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 傑森

希望有更多的朋友來看一看我的博客
正文

開 懷 人 生 , 大 腦 如 何 解 讀 笑 話

(2008-07-12 23:44:12) 下一個
以人腦之精密,何以如此認真看待幽默?    

派對上,母蟲們坐在長沙發椅上。某一公蟲調情式地微笑,起勁地跟其中一隻母蟲聊天。另兩條公蟲在附近斜睨著這一對,公蟲甲說:“老王,你瞧瞧。小麗歪躺在長沙發椅上,搞得小張餓狗似地猛灌迷湯——可是,他搞錯邊兒啦,竟然向著她尾巴說話呢。”  

以上是《遠程》(The Far Side)雜誌裏的漫畫文字說明。約翰·歐曼博士讀到這裏,不禁微微一笑。他是加州理工學院神經學家,此時正躺在鏗鏘作響的一具暗色圓柱體內,觀賞熒幕上播放蓋瑞·拉森所繪的上述漫畫,兩隻腳還由機器裏伸出來——這裏是加州理工大學校園裏一處沒窗戶的地下室實驗所。隔壁的控製室內,研究生魏森坐在管製儀器前,操作磁共振成像掃描儀(也就是歐曼置身其中的圓柱體)。歐曼給逗笑的時候,魏森就記錄他大腦中的讀數……觀迎光臨“幽默研究”,時約2006年。什麽事能那麽有趣?    

幽默在人生活動中極要緊,所以,科學界到最近才加以重視實在令人驚訝。專家一般都喜歡處理較重大的命題,如:全球暖化、危及地球的小行星、女童軍籌款餅幹裏的反式脂肪酸等等。心理學家登克布洛博士(曾任“幽默應用及治療法學會”會長)戲謔地說:“沒人把幽默當回事兒。”然而,歐曼與少數另幾位科學家仍勇於邁步探索人類心靈與大腦——偶爾還令其它較嚴肅的學界同僚感到錯愕——想找出我們發噱時會有動作的“笑筋”。  

而且他們竟然真有收獲:“笑筋”深深埋在我們大腦的灰白質裏。如今發現,“幽默”是牽動到整個大腦的經驗;大腦的許多部分(就稱為“笑筋” 吧)連結成網絡,迅速傳遞信號,有效地讓我們領會某個笑話。一般簡單的搞笑電視節目,我們隻要瞧見這人戳那人一下就會咯咯笑,此時用到的“笑筋”比較少。但是,高深的幽默,比如一些雜誌的笑話、漫畫及趣聞軼事,要動用到的大腦就比較多了。  

今天,歐曼等學者運用神經科學儀器或途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機、正子計算機斷層掃描、統計學),更能精確地了解“笑筋”如何判別什麽好笑,什麽不好笑,以及為何經常活動“笑筋”可以令心智更敏銳。倒不是說定期閱讀笑話,或是常看搞笑電影,就能教我們都夠資格進入“門撒國際”組織,成為高智商成員。但是,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幽默可以調適心智,有助於學習,幫我們放鬆心情。變得更靈活、更有創意。  

科學家起意搜尋腦內的“笑筋”,始於學術界提出的幽默假說。這假說人稱“乖訛,不一致”(incongruity),也是解釋幽默運作一個廣為學界接受的看法。舉個例子,請閱讀以下這則笑話(求求您,把它當笑話):為什麽鯊魚不咬律師?  

答案是:同行之間的禮貌。  

答案乍看之下沒道理,叫我們為之一愣。這就是“乖訛”。為了參透這個笑話,我們必須找遍心中有關語言、詞匯、社會常識的檔案。接下來,靈光一現,我們的心思卡對了榫,察覺了弦外之音。這麽教人意外的邏輯令人開懷(尤其還透露了鮮少揭發的人性本質),於是我們笑了。完成這麽多心靈活動,耗時幾分之一秒 ——但是,就算拿人腦的高標準來衡量,也不能說是小事一樁。  

據神經學家推想,這些心智工作,每一項都由不同的“笑筋”負責完成。借著運動“笑筋”,我們得以學習成長。    

大腦如何解讀笑話    

    馬裏蘭州學者傅萊是研究幽默的先驅,也是斯坦福醫學院精神科榮譽教授。他說:“你所經曆過的幽默事件,每次都讓你成長一點點,因為大腦擴張了,出現新的聯結。”  

神經學家因研究腦部受損病人而得出如下假設:大腦的右額葉,對了解諧趣感的作用至為重大。1999年,多倫多市“貝克列斯特”教學醫院兩位神經心理學家史塔斯博士與沙米博士便以這個假設做實驗。他們找到21位病人,腦部受損的地方隻在右額葉或者其它部位,讓病人看些有趣的材料。例如香港有家裁縫店招牌寫道:“請上來發作一下。”(fit兼有“試穿”及“發病”之意。)另外一個例子是:東京有家飯店招牌寫著:“來賓歡迎善用女服務生。”  

病人當中,隻有大腦右前皮質受損的人完全不懂其中的幽默。(但這種病人仍能感受到低俗的鬧劇。)凡此種種指出:人腦右前葉的“笑筋”,隻在遇著所謂有內容的幽默時才會活動。  

為了找到其它地方的“笑筋”,歐曼等神經學家最近邀請身心健全人士進行磁共振成像掃描,給他們看好笑的漫畫或電視喜劇短片。掃描結果顯示,血液流往幾個不同的大腦區域,反映了腦部的工作有多賣力。  

其它的大腦掃描成果也逐步勾勒出腦部幽默係統的新形貌。現在,科學家認為大腦是這樣子運作的:一旦聽到笑話,左腦的語言中心開始分析字句意義,接下來把信息橫掃過腦部,到右半邊。右前腦皮質深入許多區域,包括那些儲存情緒、合群記憶的地方,接下來像洗牌一樣核對信息,直到喀嚓一聲,你領悟那個笑話為止。下一步,腦部深處的某結構。釋放出多巴胺這種令人感到愉快的“獎勵係統”化學物質。然後,鄰近頭顱底部的大腦原始區域下指令,你就笑了。  

    在加州理工,歐曼與魏森掃描過20人(包括歐曼在內)的腦部以後,新發現一處重要的“笑筋”。每位受測者進入掃描機,觀賞47則《遠程》與 53則《紐約客》的漫畫,然後按下手中裝置的按鈕,評定每一則惹笑的程度。這是第一次有研究結果指出幽默能如何影響人類大腦,令直覺更敏銳。歐曼與魏森已經專注於研究人類直覺反應之際大腦前額葉會有動作的兩個部位,實驗成果載於2007年3月號的《大腦皮質》(Cerebral Cortex)期刊。其中指出,受測者越是覺得漫畫好笑,則大腦的那兩個部位活動就越起勁。  

歐曼相信,複雜的幽默的確能再度校準我們的直覺,因此在人際關係上可以做更適當的決定。他說:“我認為,我們已經找到其中巧妙了。”果真如此,那麽經常活動“笑筋”可以讓我們的直覺保持準頭。有助於留下深刻印象  

同時,心理學家也歸結出其它理由來支持幽默的事半功倍之效。最起碼,幽默也可以加深記憶——長久以來廣告界一直是這麽想的。登克布洛說:“要不然,絕不會出現蜥蜴在賣保險,或小狗賣啤酒的電視廣告。”  

但是,此說缺乏明確證據,直到1994年,中田納西州立大學心理學家施密特博士要求38位心理係大學生閱讀此類句子:“男人有三種發型:分邊、不分邊,或無邊可分。”他另要求學生閱讀平鋪直敘的同樣句子:“男人的發型,可以分邊或者不分邊,除非是禿子。”比起平淡無味的句子,學生較易記住有趣的句子及其遣詞用字。  

柏克博士是心理學家,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統計學。他授課就用上此類知識,運用笑話、有趣的例子、惹笑之事,或是小小的橋段等等。每到開學他來上課,襯衫都不塞進褲子,嘴上叼雪茄,戴棒球帽,與一位穿著無可挑剔而有些拘泥的女同事一起來上課。他說:“我叫奧斯卡,而這位是費麗絲。我們呢,準備跟各位談論兩性關係。”就好像在演電影《天生冤家》似的。學生都笑了,因為教授舉止有趣。但是,接著柏克就一一條列男女之間的異同,此中幽默有助於學生領會重要的統計學概念。  

柏克出過一係列專書,談到讓學生同發一笑如何有助於加強學習效果。他即將出版的一篇報告指出:如果試卷的指引說明文字寫得有趣,比起指引文字一本正經的同類試卷,學生應考成績會好得多。他另把自己的非正統教學法詳細寫在《幽默是教學利器》(Humor as an Instructional Defibrillator)一書中。    

幽默讓人更有創意    

幽默還可以鬆弛心情,讓我們在多種想法之間權衡,變得更有創意。這一點,有行之多年的心理學研究作根據;此類研究大多先讓受測者開懷大笑,接下來才用積木完成創意測試。這種運用積木的研究做了很多年,心理學家還是心存懷疑,所以在1987年,康奈爾大學心理學暨管理教授愛森博士運用她自稱比較高明的創意測量手段,給學生出了一個難題:把燃燒中的蠟燭固定在牆壁上的軟木板上。  

實驗內容如下:發給受測者一隻蠟燭、一包紙火柴、一盒大頭釘。限時10分鍾讓蠟燭附著到牆壁上,但不能用滴蠟的方式。受測者凡是事先沒給逗笑過的,都把大部分時間浪費了——想用大頭釘想把蠟燭釘上軟木板,卻屢試屢敗。愛森說:“那樣做不行,原因是蠟燭太粗了。而且,牆壁會著火。”  

至於其他受測者,因事先看過逗笑的電視老節目。找出具有創意的正確答案幾率就高出3倍。答案是:把大頭釘從盒子倒出來,把盒子釘在軟木板上,用盒子當燭台。  

2007年,北卡羅萊納大學心理學家弗列德莉克森博士也發現類似狀況。她播放影片給受測者觀看,一段影片內容是搖擺走路的企鵝,很好笑;另一段影片內容是鄉間小鎮,平淡無奇。結果顯示,看到企鵝而發笑的人,較能廣泛思考。這些研究成果讓心理學家相信:正麵的感受(譬如愉悅)令思考更有彈性,能嚐試較新奇的替代方案來解決問題。  

凡此種種指出,借著享受幽默、玩耍、探索,我們對自己、對他人以及周遭環境都能有更好的了解。此外,這種變化效力持久,能在艱困之時發生幫助。所以,笑一笑,能令你心思靈活,更聰明。嘿,你聽過兩隻蟲蟲在派對上的那則笑話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