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古城牆大全(上)

(2009-05-05 23:05:02) 下一個
1,西安城牆




  陝西省西安市古城牆,是明朝洪武3年到洪武11年(公元1370-1378年),在唐代和元代城牆基礎上擴建的。平麵呈長方形,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周長約13.7公裏。城牆外有寬20米、深10米的護城河。牆麵用青磚包砌,厚重堅實,東西南北四麵均開設城門。城門上建有城樓、箭樓、閘樓、巍峨淩空,氣勢宏偉。城樓與箭樓之間有甕城。城四角各有一座角樓。這是我國現存唯一完整的古代大型城垣,現已將城牆辟為環城公園。


2,南京城牆



  江蘇省南京市古城牆,始建於元至正26年(公元1366年),建成於明洪武19年(公元1386年)。城牆內側周長33公裏,現存21公裏,高14-18米,上寬8-12米,磚石結構。有13座城門,現存4座。城牆與水道相通處設有水門、水閘或涵洞。城牆上建有垛口13616個,但部分地段有破損。南京城牆的規模,堪稱世界第一,尤其是中華門(聚寶門),為世界之冠。


3,荊州城牆



  湖北省荊州市古城牆,據傳為三國時關羽守荊州時所築。原為土城牆,南宋改建為磚牆。現城牆為清順治3年(公元1646年)所重建。城牆整體形狀呈不規則橢圓形,城牆高8.83米,底部寬10米,周長11.3公裏,城內東西直徑3.75公裏,南北直徑1.2公裏,總麵積4.6平方公裏。底部為大條石、糯米石灰漿灌縫堆砌而成,城牆、城門、堞垛等,現在都保存較好,古色古香,呈遊龍之勢。荊州護城河,又稱水域,是古城的第一道防禦線,護城河全長10500米,寬30米,水深4米。


4,襄陽城牆



  湖北省襄樊市襄陽縣的古城牆,原城牆在元末被毀,現城牆為明初重建,略呈正方形。其東南隅有仲宣樓(俗稱會仙樓)、魁星樓,西南隅有獅子樓,西北隅有夫人城。明洪武初年,衛國公鄧愈守襄陽,將東北隅城垣擴展至江邊,增辟二門(大北門、長門),連同原有四門,各建城樓一座。六個城門外各有甕城,東、南、西三門的甕城外另有子城,甕城、子城外各設吊橋(後改石橋)。城垣周長7.6公裏,平均高8米,寬10米左右,用土層層夯築,外用大塊青磚壘砌。城北以漢水為池,東、南、西三麵鑿有城濠,濠寬130米至250米,深2至3米,終年水波瀲灩,儼若平湖,全國罕見。


5,興城城牆



  遼寧省興城市的古城牆,是明代的寧遠衛城,在清代改為寧遠州城,始建於明宣德3年(1428年),宣德五年(1430)又增築外城,外城周圍9裏124步,高如內城,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城牆為正方形,周長3274米,南北和東西各長800多米,高10米,上寬4.5米。城牆四麵正中各設城門,東曰遠安,南曰永清,西曰迎恩,北曰大定。城門上皆築箭樓,為兩層樓閣。城牆四角設台,突出於城角。在城區東南角上建有魁星樓一座,現存西、南兩座城門樓,城郭之間為護城河。


6,平遙城牆



  山西省中部的平遙縣的平遙古城牆,建於明洪武3年(公元1370年)。周長6公裏,高8-10米,底寬8-12米,頂寬3-6米,牆身素土夯築,外壁城磚,白灰包砌。環城辟城門6道,城門外均有吊橋,門外築甕城,甕城上有重簷歇山頂城樓,四周各有角樓一座。牆體,每隔60米,築觀敵樓一座,城牆上共有72座觀敵樓。由於甕城共有6座,形成烏龜形狀,故有烏龜城之說。平遙城牆馬麵多,造型美觀,防禦設施齊備,為中國曆代築城之僅有,並以築城手法古拙著稱於世。現北、東、南三麵城牆及東西隅的魁星樓,經修整而更加完好。


7,北京城牆



  北京的城牆現在還有幾處遺存:(1)東南角樓附近城牆:位於崇文區崇文門以東到東便門一帶有一段保存最完整,且長度最長的北京內城城牆,外加一處箭樓——內城東南角樓。(2)西南城角附近城牆:位於西城區西二環西便門橋附近,是北京最早被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城牆遺址,裏麵有一座“八瞪眼”箭樓。(3)德勝門箭樓:位於西城區北二環德勝門橋北。(4)正陽門城樓及箭樓:正陽門俗稱前門,是北京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門,位於天安門南側。以前的北京城門包括:城樓、箭樓、甕城三個部分,隻有正陽門保持著城樓及箭樓。可惜的是,由於修建二環路,大部分的城牆都被拆除。


8,閬中城牆



    四川省閬中市的閬中古城牆,為明代古城牆,位於古城區南城新巷,長100米,高5.3米,厚4米,是完全按照唐代天文風水理論建成的一座城市,被譽為風水古城。閬中古城的主要建築有古城牆、古城門、古牌樓、古文化街區、古樹、古寺廟和其他古遺跡7個方麵。閬中市尚存的宋代古城牆隻有50米長,城牆頂部和兩側還間或長著草木。閬中古城在戰國時即為巴國國都,現保存有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各曆史時期的古民居街院、寺院樓閣等,其曆史文化居我國現行五大古城之首。


9,開封城牆



    河南省開封市的開封古城牆,是河南省保存下來規模最大的一處城垣建築。現在的開封城牆是清代的建築,長14公裏,高11.3米,底寬6.66米,上寬5米多,內外用大塊青磚包砌,城牆外側是排列整齊的城垛和炮台。據文獻記載,開封最早的城池建築在戰國時期(前365年),大梁城共有12個城門,其中東門名夷門,大約在今日鐵塔附近;西門名高門,在今日城西的東陳莊。明代以前的城牆,除皇城為磚築外,其他城牆全為土築,隻有城樓和城門用磚砌。古城城外有寬16.66米,深3.33米的護城河圍繞,在城門口的護城河上修有吊橋。開辟五個城門,南為南薰門,北為安遠門,西為大梁門,東北為仁和門,又稱曹門,東南為麗景門,又稱宋門,城門上建有城樓,四個城角各建一座角樓。


10,大理城牆



    雲南的大理城,簡稱葉榆,又稱紫城,其曆史可追溯至唐天寶年間,南詔王閣邏鳳築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為其新都。現在的古城始建於明洪武15年(公元1382年),據文獻記載,它“規模壯闊”,方圓12裏,城牆高2丈5尺,厚2丈;東西南北各有一城門,上有城樓,分別稱做:通海、蒼山、承恩、安遠;城的四角還有角樓,也各有名稱:穎川、西平、孔明、長卿。城牆的外牆為磚,上列矩諜,下環城溝。城內市井儼然,布局呈棋盤狀,從南到北有5條街,從東到西有8條巷。當然,這些建築今天多數已蕩然元存,有的還依稀可見,現在,保存下來的還有南北城的部分城牆。1982年,重修南城門,門頭“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書法而成。


11,歙縣城牆



    安徽省歙縣的古城,由府城、縣城兩部分壁聯而成。府城始建於隋朝末年(公元617年前後),起初城廓略小,唐中和二年(882年)擴建成後來的規模。南宋末方臘起義和元末農民戰爭後,都經過大修。現存城牆約1500米,以及西門月城。東、南兩譙樓、應公井、蛤蟆井、打箍井等宋以前古跡。大北街、鬥山街、中山巷等街巷則基本保持著明、清風貌。縣城在府城東側,城牆建於明嘉靖34年(155年),倭寇犯境之後。城牆沿山脊構築,現存殘跡,惟新安門、問政門較完好。古跡有古紫陽書院、文廟等。府城和縣城內現存明清牌坊16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把酒話桑麻 回複 悄悄話 自豪啊,第一個介紹的就是我們西安的古城牆。

王醫生 回複 悄悄話 其實這些城牆都不夠古,大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重新修的,就像八達嶺一樣.中國人修複古跡完全是重建,即便古跡裏有一,二處真古跡,你也分辨不出來了.這一點應該向西方學習,應該將原跡與修複部分用不同的材料或顏色區別開來,這樣既能看到原跡,也能大致看到原貌.
可惜的是,現在國內到處建假古跡,而真古跡卻得不到應有的保護,如山西運城的廣濟寺,
閑人Filiz 回複 悄悄話 覺得都瞞相似的。當然了,西安人覺得西安城牆最親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