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442)
2010 (173)
2011 (133)
2013 (373)
2014 (400)
1、在缺乏充分證據,又違反常識,把高血壓的診斷標準與治療目標下移,會使全世界數億人進入高血壓的患者群。盡管美國新指南強調,首先應重視生活方式改變,而不是用降血壓藥物,但指南依據的是用藥物降血壓的結果,並非生活方式幹預的結果。這種建議是推理,不是證據。況且,改變生活方式並非易事,依從性(即能堅持下去),在相當數量的人不一定能做到。其結果,不可避免誘導更多“高血壓”患者服用降血壓藥物。美國指南提出的通過生活方式幹預,更早預防理念“美好”,但實操性很差。
2、不負責任地降低高血壓診斷標準,帶來的問題不限於高血壓。心房顫動是另一常見疾病,又是卒中與全身動脈血栓栓塞疾病的重要常見危險因素。心房顫動的患者是否用華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藥(成本更高,每日藥費20-40元人民幣),取決於血栓栓塞尤其是卒中的風險評估。高血壓是最常見的風險。心房顫動的患者同時有高血壓,根據風險評估,就推薦使用抗凝藥,不僅增加成本,而且帶來出血增加的風險,尤其消化道出血與腦出血。而心房顫動又是老齡人群高發的心律失常,老年人又同時有高血壓。按照美國新指南的高血壓標準,大量的心房顫動患者,尤其老年患者將“被抗凝”,麵臨出血風險增加的挑戰。
3、動脈粥樣硬化的心血管病(ASCVD)一級預防他汀使用的範圍將被大幅擴大。以ASCOT研究為證據,國內外指南推薦老年高血壓患者,如同時合並其他ASCVD危險因素,在降血壓同時,使用他汀類藥物。美國新指南改變了高血壓診斷標準,必然在ASCVD一級預防中大大增加對他汀的使用。同時高血壓“患者”群的擴大,也不可避免擴大使用阿司匹林的人數。
近年來,在實踐中,我們越來越感到,不能照搬照抄美國的指南。2013年的膽固醇與ASCVD的指南,今年在營養領域的混亂信息,2014年和今年兩個高血壓指南版本向兩個極端的大搖擺,都使我們更加清醒,要穿中國鞋,走中國路,實現健康中國夢。
中國是高血壓患者眾多的國家,我國有大量的關於高血壓的流行病學研究和臨床幹預試驗。中國的高血壓指南一直是根據研究進展,循序漸進推進,平穩而可操作。
我建議仍應堅持我國自己的指南,將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定為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降血壓的幹預目標,應>140/90mmHg。高齡老年人可適當放寬到<150/90mmHg。實際上,高齡老年患者大多為單純收縮壓升高,很多老年人擔心把舒張壓降低而不敢降收縮壓。
2013年底,我從一位北京醫生(專家)講的一套藥企精心製作的課件上,敏感發現美國在大力推動高強度大劑量他汀的臨床使用,隻要是ASCVD的二級預防都用立普妥80mg。我在2013年中華心血管病雜誌第三期刊發了《中國劑量》一文,強調了不能“跟風”,不能把美國的推薦作為教條為藥企的商業利益,傷害中國人民的健康利益,不能當“學者商人”,為藥企站台呐喊。
來源:胡大一大夫
可同時關注我們的微信號“大醫論道”:這裏沒有謠言、沒有小道消息,隻有權威專家講述的經過驗證的健康指南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