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有多遠,中國企業的國際化之路就有多遠。
最近看到報道,1月7日,美國銀行將所持中國建設銀行的股份通過配售方式拋售了56億股H股,套現28億美元,約合每股0.5美金。按照1月7日港幣對美金匯率7.7529,每股約為港幣3.88元。2005年,美國銀行是以每股0.94港幣價格購得建行股份。如此算來,三年下來投資回報率高達412%!如此暴利!!!此外,建行回歸A股時,美國銀行以1.15元購股淂建行A股。即使建設銀行經曆了中國股市2008年的大幅調整,從8.37元暴跌到1月7日的3.87元,但當大多中小股民被深深套牢時,美國銀行帳麵利潤依然高達336%!國際戰略夥伴還是戰略利益掠奪者?
同樣的故事發生在瑞銀(UBS AG)以8.08億美元拋出了所持中國銀行全部1.3%的股份,獲利3億美金。更不用提2006年,高盛集團、安聯集團及運通公司出資37.8億美元入股工銀,收購約10%股份,收購價格1.16元/股。蘇格蘭皇家銀行、新加坡淡馬錫、瑞銀集團和亞洲開發銀行投資中國銀行51.75億美元,入股價格1.22元。中國銀行業自改製以來,總共引進外資250億美金,回報率照此類推,一場針對中國國民財富的饕餮大餐。
中國金融監管機構天真的認為犧牲一些眼前利益,讓海外投資者以戰略投資者的身份進入中國的銀行業市場,作為股東為了追求更好的回報,它們肯定會不遺餘力的教會中國銀行如何控製風險,如何增強盈利能力。然而事與願違,有著先進風險控製經驗的老師們如今都已經因為風險管理不善而紛紛瀕臨破產的邊緣,禁售期剛剛到期,就迫不及待地開始拋售起學生們孝敬的廉價股份。而與此同時,與高師們相處的三年時間裏,學生們的表現也乏善可陳,除了將不良資產劃給國家,同時免費獲得國家巨額注資(中行建行各225億美金,工行150億美金,國家開發銀行200億美金,農業銀行1300億人民幣),將規模變得更大以外,業務能力就像他們的服務水平一樣幾乎沒有絲毫的進步。與之相反,拿了納稅人的巨額資金後,不思回報,反而想方設法的打起了納稅人的主意,什麽跨行跨地手續費,帳戶管理費等等,甚至是儲戶自己的賬戶開個存款證明之類的基本服務,都要收費,還美其名曰與世界接軌。全世界各大銀行,中國銀行業的搜刮水平絕對屬於世界領先水平。至少,我在國外生活時從來沒有享受過國內銀行所收的這些名目繁多的費用。難怪中國銀行業不敢開放市場,唯有靠壟斷市場,才能欺騙國人,謀取不義之財。
中國銀行業從國民手中卷走巨額資金,富了所謂戰略投資者,不得不對國內有點交待。於是大肆炒作海外收購,彷佛自己的國際業務水平是和自己的規模已經成正比。但諷刺的是,這些臉上塗粉的事,最終也淪為笑話。2008年3月,工商銀行以54.6億美金的代價收購南方標準銀行20%的股份,成為非洲第一大優質銀行標準銀行的第一大股東。本以為從此中國銀行業終於可以拉起了國際化的風帆,在高盛等所謂戰略投資者的指導下,將一路高歌走進非洲為中國企業和華人提供金融便利。然而殘酷的現實卻是不到一年的時間,一支20多人的標準銀行團隊就空降北京,並在上海設立了一個代表處,計劃借助工商銀行的網絡和資源,盡快在中國市場申請一個銀行牌照,開展相關業務。這到底是誰收購了誰?到底是誰走向了國際化?如果工商銀行的誌向隻是坐收紅利的話,請把錢還給我們納稅人,作為個人投資者,請相信我們的投資回報率絕不會比工商銀行的選擇更低。
中國銀行業引入戰略投資者隻是中國企業嚐試國際化努力的一個縮影。同樣的教訓,幾十年前,中國汽車市場決定以市場換技術時就發生過。可悲的是,中國汽車業的教訓很快就被經濟決策者所忘記。同樣的故事發生再次發生在銀行業上,但這次時間更短,損失更重。上千億的國民財富在彈指一揮間,灰飛煙滅。事實證明,與虎視眈眈的競爭對手談戰略合作就是與虎謀皮,不對稱的綜合實力導致的就是話語權的旁落,在莫名其妙的自卑和盲目的崇拜的心理下,引入的所謂戰略合作夥伴實質上就就是引狼入室。最終既丟了市場,又丟了人。讓別人賺了你的錢,還不說你的好。如華爾街日報報道的那樣,“大規模地減持也凸顯出中外銀行合夥關係所麵臨的困難,原因是預期與現實並不一致,彼此都對對方的表現感到失望。波士頓谘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駐北京合夥人霍爾格•邁克裏斯(Holger Michaelis)說,主要的失望之處在於技術幫助上,如風險控製體係。令中方銀行家常常感到不滿的是,具有豐富國際知識和經驗的外資顧問並不能解決本地的問題,因為他們不了解中國國內的情況。外資機構也對難以影響銀行業務和不能控股中國的銀行感到失望。多年來,海外戰略投資者一直期望能夠解除對外資持有中國銀行股份不得超過20%的規定,但至今仍沒有結果。”這就是這些海外戰略投資者的態度,賺了你的錢,還說你不夠意思。即當了婊子,又不忘給自己立個牌坊,上麵寫著不是老娘不幫你,而是你的規矩太多。
我從不反對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化,相反我是中國企業國際化的忠實的支持者。政治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美國之所以強大,並不是因為它所鼓吹的民主自由等價值觀,而是因為它實力龐大的經濟。政治是為經濟的發展保駕護航,而經濟的發展又會促進政治的健康發展。民主和自由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天然產物。沒有強大經濟基礎所保障的民主自由,就想脫離活水的魚,無論個頭有多大,外形有多絢爛迷人,都會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這些方麵的例子數不勝數,從非洲大陸到南美,再到亞洲,建立在落後生產力之上的所謂民主政治往往就是一出鬧劇,是披著民主外衣的特權階層的壟斷統治。類似比爾 蓋茨白手起家成就微軟,奧巴馬從一介草根成為總統之類的美國夢永遠不會發生這些披著民主外套的國家。倉廩實而知禮儀,衣食足而知榮辱,我們的老祖宗早在幾千年前就給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縱觀世界五百強,國家聲望與所有跨國企業數目成正比。蘋果、微軟、百事可樂、CNN讓美國聲名遠揚。日本因為任天堂、豐田和索尼而變得充滿親切感。韓國因為LG、三星、現代而享譽世界。而中國卻缺乏有實力的國際企業,即使是少數榜上有名的中國企業,如中石油之類,其規模雖大,但效率低下,單位產出遠遠低於世界同行。他們的榜上有名帶給中國的不是聲望,而是暴露出中國企業有多麽的虛弱和不堪一擊。沒有了政府的保護和中國銀行業的廉價的融資(說到底還是納稅人的錢),他們的生存能力都值得置疑,更不要講開疆拓土,揚我中華美名。
中國企業國際化的努力和嚐試從未停止過,但是鮮有成果。2004年,TCL先是並購處於嚴重虧損的法國湯姆遜彩電業務,隨後又並購了阿爾卡特移動電話業務,開始了其進軍國際市場的擴張之路,然而隨後接踵而至的打擊讓TCL不得不宣布並購的失敗。聯想收購了IBM的電腦業務,讓中國企業的國際化之路走上了一個更高的台階。但是隨後一連串的變革,讓人看不清楚聯想到底還是不是一家中國公司。總部搬到了美國,將聯想做大帶入國際市場的中國高管們突然變得一無是處,走得走,架空的架空,高級管理層變成了戴爾的翻版。處於業務核心的中國市場被邊緣化,變成支持聯想海外擴張的輸血庫。失去了根本的聯想的國際化之路充滿了荊棘,在中國市場上的市場份額的增長甚至還不如當年市場的自然增長率。反觀惠普和戴爾反而大有後來者居上的氣勢,聯想中國市場大佬的地位開始動搖。如果沒有了中國這個核心市場的造血和輸血真不知道聯想的國際化之路還可以支撐著走多遠?上汽以51%的股份控製的韓國雙龍汽車先是勞工糾紛不斷,接著是最近的申請法院破產保護,國際化之路可謂一波三折。民營企業衝擊國際化受挫,國有企業更是不能指望。占據壟斷地位的國有企業即使規模再大,在世界五百強中的排名再靠前,但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和知識產權,一切猶如建立在流沙上的城堡,離開了政府的保護將一潰千裏。原因隻有一個,政府能保護多久,企業的惰性就有多久。
我非常理解隱藏在這些不太成功的國際化背後的美好動機和善良的願望。但是現實是殘酷的,美好的動機和善良的願望無法提高中國的聲望,也無法塑造強大的中國企業。你怎麽能夠指望同工不同酬的情況下,一個中國管理者在其外方下屬的工資比她高出幾倍的情況下,還能夠繼續心甘情願地承擔更大的責任和兢兢業業的工作?你怎麽能夠指望一個忘記了自己根本和核心市場,一味的追求去中國化的公司能夠變成代言中國的國際公司?你又怎能奢望一個在法製和市場環境都不健全環境下長大的中國企業能夠成熟運用國外法律武器和市場環境,做到真正駕馭國際市場?缺乏培養和留住自己核心的人才的機製,國際化更像是一場風險極高的賭注。急速發展的中國急需人才,改革開放三十年的中國並不是沒有人才。但是人才流動的渠道卻嚴重缺失,具有國際視野和實戰經驗的高級複合型人才沒有一個合適的渠道進入中國企業,即使進入也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做到人盡其才。從外企空降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人才,鮮有成功者,大多數人虎落平陽,飲恨折戟。橘生淮南則位橘,橘生淮北則為枳。孰之過也?
中國很快就會成為按GDP計的世界第二大國,但是與之毫不相乘的是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中國企業的數量和質量。窩裏橫的中國企業我們有很多,比如江蘇銀行,北京銀行,上海銀行,就是沒有一個統一的全國性質的銀行。互相拆牆的中國企業我們也有很多,比如在國際市場上中興有多廉價,華為就有多薄利。質量低廉,要錢不要命的中國企業更是數不勝數,比如生產毒奶粉的三鹿,用工業酒精摻兌能喝死人的白酒的酒廠,推銷能電死人的熱水器的公司。可是我們唯獨就是缺乏有社會責任感和中華民族使命感的企業。
一聲歎息,中國形象,中國製造!但願我們這產生過四大發明和孫子兵法,有過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擁有人類曆史上文明持續最悠久的偉大民族能夠涅磐重生,誕生一批為世人所稱頌的偉大的中國企業。隻有當中國有了那麽一批偉大的中國籍跨國公司的那一天,中國才能使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強國、大國,中華民族才能自豪地說經曆了百年的滄桑和沉淪,我回來了。
結尾注,比亞迪在電動汽車上的努力讓我看到了一絲希望。
應該發到國內的論壇上去,讓更多的有識之士看看。
還是那句話,內戰內行,外戰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