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chineseweek.com

《世界華人周刊》-----海外華人精神家園www.chineseweekly.org/www.worldchineseweekly.com //www.kfbookusa.com//www.apaote.org//www.isitae.org
正文

感受美國華人基督教會———兼記芝城華人基督教會北郊分會黃雅憫牧師

(2008-05-01 22:58:36) 下一個
2007年6月4日中午,我們下了飛機,如期入住位於芝加哥北郊Lincolnshire的新居。這棟占地2英畝的新家,外有一馬蹄形的池塘環繞,中間是鬱鬱蔥蔥的草地,茂密的原生態樹林將鄰居與我們隔成2個天地。搬來半年了我們也不知道樹林那邊的鄰居姓甚名誰,正應了那句老話:“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房間裏的設施應有盡有,如果加上我在國內看好的名貴家具,可謂是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了。這東風就是一個能教孩子迅速適應英語語言環境的英語教師。我的兩個女兒分別該上高二和小學三年級,在國內學的那點啞巴英語電話響了都不敢接,更不要說與人當麵交流了。據說很多孩子到了美國,頭幾天的新鮮勁已過,入學不久就會因水土不服、無法融入孩子圈而鬧著要回國,我們可不願意看到此種悲劇在家裏上演。我一麵托朋友四處打探附近的社區學院、英語補習學校,一麵在進城逛唐人街時處處留意相關信息。隻可惜社區學院要到8月底才能開學,而且不招收孩子;英語補習學校則按小時收費,每小時七、八十美金不等,讓我等花慣了人民幣的大陸客隻好望洋興歎。無奈我們夫婦大學時所學的那點英語早已還給老師了,天天看著倆孩子不是津津有味地沉迷在湖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裏,就是抱著電腦與國內朋友網上聊天,你看我們那個急呀!6月下旬的一天中午,我按照在Chinatown培德中心閑逛時人家寫給我的一個教會電話試著撥過去,其實心裏早已不敢再抱什麽奢望了。接電話的是一位帶點閩南口音的先生,我剛說明意圖,他立馬熱情地說:“沒問題的,每周周日主日學活動時孩子都有人教英語,你們住在哪裏?我馬上來看你們。”我一麵告知家庭地址,一麵詢問他的姓名。他說:“我姓黃,你就叫我雅憫好了。”聽口氣像是教會的義工。見麵時看到的是位清瘦和善的南方人,個頭不高,長相平常,若是隱身在中國南方都市鬧市人群中,恐怕一時很難回憶出他的相貌特征來。但正所謂“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當他自報家門說他是芝城華人基督教聯合會北郊分會國語堂牧師時,我已有三分肅然起敬。當我了解到他是在擁有清華大學數學碩士學位、美國Notre Dame大學博士學位後轉攻芝加哥三一神學院神學碩士時,我們一時都瞠目結舌了,全家人都盯著他全身上下打量。我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一位自然科學的名校高材生何以會昄依上帝,甘心情願地做上帝的仆人?!我小心翼翼地問他是不是89年學潮時受過刺激?或者是戀愛受挫?抑或是朋友反目、家人失和、看破紅塵?他哈哈一笑:都不是!想當初我清華的導師也還為此失望過呢。接下來我與黃牧師的交談基本上沒有影響我們的“幹活”:他先陪我去Wal-Mart買了一瓶止咳糖漿,治療我因水土不服引起的過敏性咳嗽。然後陪我們到社區學院幫我夫人報名學英語,再到社區圖書館幫我辦理借書卡,最後帶我們來到他供職的教會。他帶我們一一參觀了教會的禮拜堂、多功能體育館、各年齡層次的幼兒、兒童、少年活動教室。最後在他滿布藏書的辦公室裏,他不無遺憾地說:“按說你們周日第一次來,我應該親自把你們介紹給大家,可惜我要到其他教會講道,隻好拜托其他兄弟姊妹接待你們了。”周日那天上午11點鍾,我們全家人像走親戚一樣妝扮一新來到教會。其時國語堂剛剛做完禮拜,教會裏人頭攢動,笑語聲喧。一下子見到那麽多黃皮膚、黑眼睛的中國人,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海外華人的團結和美國基督教會獨特的凝聚力。我們兩個孩子像魚兒回歸大海,馬上融入到華人孩子的世界。雖然這些第一代移民的後代多是外黃內白的香蕉人(即所謂ABC吧),大多漢字認不全,說不出,也聽不懂,但我們的孩子英語、漢語加上手勢並用,居然很快交上了幾個從大陸、台灣來的好朋友。後來就是這些好朋友讓我的大女兒在全州馳名的Stevenson High School順利進入同學圈,並很快適應了校園的一切,且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那天在黃牧師的辦公室,教會的幾位骨幹教友非常友好地接納了我們夫婦,他們是:張秀斌,胡曉明,洪彪,劉賓,陳瑋,楊靜楠,趙涵新等兄弟姊妹。在一大撥上帝信徒麵前,我在訴說對教會的印象時,竟然說了一句大實話:“來教會好啊,孩子可以學習英語,我們一下子可以認識那麽多新朋友。”沒有人責備我的唐突,大家都非常虔誠地述說上帝的教誨,虔誠得讓我這個工科院校出身的無神論者一時忍俊不禁,是夫人暗暗掐了我一把才裝模作樣地低下頭來跟著大家禱告。7月3號晚上是美國國慶日的前夜,芝加哥Downtown的密西根湖畔燃放焰火。我們一家人應黃牧師之邀參加了教會組織的觀看焰火活動。幾十位兄弟姊妹從Deerfield火車站上車浩浩蕩蕩地向城裏進軍。一出Metra火車總站,好家夥,好像全城的美國人都出來了,街上人頭攢動,摩肩接踵,熱鬧非凡。我們的隊伍就像大海裏的幾朵浪花,歡快地向密西根湖畔湧動。好不容易找到一塊空地,隻見一位教友像變戲法一樣拿出幾塊隨身攜帶的野餐布往草地上一鋪,幾十位教友席地而坐,伴著優美的音樂聲,大家盡情地陶醉在姹紫嫣紅的七彩焰火裏。當我們看完焰火表演再回Metra火車總站時,隊伍被瘋狂歡度國慶的人流衝散了。我們一家人早已不辨東西南北,懵懵懂懂地跟著黃牧師登上一列火車。一路上我與牧師高談闊論,從中國哲學、佛教、道教、曆史、政治、經濟,一直神侃到他癡迷的神學。正聊得高興,黃牧師看看窗外的站台神色突然變了,到下層向列車員問過幾句話,就匆忙上來連聲道歉,說是坐錯車了,這輛車是去西郊而非去北郊的。聞言我不禁暗暗叫苦不迭。其時我的妻兒早已疲倦不堪,小女兒玩興已過,也已經懨懨思睡。沒辦法,趕緊下車吧。下了火車,才發現外麵龍王爺也來湊熱鬧,與美國人民共度國慶來了。我們淋得像落湯雞一樣在一個不知名的小火車站避雨,等待其他教友來接。小女兒躺在我的懷裏,睡的正酣。夏夜的涼風吹得我們身上一陣陣發冷。但看著黃牧師一遍遍地道歉(實際上開車族還真沒有幾個熟悉Metra火車站的),又不由得哭笑不得。等啊等啊,最終盼來了卓俊怡、郭奕文夫婦雨中開車來接我們。唉!為了慶祝美國國慶節,我們這個罪可沒有少受。第二天,我與友人開玩笑道:“這牧師連帶我們坐火車都會坐錯,真要跟著他信主,不知道何時才能夠見到上帝?!”當然,玩笑歸玩笑,後來我們參加了教會更多、更大的活動,像沙灘野炊、兒童聖經夏令營、中秋文藝晚會,都大開了眼界,也沒有再鬧過笑話。尤其是每周周日上午9:30開始的主日崇拜活動,每一次聆聽黃牧師在教堂講台上聲情並茂地講經布道,以及近百人高亢激越地詠唱讚美詩時,我總是一次次地被感動、被震撼。有時候眼簾會不由自主地濕潤起來。在講台上,黃牧師意氣風發,侃侃而談。或旁征博引,或縱橫恣肆,洋洋灑灑。上下五千年,縱橫兩萬裏。穿越時空隧道,帶著大家在上帝的感召下研讀聖經,品嚐聖餐。這時你很難將他與一個名校理科高材生聯係起來,這時的他更像一個智者,一位哲人,一名演說家。當他最後仰天念念有詞地帶領大家做祝福禱告時,那種陶醉,那種癡迷,不由得你不信那句偉人名言:宗教是麻醉人類靈魂的精神鴉片。一般教會都有哪些活動呢?讓我們來看看國語堂一次國語主日崇拜活動日程吧:序樂,經文宣召,讚美,牧禱,獻詩,奉獻,經文,證道,回應詩歌,主餐,歡迎及報告,祝福,殿樂。2007年9月16日的經文宣召是:以賽亞書12:1-6;詩歌讚美是:聖哉三一,坐在寶座上的羔羊,你坐著為王;獻詩:沙崙的玫瑰;回應詩歌是:主是我萬有。一般周二晚上打羽毛球,周三晚上信徒們為教會事工及弟兄姊妹的需要禱告,周五晚上多在教友家裏或教會研討聖經,青少年或孩童則在教會唱聖詩,周四、周六晚上打籃球,周日下午是排球。你看夠豐富多彩的吧?!一般主日崇拜活動後都是各小組的主日學活動。我們這些尚未信教的會外朋友隻能呆在黃牧師的辦公室進行信仰研討。通常話題五花八門,你可以談談對上帝、神靈、基督永生的看法,也可以無拘無束地發表對基督教的不同認識。你可以盡興海闊天空地與人神侃,也可以針鋒相對地與他人各抒己見。在基督教會,沒有那麽多的忌諱和框框。在台上是侃侃而談的英語堂、國語堂、粵語堂牧師,在台下則是眾教友的的兄長和義工。我們每次碰頭會都會認識一些對耶穌基督半信半疑的新朋友,同時也會有個別持觀望、遲疑態度的猶豫彷徨者從教會蒸發。最難能可貴的是:國語堂一直有一大批忠心耿耿、對上帝篤信不疑的忠誠信徒,自始至終、成年累月地為教會事工奔波操勞。他們中,既有在美國最大的藥廠供職的胡曉明、李易軒等兄弟,又有郭奕文、趙伊望、楊靜楠、劉賓等眾姊妹。他們中,既有清華、北大、中科大、人大、廈大的高材生,也有美國多所名校的博士、碩士、MBA。他們每一個人都相貌平常,衣著樸素,但隻要西裝革履地站在講台上領唱讚美詩,立刻顯得莊重嚴肅、高大偉岸起來。若是沒有十字架和歌唱讚美詩,當你在教會看著孩子們歡快地玩耍,三三兩兩的年輕人在熱烈地討論,白發蒼蒼的老人在興奮地聊天時,你看到的更像是一個成人俱樂部,一個容納了各個年齡層次孩子的夏令營。當黃牧師整整花了兩天時間手把手地教我夫人駕車要領,並順利通過路考時;當我從國內運來的137件大小家具由八、九位兄弟姊妹勞累一晚上才抬進新房時,你看到的不再是虔誠的基督徒,倒更像是一個比一個善良、樸實的活雷鋒。這幾個月來,我一直在苦苦地思索這樣一些問題:為什麽這麽多高智商、高學曆的華人來美後會很快昄依上帝?!是為了更好地融入美國主流社會,還是確實找到了心靈的歸宿?!美國的教會真的會有如此神奇的魔力?!都說基督教具有較強的侵略性,為什麽在當今中國內地信教的國民卻在呈上升趨勢?!發源於阿拉伯半島巴勒斯坦的基督教為什麽會在西方世界大行其道,而在其發源地卻整個被伊斯蘭教所取代並一直呈水火難容之勢?西方世界的現代文明和進步是不是建立在耶穌基督教的磚瓦之上?!普度眾生,勸人向善,外圓內方,一切隨緣,早已滲透到中國人骨髓裏的佛教、道教,為什麽沒能成為絕大多數海外華人的精神家園?!我們的佛教、道教信徒們有沒有思考過如何向基督教會學習宣道、解惑、惠澤眾生的真經?!2006年4月我曾有幸參加過一次美國白人的教會禮拜活動。在牧師慷慨激昂地布道後,一個個信徒上台來眉飛色舞地講述個人見證。末了還把我們一大群華人留學生、觀光客拉回家中聚餐。那場麵,更像一個大型Party,幾十口人屋裏屋外黑壓壓地吃飯,那種壯觀景象估計解放前中國農民到地主家吃大戶時也不過如此吧!房主人不但傳道時口若懸河,神采飛揚,而且非常好客。看到我們幾個中國人在陽台上單獨吃飯,還特意帶著女兒過來陪我們聊天,並炫耀愛女在北京小商品批發市場殺價時的戰況。午飯後凡是不願意聽音樂會的,就由一對白發蒼蒼的老年夫婦將大夥一個接一個地送回學校或賓館。當我百思不得其解於這些上帝信徒的純潔、執著和善良時,一位基督徒女孩的葬禮更是讓我感觸良多。2007年3月,我一好友的愛女不慎在車禍中身亡。當我們趕到教堂參加葬禮時早已座無虛席了。若是在大陸,白發人送黑發人,中年喪女,一應親戚、故舊、同學、好友,莫不哭天嗆地,悲聲四起。但我們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在牧師祈禱、司琴奏樂、眾人唱詩之後,我朋友的親戚、同事以及愛子紛紛上台訴說亡魂在世時的趣事,說到女孩調皮的往事,全場哄笑(這要在國內喪禮上還不把你打出去?!);說到故人逝去的悲哀,眾人又唏噓不已。尤其在一個女大學生說起她與逝者小學、中學時代一直是同班同學,她不應該在這個場合緬懷往事,而應該擔任逝者結婚時的伴娘時,全場啜泣聲此起彼伏。她接著說:“不過這樣也好,她先到天堂報到,我們都會在天堂相會的。”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宗教的力量在支撐著逝者親朋撕裂的心靈,但我知道耶穌基督的慰籍一定減輕了很多親人的精神傷痛。當我們在教會裏聽黃牧師布道、聽信徒們講述見證時,我總是心靈上有著強烈的震撼和感動。“多行不義必自斃”、“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頭頂三尺有神靈”,這些中國古語在教會裏讓我們有了更深的體驗。當然,最讓我們久久難忘的還是今年教友們自編、自導、自演、具有濃厚宗教色彩的中秋文藝晚會了。相聲、小品、歌曲、兒童合唱、鋼琴獨奏,一個比一個精彩,掌聲、歡笑聲,一浪高過一浪。尤其是清華學子李易軒兄弟說完帶有基督韻味的單口相聲後,多才多藝的芝加哥大學MBA呂軍弟兄又將周傑倫的歌曲換上基督教歌詞,淺吟低唱,真的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在異國它鄉的中秋之夜,故國的月餅齒頰留香,讚美詩的旋律耳邊蕩漾,看著天真爛漫的孩子們台上台下地笑啊鬧啊,我們仿佛又回到日思夜想的故鄉。人人都在尋求心靈的歸宿,人人都知道敬畏大自然,人人都想擁有來生,我想這大概就是海外華人尋求精神慰籍、最終昄依上帝的真實動因吧!(注:本文作者尚未昄依上帝,文中失察、謬誤之處,還望廣大教友海涵,也請上帝恕罪,阿門!)(芝城華人基督教聯合會北郊分會 地址: 1506 Half Day Rd., Highland Park, IL 60035 電話: (847)433-6543 http://www.ccuc.net/ccuc/ccuc_north_intro.asp)附記:每當我們在生活上、工作上麻煩黃牧師和諸位教友時,心裏總是覺得過意不去。而黃牧師的回答卻是:“幫助他人是基督徒的最大快樂,難道你不想讓我天天快樂嗎?!”這不,本文尚未付梓,今天我們一家人又讓黃牧師和洪彪夫人-----克爾倫女士“快樂”了一次。詳情如下:今天上午,我們夫婦倆進城會客,14:10分,我們從重慶樓餐館“茶足飯飽”後開車回家,通常路上50分鍾到家,絕不會耽誤15:35分在家迎接坐校車放學的小女兒。但今天一上94號公路,壞了,汽車的長龍一眼看不到頭,且移動緩慢,我們這才想到現在是周五的下班高峰。我額頭上的汗一下子就出來了,眼巴巴地看著GPS定位儀上顯示的預計到達時間,從15:10一次次往後順延,直至推遲到15:55,我的心一陣緊似一陣。孩子到家沒人接,校車就沒法開走;倘若校車不知情開走了,未成年孩子一個人在家,警察發現了非取消我們的監護權不可。我的手心裏急得直冒汗,扭頭再看夫人,早已是眼中噴火,一個勁地抱怨不該“不務正業”地出來給我當車夫。15:21,當我已不敢再對車速抱幻想時,不得不撥通了黃牧師的手機。聞言他比我還著急,有點嗔怪我們這麽晚才打電話,說:“我現在趕過去肯定來不及了,這樣吧,我馬上聯係你家附近的教友,讓他(她)們去接孩子,你就放心吧。”過了幾分鍾他又打電話說:“已經安排好了,洪彪夫人接過自己的孩子馬上就去你家,你們安心開車吧。”不知過了多長時間,當我小心翼翼地試著撥打家裏電話時,電話通了,話筒裏傳來孩子稚嫩的抱怨聲,我的鼻子一下子酸了,夫人也如釋重負地長出了一口氣。我在電話裏向克兒倫女士道過謝,趕緊又打黃牧師的手機致謝,聞訊他也開心的不得了。今天晚上,在教會英語堂組織的兒童萬聖節聯歡時,我們全家與雅憫牧師鄭重合了個影。看著他攙著兩個孩子在人群裏穿梭,變著戲法哄女兒開心的樣子,我心目中莊嚴偉岸的牧師此刻又變成了一位和藹、細心的慈父。謝謝你,黃牧師,原你的快樂與上帝同在,阿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