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 Yoyo的《在2011年來臨之際 - 與國內名校學子座談,同即將步入大學的青年朋友共勉》

(2011-06-08 08:31:51) 下一個

在2011年來臨之際 - 與國內名校學子座談,同即將步入大學的青年朋友共勉

(2010-12-24 02:14:2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599fd40100jph9.html

新年要來了又會走。又一批高三學生過了寒假要開始倒計時了。

這麽多年,高考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聽聞由全國統考變成了各地自主出題,考前報誌願變成了考後,文6理7變成了4門?,流火7月變成了黑色6月。。。 不變的是家長的殷殷期盼,學子們的望眼欲穿(想想班級教室後牆上的“距高考還有XX天”的標誌),和年複一年義無反顧通過高考試圖堅定,加強,改變自己人 生軌跡的所有夢想。聯想起自己當年揮汗如雨的仲春,也不是沒有“考完了就完事大吉”的心態的。因為保送升學而得以比較起來早解放了一點,但那些個挑燈夜讀 的場景仍然曆曆在目。高考之後,將會是順理成章的大學生活。應該預期些什麽?準備些什麽?最珍貴的是什麽?最重要的又是什麽?

前一陣我和一批來美國遊學的國內名校學子進行了座談。他們是當之無愧的天之驕子,進入第一流的大學學習,在第一流的大學裏繼續出類拔萃,各領風騷。接下來 的就業似乎也唾手可得。同他們一起,感受到強烈的少年氣息撲麵而來,眼睛裏滿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仿佛看到了多年前大學校園裏的自己。一個多小時的交流, 他們提問的一些問題給我很深的觸動。就是這樣一批“世界在我腳下,世界在我手中”(絕對褒義)的青年們,問我的很多問題是這樣的:

-“投行,谘詢,律師樓,哪種職業最好呢?”

-“我想到美國留學,以後想做金融。是考金融碩士好呢?還是經濟學博士好?哪種選擇就業麵更有優勢?”

-“想進您的公司,麵試時應該注意些什麽呢?”

-“您覺得在美國工作和在中國工作那裏更容易成功?”

-(問我一個同事)“您讀了博士和博士後才入了這行覺不覺得以前浪費了時間呢?”

-。。。

我非常理解他們問的這些問題,真的,非常理解。而且,問題無非錯對,隻要有問題,隻要敢於提問,永遠都是值得鼓勵的。但同時我也覺得這些孩子們的心太沉 重,壓力背負的過早。思想過於固定到“成功”上麵,而這“成功”本身的定義,又過於狹窄。要短平快,不走彎路,一擊即中,隻求勝利,不能失敗,不能“浪 費”時間。但事實上,just like that old song sings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before he becomes a man?" (要走過多少路,才能真正長大成人?)沒有經過挫折和曆練的經曆,才不能稱得上是完滿。人雲亦雲,趨之若鶩的人生,最終會茫然若失。一些體會,真心和朋友們分享。

- 在大學應該學什麽?怎麽學?我們可以說是教育流水線上的標準產品,我甚至可以驕傲地說自己是一個“省優部優國優”。產品合格的標準是什麽?是一係列的考試成績。但是學校不是提高成績的集中營,同學們不是難友,最終目的不應該隻是錄取通知書。學習的重點並不應該是具體的知識點本身,而是學習的方法,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客氣的說,這方麵國內做得不夠好,包括名校在內。臨陣磨槍死記硬背考高分並不是難事,考完三天就全忘記了。這樣長期下來,潛移默化使思維習慣於一種理念 - 任何問題都隻有一個標準答案,至於如何得出答案並不重要,不必費神。惡果是什麽?!不習慣自主思維,畏懼權威,不重視過程,隻注重結果,而且固執地相信任何事情都有捷徑可走。除 了千錘百煉的教科書上的題目,現實生活中的那個問題是隻有一個標準答案呢?又有哪個答案是包裝精美隻等你拆開來看呢?真正解決問題需要的是快速界定問題範 圍,收集,整理相關信息,去粗取精,抓住關聯和規律,得出初步結論,驗證,和風險測試。獨立思考能力一旦喪失,後患無窮。治學時不求甚解,工作上不講嚴 謹,生活中不講規則,不遵守秩序。。。聽上去耳熟吧,這就是每天人們對自己身邊的人和事的抱怨,根源的一部分就在於限製思維能力的教育方式和唯分數論的考 核體係。

- 在大學應該“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嗎?人是群體性社會動物,“紮堆兒”是本能。天然的,都喜歡和自己相似的人交往,有的“精英”走極端甚至隻願意獨來獨往,覺得一個人最有效率,除了學習成績和畢業去向,其他神馬都是浮雲。你會後悔的。可能不會再有任何一個地方,能夠讓你有機會一下子認識這麽多有意思的人,尤其是那些和你有不同背景,經曆,民族甚至國籍的人。每個人的思維和認知都受到個體經曆的限製,多多與人交往是最有效地擴充眼界和知識的途徑,更 不要說同時還可能交上一輩子的好朋友!很多人問我在哈佛最大的收獲,那就是我可親可愛的同學們。他們中間有伊戰軍官,有歌劇演員,有時裝買手,有作家,當 然更有有醫生,律師,金融,谘詢精英們。來自世界各地,畢業時奔向四方,進入教師,慈善基金會,競選助理,電影導演,大中小企業,當然還有金融,谘詢等各 行各業。每個人的經曆和經驗都給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這也是哈佛商學院直到今天仍堅持老師隻提問而課堂由學生主導討論的原因 - 每個人都是別人最好的老師。

- 找個什麽樣的工作最好呢?開始國家機關是當然的金飯碗;外資企業剛剛進入中國時,寶潔成為校園招聘的一道風景。學生自主報名,自投簡曆,不需專業對口,過五關斬六將的麵試,直飛廣州總部的final round,一時間門庭若市;慢慢,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頂著光環開始吸收各名校最頂尖的學生來成為labor intensive審計工作的螺絲釘;過了千禧年,金融,谘詢,律師等等開始成為新寵,並有愈演愈烈之勢。如何衡量吸引力?“錢”景。讓我告訴你一個老生常談:工作不僅僅是為了錢。工作是一項艱苦卓絕的勞動,你每天要和它相對10個小時甚至更多,你會為它絞盡腦汁,委屈失望,幸運的時候,欣喜若狂。這一切如果沒有紮實的愛和熱情,僅憑金錢的推動是走不遠的,永遠不要高估金錢的力量。而缺乏愛和熱情的職業之路,注定會流於平庸。看 似風光的空中飛人,要忍受的是客戶的隨叫隨到,失去的私人時間,和不規律的生活,透支的健康;媒體上呼風喚雨的上市公司職業經理人,每天要陷入無休無止的 文山會海,要經受機構投資人定期不定期的“嚴刑拷問”;甚至五光十色的娛樂圈,也需要你幾十年如一日沒有一頓飽餐,每次出門花兩個小時化妝。。。問問自己 -你對某一項工作的熱愛能夠抵消這些痛苦嗎?

- 如何定義成功?成功的準確定義,這是個太大的命題,我還在求索路上,並相信每個人的答案不同。對我而言,成功絕不是“不走彎路,一擊即中,隻求勝利,不能失敗”。其 實對於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來說,談及成功實在是為時尚早,太注重結果,一定會忽略沿途的風景。這樣的心態下,導致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一個枷鎖套牢:小學為了 升好初中,初中為高中,高中為大學,大學為工作。。。回到上一個問題,工作是為了什麽?Bang!茫然了,失去目標了,迷失了,找不著道兒了,被欺騙了, 受傷了。被外在的,物質的,“榮譽性”的事物定義的成功,往往是這麽脆弱而不堪一擊。在萬千變化的世界裏,找到內心真正的穩定和平衡,找到自身的興奮點並 孜孜追求,找到真愛並與子偕老,成就溫暖家庭。。。這才是別人拿不走,打不碎,看得見,摸得著,守得住的。一個成熟穩定的道德價值觀,一個獨立思想,拒絕緘口不言的聲音,一個專注敬業求真求實的態度,在我看來絕對是獲取成功人生的基石。

所感萬言,落筆千斤。以我有限年紀閱曆,仍然每天在反省,詢問,假設,否定,排除,接受,周而複始。大學是我人生中目前為止最最寶貴的回憶,也希望它能夠成就每一個有夢的人。

注:文中提到的各方麵其實應該早於大學至少在中學就開始培養,大學應該是亡羊補牢,希望為時不晚。共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的共鳴:

玲瓏心2010-12-24 06:01:34 [舉報]

雖然我早已不是莘莘學子,但是這片文章仍然給我很多收獲。美眉睿智,讚讚讚,除了你已經highlight的,我再提一些我喜歡的佳句。

沒有經過挫折和曆練的經曆,才不能稱得上是完滿。

每天人們對自己身邊的人和事的抱怨,根源的一部分就在於限製思維能力的教育方式和唯分數輪的考核體係。

每個人都是別人最好的老師。

萬千變化的世界裏,找到內心真正的穩定和平衡,找到自身的興奮點並孜孜追求,找到真愛並與子偕老,成就溫暖家庭。。。這才是別人拿不走,打不碎,看得見,摸得著,守得住的。

Life is good!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