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 傑森

希望有更多的朋友來看一看我的博客
正文

金 庸 鬧 出 五 大 笑 話

(2008-07-10 00:08:08) 下一個
一、 《倚天屠龍記》第16回:“(張無忌)在矮樹上摘了幾枚不知名的果子,拿在手裏,已聞到一陣甜香,咬了一口,更是鮮美絕倫,桃子無此爽脆,蘋果無此香甜,而梨子則遜其三分滑膩。” 蘋果原產歐洲東南部,小亞細亞及南高加索一帶,傳入我國在元朝末年,當時隻有在宮廷才可享用。張無忌其時是一個處於社會最底層的少年,絕不可能吃過。何況“蘋果”這一名稱,更是直到明朝以後才有的。

二、《神雕俠侶》第6回:“他(南宋末年的楊過)自幼闖蕩江湖,找東西吃的本事著實了得,四下張望,見西邊山坡上長著一大片玉米,於是過去摘了五根棒子。” 玉米原產美洲,1494年哥倫布從美洲回來後才傳入歐洲,傳進我國的時間最早估計也在16世紀中期(現在對玉米最早的記載是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甘肅《平涼府誌》)。

三、 《射雕英雄傳》第1回:“(曲三)慢慢燙了兩壺黃酒,擺出一碟蠶豆、一碟鹹花生,一碟豆腐幹,另有三個切開的鹹蛋。” 蠶豆大概在元朝時才由波斯傳入中國,到明朝時才普遍種植。花生則是出自美洲的農作物,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後才開始在美洲之外的地區傳播,大約1530年左右才傳入中國。

四、 《天龍八部》第11回:“自此一路向東,又行了二十餘日,段譽聽著途人的口音,漸覺清雅綿軟,菜肴中也沒了辣椒。” 辣椒也是美洲農產品,明末才傳入中國。史料記載貴州、湖南一帶最早開始吃辣椒的時間在清乾隆年間。而《天龍八部》小說寫的是宋哲宗時代的事。

五、 《天龍八部》中,段譽在蘇州燕子塢還喝到了600年後才出現的碧螺春茶,真叫人啼笑皆非。碧螺春,原名“嚇煞人香”。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皇帝南巡到太湖,巡撫以此茶進貢,康熙皇帝覺得這個名字太俗,才將之改名“碧螺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