看解決者的靈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