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那位姐妹提出一個很好的話題,附加上前不久知名度jj的那個“繞開的十個錯誤”和昨天的一篇“美國孩子是爬大的,中國的孩子是抱大的”等等,非常想參與這個討論,也想談談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時這個話題也卷入了孩子到底是自己帶或者送Daycare好,還是父母或者其他老人帶好。希望更多的媽媽們也參與進來。
我家小貝已經是15個月了,先說說我對小貝的期望吧。我由於孕期生病,又是高齡初產,所以整個孕期並不是順利和開心,所以在小貝還在我的肚子裏的時候,我隻求她的健康。伴隨著小貝哇哇落地的第一聲啼哭,小貝降生了,通過5天留院和第一個月約見能見到的所有兒科專家,化驗,等消息,見醫生,不知道揪心了多久,終於石頭落地了,小貝是健康的孩子。好了,這就可以開始有高期望了,但是我的最高期望就是:健康快樂伴隨她一生,她有了健康,就有了一切,就有了資本和財富,就什麽都不用害怕了,更何況小貝最堅強的後盾就是愛她的爸爸媽媽,她還有什麽不能去做的呢。
小貝是我和老公一直帶大,當然也希望父母能來,不過最終父母的簽證還是都被拒了,我很早就已經把這個認定是因禍得福了。看到周圍的父母們幫助帶大的孩子,普遍都有很大的依賴性,而且孩子的這種依賴性並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得以緩解。小貝最大的優點就是有愛心,能獨處。她還在很小的時候,她就能在我不得不打一個很長的電話的時候,她能自己玩她喜歡的玩具,基本不吵鬧,在我拍她睡覺的時候,她能怕著她喜歡的布娃娃妹妹睡覺,也喔喔的哼著,象真的似的。
在家的時候,能不抱就抱她,7-8個月的時候,每次吃完飯,我都招呼她說,小貝,走,洗臉去,我走在前,她就象小尾巴一樣在後麵爬,可努力了,現在了,那當然是走著去洗嘍。看著她的點點滴滴的進步,不禁想到,這可是我們雙方努力的結果呀,我也知道,父母來幫著帶的孩子,通常是膽子小,姥姥奶奶擔心摔到,舍不得讓寶寶自己走路做事,由於老人的性格通常愛靜不愛講話,特別是在國外了,找到共同語言的人更少了,話也更少了,這樣孩子每天可溝通的機會太少了,所以,通常這樣的孩子不愛講話,膽怯怕生,倔,愛哭,內向。小貝是個開朗的孩子,我在她很小的時候,我是盡可能有時間帶她去遊樂場,或社區兒童中心,那裏有各類年齡玩的玩具和比較專業的保育員,也有來自各個國家各個膚色的大人孩子,所以小貝基本沒有很強烈的認生期,和小朋友很容易打成一片,小的磕磕碰碰基本都不哭,玩的時候摔到了,一定是自己就再站起來,帶她去朋友家,也不隻纏我一人,別人抱她,她也很配合,我覺得都是對現在寶寶是6-7個月的媽媽們很有可借鑒之處的。有這些什麽都去自己做的經曆,小貝的長足進步就是創造力的增強,玩具上的很多功能她自己都能找到訣竅。談不上是多成功,不過我自是覺得不太失敗。
關於抱不抱孩子,我覺得抱是一定要抱,什麽時候抱呢,我通常是在她睡醒之後,無論是午覺還是早晨,把她抱在懷裏,讓她醒覺,她能找到一種安全感,隻要安全了,寶寶通常就什麽都不怕了,而在寶寶還很小的時候,2-3月之內,她基本什麽都不懂,她以哭來表達很多需求的時候,而如果媽媽不及時安慰抱抱寶寶,她自己是很難安靜下來,所以在很小的時候,我是能抱就抱,讓她盡可能在一種安靜安全的環境下,看周圍的世界,她踏實了,我自然也踏實了。感受到了愛,她自然就有了獨處的勇氣。
所以,歸根到底我的一句話,健康的身體帶來的是智商,是父母給孩子的,健康的心理帶來的是情商,是孩子自己逐漸形成的,那麽這兩樣的具備的必然結果就是自信,孩子有了自信,就有了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