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走在時間的邊緣(上)

(2009-08-26 23:51:28) 下一個

------------------------------------------------------------------------------------

獻給我的亞美尼亞朋友: 

霍維克*耶卡紮延一家(Hovik Yekiazarian and Family
塞亦阮*阿及延一家(Seyran Azizyan and Family)                                   
薩赫彥*桑巴特一家(Sahyan Smbat and Family

------------------------------------------------------------------------------------
 

每個人都問我,為什麽選擇了亞美尼亞,我不知道。也許,就象扔粒石子入潭,圈圈漣漪在水麵泛開,一片葉子落下,誰知會不會被卷入深淵?在亞美尼亞三千年的曆史深潭裏,石子是現在,漣漪是回溯的過去,而我就是那片葉子,搖搖晃晃,小心翼翼,走在時間的邊緣。

 

  

我是亞美尼亞人 

  

......七月十七日,方舟停在亞拉臘山上(創世記8:4)。”《聖經》上如是說。大洪水退後,挪亞(NOAH)和小兒子雅弗(JAPHETH)一起留在亞拉臘山下的平原上,世世代代繁衍不息,亞美尼亞人因此稱自己為挪亞的子孫。回首曆史,亞美尼亞有著輝煌的過去,公元前一世紀建立的大亞美尼亞GREAT ARMENIA),疆土延伸到裏海黑海地中海。但隨後的兩千多年裏羅馬人,拜占庭人、波斯人,阿拉伯人、突厥-塞爾柱人、蒙古-韃靼人和帖木兒,在這片如同十字路口的土地上,縱橫來去,鐵騎過後留下的是一片焦土,亞美尼亞領土麵積,從最早的聯接三個海到兩個海到一個海到現在的沒有任何入海口。唯一永遠的是不斷從烈火和鮮血中站起的亞美尼亞民族。

  

大屠殺紀念館GENOCIDE MEMORIAL)位於首都埃裏溫YEREVAN)郊外的山上,深灰色的紀念館猶如炸裂的胸膛,正中間永不熄滅的火焰,紀念著大屠殺中的死去的人們,紀念館旁同樣深灰的的高塔,利劍般直刺蒼天,如胸膛中爆發出的呐喊。我去的那天濃雲密布,亞拉臘山幾不可見,1915年,神山以西的土地上空,有一百五十萬亞美尼亞靈魂在哭泣。

 

  我是亞美尼亞人,如同亞拉臘山一般古老I am an Armenia, as old as Ararat.

在我的深哀巨痛中,亞拉臘山也會低頭彎腰。 (Beneath My Sorrows, Ararat itself would bow.)”

  

 蓋斡格*艾明(GEVORG EMIN)的《亞美尼亞之歌(SONGS OF ARMENIA)》唱出了這個民族的悲痛--他們失去了最神聖的亞拉臘山。從當今亞美尼亞國土的大多數地方,都能看見亞拉臘山的大小雙峰,日日年年,朝霞斜暉將積雪山峰染成紅色,如千百年來的眼淚鮮血積聚而成,隻是山已在別人的國土中。失去的亞拉臘山一直是亞美尼亞民族精神的象征,如今也是亞美尼亞人心中永久的痛。

  

 埃裏溫YEREVAN瑪坦納達蘭(MATENADARAN)圖書館裏,藏有一套中世紀的手繪《福音》書,是上世紀初大屠殺時,從土耳其東部帶到埃裏溫的,當時,兩個弱女子在逃命途中舍棄了一切,卻沒有放棄最重的書。瑪坦納達蘭圖書館是世界上的收藏亞美尼亞文抄本最多的地方,很多書已有千年的曆史,要知道千年來這片土地上戰爭不斷,可書還在。守衛圖書館前的,是聖梅斯洛佩和六位先賢的巨大雕像。

    

聖梅斯洛佩(ST. MESROP MASHTOTS362-440)是亞美尼亞文化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他創造了現代亞美尼亞38個字母中的36個,然後又順手替伊比裏亞人(IBERIAN)即現在的格魯吉亞人(GEORGIAN)和高加索阿爾巴尼亞人(CAUCASIAN ALBANIAN,和現代阿爾巴尼亞人沒有關係)創造了各自的文字。中國古代傳說當倉頡造完漢字後,<天雨粟,鬼夜哭>,不知聖梅斯洛佩當年創造三種文字時,那片土地上有沒有什麽異象?我所知道的是,隨後而來的是亞美尼亞文學藝術的黃金時代。

  

崇尚教育和書本使得這個民族人才輩出,詩人,作家,音樂家,畫家,藝術家,演員,連設計飛機的米高揚也是亞美尼亞人。撇開那些燦爛的群星,普通人也有可圈可點之處。象朋友塞亦阮(SEYRAN AZIZYAN)一家,在我看來,就聰明得有點不象地球人。一家之主塞亦阮是亞美尼亞國立大學的數學教授,妻子卡瑞內(KARINEH)除了操持一大家子的家務外,還辦了個家庭學校貼補家用,妻姐伊瑞娜(IRINA)也在家庭學校教孩子英語;長子阿爾森(ARSEN)剛從耶魯大學畢業,能說一口流利漢語,發音比大多數中國人還要準確;長女阿拉克西婭(ARAKSYA)酷愛藝術,家裏滿牆都是她畫的畫;次女噶雅內(GAYANE)和次子列文(LEVON)都在美國,忘了哪個讀耶魯,哪個讀哈佛。一家三個孩子出自名校是不是有點過份?最小的馬丁(MARTIN)才十二歲,從不去學校而在家自學。有天看見父子倆拿著本厚厚的書討論,接下來的一周裏,都看見小馬丁捧著書津津有味,當我知道那是父親當年在莫斯科大學的物理學教科書時,我開始懷疑自己的智商有點低。一家人共會八種語言,聊天時除非他們照顧全部用英語,否則我是聽不懂的。想想自己也算出自書香門第,不免有點慚愧。散布全世界的六百萬亞美尼亞人基本沒有文盲,這不是每一個民族都能做得到的。

  

亞美尼亞人的好客更讓我著迷。塞亦阮是朋友的朋友,當他知道我要去旅行,便毫不猶豫地邀請我住在他家,還說要到機場來接我,我說我的航班半夜到,讓你們睡不了覺我會很內咎的,他的回答很簡單:“如果你覺得內咎,我們就派兩個代表來接,其他人在家睡覺。”飛機延誤了兩個小時,一出海關就看到了他和妻子的笑容,那是我們的第一次見麵,之前隻通了三四個EMAIL

 

 

在亞美尼亞的日子裏,我成了這個家庭中的一員,每天早飯後,卡瑞內為我準備好便當和飲料當中飯,晚上回來,一進門就能看見一家人的笑臉,晚飯過後又是茶又是甜點直到我撐得動不了。不管多晚,卡瑞內都會陪我穿城而過,去他們的另外一套公寓睡覺,而早上,塞亦阮都會準時打電話叫早。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NAGORNO-KARABAGH)離埃裏溫隻有六小時車程,當他們知道我將在那裏呆三天並住在當地旅館時,塞亦阮發動了所有的朋友,於是住在-首府斯蒂班納克特STEPANAKERT)的薩赫彥(SAHYAN SMBAT)一家接手了我。塞亦阮說住酒店他們不放心,全不顧我已經獨自背包了二十多個國家的事實,最有意思的是,他自己也不認識薩赫彥。離開埃裏溫時,我開著玩笑想淡化離別的傷感,其實我知道隻要多呆幾秒,眼淚就會落下。

 

 

回來上海後,生活又納入所謂的正軌,亞美尼亞就象夢一樣遙遠,但我對塞亦阮一家的思念卻比夢清晰。上個星期收到塞亦阮的EMAIL,他說:“盡管你已經走了一段日子了,但我們還是期待著你突然推門進來,然後對我們講你今天的曆險。”他們不知道,每天當我推開自己公寓房門時,我同樣盼望著能見到塞亦阮的白胡子,聽到卡瑞內溫柔的招呼,聞到廚房裏飄出的多爾瑪(DOLMA)的香氣。我想,大概是因為我又有了一個家,在遙遠的亞美尼亞

  

盡管每天卡瑞內都會為我備好中飯,可我卻很少有機會吃,原封不動帶回不說,還捎帶上一袋人送的蘋果或核桃。在諾拉杜茲NORA DUZ)的墓地裏,我坐在小教堂邊的墓石上看十字架石,一個牧羊的老太太對我說了一大堆話,聽懂的隻有拉瓦什(LAVASH,大餅)和奶酪兩個字,我笑笑,低頭看書,不知道老人什麽時候走的。等她再回來時,塞進我手裏一摞拉瓦什和一大塊山羊奶酪,老人眼神堅定不容拒絕。迪迪彤烏拉爾圖古堡遺址DIDITONE HILL URARTU FORTRESS)的考古學家請我和他們共進午餐,那一天我認識的考古學家比一輩子認識的還多,當然考古知識也長進不少。包車去阿穆柏爾特古堡,司機先請去家中喝咖啡,然後帶著紅酒核桃去古堡野餐,回程時我說要從他家買點核桃,他不由分說給了我一大包作禮物,錢是無論如何不收的。一個下午的包車費不到50元人民幣,而核桃的市場價是10多元1公斤。塞凡湖(SEVAN LAKE邊攔車,不是去我要去的地方,說完謝謝後司機並不走,開了車門下來幫我攔車,直到我上了另一輛車後才離開。市裏鄉間的中巴司機,經常不收車費,直到我硬塞進手裏。進埃裏溫的市場,就更有意思了,沒幾分鍾,袋裏裝的,手裏拿的,嘴裏吃的,全是小販送的,不要不行。毫不誇張地說,作為一個背包旅行者,我可以身無分文在這個國家旅行三個月。亞美尼亞人熱心款待你,不為別的,隻為你遠離故鄉,隻為你是個需要幫助的陌生人。回報?他們壓根沒有想過。在我走過的國家裏,亞美尼亞是最好客的民族。

  

曆史和現實,天災和人禍,讓六百萬的亞美尼亞人一大半定居在海外,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讓他們超越了空間的阻礙。在一個教授月薪隻有20美元的國家裏,道路狀況卻出乎意料的好,因為它們大多由海外僑胞捐建。在遍布全國的教堂廢墟上,忙著重建工作的全是來自世界各地的誌願者,這些年青人大多是海外亞美尼亞人的後代。每一次,當我和當地人的交流山窮水盡時,總會有人走過來說我懂英語我能幫你嗎?每一次當他們知道我為曆史和文化而來時,他們的欣喜之情溢於言表,然後對我選擇了這個國家旅行表示感謝。其實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也是遊客,很多都是第一次返回祖輩的土地,但無一例外都能說祖輩的語言。在埃裏溫著名的周末市場上,我看見了了一組三個小瓶,分裝著亞美尼亞的空氣,水和泥土,買者都是海外遊子。當年浪跡天涯的的華人不也總帶著一袋故鄉的土嗎?任何一樣與故土相關的東西都能解思念之苦,盡管國內可能早已沒有親友,但又有何妨,亞拉臘山在,高加索的鷹在。

 

  我是亞美尼亞人,如同亞拉臘山一般古老 I am an Armenian, as old as Ararat.

我的頭顱高昂,如雄鷹飛翔。 I hold my head, as high as eagle fly.)”

 

   

聖徒聖女聖歌聖十字

  

每一部世界史裏,都會提到亞美尼亞是世界上第一個基督教國家。盡管公元初的幾十年內,基督教就開始從小亞細亞向四周傳播,但真正帶領亞美尼亞走進基督世界的是聖格列高利(ST.GREGORYTHE ILLUMINATOR258-325--一個有著波斯皇族血統的亞美尼亞聖徒。乍一回到故土傳布福音,聖格列高利就被囚禁在霍瑞維拉KHOR VIRAP4-17世紀)滿是毒蛇和人骨的地窖裏。內心深處,國王提瑞達特一世(TRDAT I)並不怕這個殺父仇人的兒子,讓他恐懼的是其堅守的信仰。地窖在山丘上,入口狹小,垂直上下,雖有後人建的扶梯,還是要手腳並用,人更不能胖。當我終於到了地底時,不覺中出了一身透汗,盡管幾分種前還在曉風中發抖。地窖石壁顏色深灰,一盞孤燈更襯出濃墨似的黑暗。亞美尼亞人說:<英雄的品質是能夠忍耐更多一刻。>那天我悲哀地發現自己根本沒有英雄的潛質。甫一站定,那岩石般沉重的死寂如潮水湧來,最後竟成排山倒海之勢,讓人不能思想,不能呼吸。掙紮爬回地麵,望著亞拉臘山上巨大的冰川,已然恍若隔世,事實上時間才過去了十分鍾。聖格列高利在地窖裏呆了整整十四年,地窖和上麵同名教堂因此成為亞拉臘山下朝聖者雲集的地方。

  

歲月在黑暗中煎熬著聖徒時,聖噶雅內(ST.GAYANE)帶領一群傳教修女,從羅馬來到亞美尼亞。這回國王愛上了修女聖瑞普茜媚(ST.HRIPSIME)。求婚遭到拒絕後,國王惱羞成怒大開殺戒,三十七個修女殉難,隻有兩個逃脫了厄運,其中一個後來去了格魯吉亞(GEORGIA)王宮傳教。在聖瑞普茜媚和聖噶雅內的墓地上,分別建起了以她們名字命名的教堂。聖瑞普茜媚教堂建築優美,正配得上主人的絕代容顏。聖龕左側地下室裏,安放著聖女石棺,白色大理石的棺麵繪有聖女彩像,被朝聖者蠟燭熏黑的石龕裏插了幾朵玫瑰,紅豔欲滴,另一麵的石龕裏則放著塊黑石,據說這就是當年砸死聖女的石頭。當地人稱這種火山噴發形成的黑石為<撒旦的手指>,不知是不是因為它來自煉獄,又充當了魔鬼的工具?和其它教堂的莊嚴肅穆不同,背襯著亞拉臘山的雪峰,聖瑞普茜媚教堂四周鮮花盛開。

  

聖女們死後,國王精神錯亂,堅持認為自己是頭豬。信奉基督的妹妹對國王說,隻有聖格列高利才能治愈他的瘋病。也正因為國王妹妹的暗中保護,聖格列高利才活了下來,朝思夢想五千多個日夜,終於又見到了神聖的亞拉臘山,隻是一頭黑發已如山頂的雪般白。史書所記,國王病愈了,受了洗並宣布基督教為國教,聖徒聖女帶來的火種一夜之間燃遍高原,亞美尼亞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基督教國家,而聖格列高利成為亞美尼亞第一任大主教(CATHOLICOS)。做為基督光明的傳播者,他的名字也變成了啟迪者聖格列高利(ST.GREGORYTHE ILLUMINATOR),那一年是公元301年。

  

就在王宮邊上,聖格列高利建起了亞美尼亞的第一座教堂--埃奇米阿津大教堂ETCHMIADZIN CATHEDRAL4-17世紀),一千七百年來,王宮早已蕩然無存,而教堂卻一直是亞美尼亞大主教的駐錫地,被稱作亞美尼亞梵蒂岡VATICAN)。教堂裏保存無數珍寶和聖物,從諾亞方舟上的一片木頭到曾刺入耶穌胸口的矛頭,從耶穌頭上的荊冠碎片到聖格列高利鑲金嵌寶的右臂,從千年前的彩繪《福音(GOSPEL)》書到曆代大主教華麗的聖衣冠,走在教堂裏就象在翻閱一部基督教曆史。好在有懂英語的教堂執事陪同,不至於因語言障礙而錯過多少人夢寐以求卻不得見的聖物。教堂的這一部分嚴禁拍照,我對執事說自己飛越萬裏關山,隻為追逐曆史的足跡,朋友們都希望能分享我的所見,他笑著說:“隻許拍一張”,於是我帶回了諾亞方舟碎片和聖矛頭的照片。

  

聖矛頭是中世紀時從耶路撒冷帶回的,最初存放在格加爾德修道院GARHARD13世紀)。修道院坐落在埃裏溫東南40公裏的峽穀中,倚山傍河,氣勢宏偉,其大部分是在岩石中鑿出來的。徘徊在陰涼的教堂裏,看燭光點點映著人們寧靜的臉龐,不由想起耶路撒冷聖詹姆斯教堂(ST.JAMES)裏的歌聲。一陣騷動,人們湧向中心教堂,其中不乏長槍短炮的專業攝影師,等我到的時候,裏麵早已經裏三層外三層。這天是星期六,亞美尼亞大主教卡瑞金二世(HIS HOLINESS KAREKIN II)親臨格加爾德主持彌撒。幾天前在埃奇米阿津就想見大主教,守門人不讓進,比劃半天才知道要預約,偏偏那天辦事人不在,其他人讓我打電話,又告訴我周日來,我知道自己沒有時間。當時他正在樓前和人談話,我隻好遠遠看著那個灰袍白發的身影發呆。這天他穿的是件有著三角形篼帽的黑袍,帽上別著金十字架,胸前還掛著一隻巨大的金製雄鷹,金色的陽光從窗戶透進來,正好照在他的臉上,在周圍一片黑暗映襯中,有種超凡的魅力。手握嵌寶權杖,他說著我聽不懂的亞美尼亞語。我踮起腳尖,努力避開人群拍照,誰知快門聲響如雷,有人回頭看我,當時真是無地自容。大主教身旁的一位主教有點麵熟,胸前也掛著塊金牌,看不清是什麽,我居然比劃著讓他轉過身來,原來是琺琅的聖母和聖子像。彌撒結束後,他走過我身邊說:“上海女子,怎麽到處都遇到你!”我這才想起,在埃奇米阿津我向他問過路,當時還義正詞嚴地反駁了他關於上海菜不好吃的謬論。我紅了臉,但馬上又得寸進尺要求合影。他叫斡斯孔(ARCHBISHOP VOSSKON KALPAKIAN),是希臘亞美尼亞使徒教會大主教。

  

卡瑞金二世身邊另四位也穿著主教的黑袍,袖口下擺翻出鮮紅的襯裏,帽子也不同,圓如穹頂。以我這點可憐的書本知識,根本不知道他們是屬於那一派別的。一行人在中心教堂的大廳裏坐定,七位長袍女子唱起讚美詩,當第一個音符飄起來時,我一下被定住了,那是什麽樣一種聲音啊,竟如此的讓人心蕩神馳。陽光從高高的石窗照進來,照在唱詩女子的鏤花頭巾上,照著如金絲一般額發上。清亮的女高音回旋在黑色的石頭穹頂下,我無力地靠在石柱上,難以自拔。兩年前的那個下午,在耶路撒冷,我看見失去雙腿的老兵雙臂伸向教堂的穹頂,伸向天空,穹頂下,陽光明滅,當時我斜倚在門邊,竭力控製住自己做一個局外人,不被融化在神父們的歌聲中。沒想兩年後,在陰暗的岩洞教堂裏,我又有了融化的感覺,聖歌聲中,天使降臨了!

  

格加爾德修道院最早的兩個岩洞教堂嵌著很多古老的十字架石(KHATCHKAR--亞美尼亞獨有的宗教藝術。十字架石源於古老的魚形龍石(VISHAP--傳說中的神獸,當基督教傳播開來後,人們發現木頭十字架很容易毀壞,於是選擇用更持久的石頭。能工巧將們淋漓盡致地發揮了他們的才智,在石頭上創造了完美的十字架石藝術。除宗教意義外,十字架石成為紀念碑,奠基石和墓碑,刻有聖徒聖女的十字架石甚至有治病的功效。在埃奇米阿津大教堂的地下室裏,有亞美尼亞的第一個十字架,是刻在後來作為教堂基礎的石頭上,近兩千年前是怎樣一雙手刻下了它?昏暗的燈光下,我突然看見自己的手有點顫抖。塞凡湖畔的諾拉杜茲NORA DUZ)墓地裏有著上千塊十字架石墓碑,與眾不同的是,墓碑頂部都前傾,側看象挺立的眼鏡蛇。當我到達墓地時,朝陽燦爛,背陰處積雪還沒化掉。墓碑全部麵對著西方的連綿雪峰,如上千條眼鏡蛇在朝拜自己的君王。我在墓地徘徊了兩個多小時,撫摸著滿是苔痕的十字架石如同撫摸著一段人生,每一個墓碑下麵都安息著一個靈魂,那天雪峰晶瑩,湖水碧藍,空氣清冷,彌漫著百裏香的香氣,原來死亡並不都是黑色的。據說在亞美尼亞的土地上,有超過十萬塊的十字架石,每一塊都是世上唯一的。

  

    聖徒聖女聖歌聖十字,支持著亞美尼亞人在強敵環伺中,頭顱高昂,走過了十七個世紀。

 

 

   

一個家族一棵樹

  

 亞拉臘村ARARAT VILLAGE)亞拉臘山以東的亞拉臘平原上,離埃裏溫四十二公裏,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也是絲路上的重鎮。村子很大,人口超過了八千。在曆史書和紀念碑上頻頻出現的耶卡紮延(YEKIAZARIAN)家族就曾是村裏的一戶,可現在已經沒有一個人留在亞美尼亞了。也許從這家人的家族之樹上(FAMILY TREE)能看見濃縮的亞美尼亞近代史。

  

擁有一個磨房和數個藏滿葡萄酒的酒窖,耶卡紮延家在十九世紀末的亞拉臘村可算是富戶。一家之主大衛(DAVID BEG)長的很是英俊,也是村裏的受尊敬的人物。盡管當時沙皇俄國控製了這一帶土地,但自17世紀初到19世紀初波斯的統治還留有烙印,亞美尼亞人自由往來於邊境。大衛去了伊朗的瑪庫MAKOU,那裏的首領是他的好友。誰知在接風晚會上,瑪庫首領的女兒愛上了他那雙如塞凡湖水般碧藍的眼睛,在大膽表白被婉拒後,絕望的首領女兒下了毒。

 

 

大衛有三個兒子:桑巴德(SAMBAD)是醫生,歐索戎(KHOSROW AGHA)戰死沙場,泰莫瑞(TEYMOUR BEG)繼承父業,做了村子的領導人,同時也是亞美尼亞獨立軍隊籌建工作委員會的成員。在經曆了五百多年異國瓜分統治後,亞美尼亞步履維艱開始了它的獨立道路,這已經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的事了。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亞美尼亞加盟蘇維埃聯盟。曾為獨立委員會成員的泰莫瑞在被押解去埃裏溫的途中逃脫,厚厚的河冰救了他的命。流亡伊朗沒多久,泰莫瑞又回到亞拉臘村,因為那裏有他的妻子和五個孩子,因為政府說回來吧,既往不咎。然而,一天晚上,門被敲響了,泰莫瑞消失在夜色中,從此再也沒有人看見過他。緊接著就是剛滿二十歲的長子被流放西伯利亞,一根樹枝就此從家族樹上折斷,離開外高加索的陽光,誰知道它是否能在冰雪裏長成另一棵樹?

  另兩個兒子在叔叔桑巴德的幫助下偷渡到了伊朗伊朗軍隊中做軍醫的的桑巴德供兩個孩子完成了學業。老二巴伯肯(BABKEN)在伊朗娶妻生了一子一女,兒子就是霍威克(HOVIK--我認識的第一個亞美尼亞人。七十年代,伊朗發生革命,耶卡紮延家族移民到了美國,在加利福尼亞的陽光下,家族之樹鬱鬱蔥蔥 

 

20026月,霍威克帶著英國妻子和三個在英國出生的孩子回到從沒見過的祖國,回到亞拉臘村--家族的源頭。此時的祖國是已經獨立了十一年的亞美尼亞共和國。而他最小的女兒已經讀初中了。 

然後,我走進了亞拉臘村。阿爾伯特(ALLBERT KHACHADRIAN)並不隻是學校校長,還是作家,二十多年來他悉心研究收集著亞拉臘村的曆史,人物和照片,點點滴滴記錄在自己的書中。在他送我的兩本著作中,我看見了耶卡紮延家族家特有的笑容。坐在阿爾伯特家的沙發上,那一個下午,我好象在和曆史交談:

 

“村子最早是由歐翰(OHAN)和他的三個兒子建起的。”

 

 

門前的這條道就是絲綢之路。”

 

 

“村子以前叫達瓦婁DAVALOU),意思是駱駝。當年絲路商隊裏有很多駱駝,晚上就集中在村外。現在的村名是193531日改的”

 

 

“歐索戎*耶卡紮延是英雄。他救了我們的村子”

 

 

那是191710月,在奧圖曼帝國慫恿下,庫爾德人(KURDISH)越過邊界燒殺劫掠,歐索戎率領騎兵將他們打了回去,不幸自己也中了彈。”

 

 

派人去請醫生,路被敵人封鎖,過不來。兩天後,他死了。桑巴德治好了很多人,卻不能救自己的兄弟。”

 

 

村中的墓地已經有千年了,所有的村民都葬在那裏。歐索戎的墓碑是用拜火教神廟的柱子建的,差不多有兩千年。喝完咖啡我們去看一看。”

 

 除了肖像和生卒年月,歐索戎的墓碑上還刻著和他一起戰死的夥伴的名字。墓碑頂部有一隻用白色大理石雕出的鴿子。<他犧牲的年份應該是1917年。>阿爾伯特撫摸著碑麵喃喃自語。越過他的白發,我看見,濃雲中,亞拉臘露出了積雪的山峰。在不可知的歲月裏,從那山頂上,挪亞(NOAH)曾放出了一隻鴿子,沒人知道最後它落在哪裏?或許就在這墓碑的頂端吧! 當我給霍威克看亞拉臘村照片時,他有點激動:<上次回去時匆忙,我隻在村裏呆了個把小時,根本沒空去墓地。我還會回去的,會很快回去的>。他不知道自己在發誓。然後他告訴我,小女兒卡瑞內(KARINEH)計劃明年暑假回祖國作誌願者,一邊幫助重建千年教堂,一邊學習亞美尼亞傳統文化。終於這棵家族樹上的新枝要到樹根的生長地汲取營養了。從大衛到卡瑞內,時間過去了一百多年。  

 

 2002年12月18日於上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鶉之奔奔 回複 悄悄話 8226; 研究伊郎的地圖時,看見了亞美尼亞,七年前,我在那裏旅行了近三周 -鶉之奔奔- ♀ (0 bytes) (13 reads) 8/26/09
8226; 要是配上照片就完美了! -閑人Filiz- ♀ (0 bytes) (4 reads) 8/27/09
8226; 那時候拍的全是負片,都在國內呢 -鶉之奔奔- ♀ (0 bytes) (2 reads) 8/27/09
8226; 亞美尼亞人的好客真令人感動! -刀爺爺- ♂ (0 bytes) (2 reads) 8/27/09
8226; 是啊,一個絕對好客的民族 -鶉之奔奔- ♀ (0 bytes) (2 reads) 8/27/09
8226; 大頂! -看風景- ♂ (0 bytes) (3 reads) 8/27/09
8226; 拿大頂!嗬嗬 -鶉之奔奔- ♀ (0 bytes) (3 reads) 8/27/09
8226; 能讓俺這浮躁之人讀完的大段的純文字可比熊貓還少。趕緊頂一下。 --realblue-- ♀ (0 bytes) (3 reads) 8/27/09
8226; 不留神成了國寶了,奉茶 -鶉之奔奔- ♀ (0 bytes) (2 reads) 8/27/09
8226; 原來亞美尼亞人是信基督教的,一直以為和新疆維吾爾族一樣是信伊斯蘭 文章可讀性很強,長知識! -軍人後代- ♀ (24 bytes) (14 reads) 8/27/09
8226; 這就是亞美尼亞的特別之處,四麵強敵居然能夠生存下來. -鶉之奔奔- ♀ (0 bytes) (2 reads) 8/27/09
8226; 這就是那篇發表以後引起土耳其使館抗議的文章麽? 沒看到太正麵描述種族清洗的文字啊,怎麽土耳其人這麽敏感。

原來亞美尼亞也藏有聖矛頭。我在維也納的霍夫堡皇宮珍寶館,也見過聲稱是聖矛的貓頭。巴黎聖母院也有一個荊棘冠。

亞美尼亞是最早把基督教奉為國教的國家,比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基督教早幾十年,但是後來,亞美尼亞教會因為教義的不同,和羅馬帝國的正教會分離,再後來,正教會再分裂為羅馬天主教和希臘東正教。所以,亞美尼亞教會,和東征教會,羅馬教會,埃及科普特教會,埃塞俄比亞教會平行,都是獨立的。 -顧劍- (448 bytes) (80 reads) 8/27/09
8226; 是這篇,土耳其駐華大使親自寫信並打電話給雜誌社抗議, 說宣揚大亞美尼亞(亞拉臘山曾在大亞美尼亞國的中心),其實我當初就是考慮到政治的敏感性所以並沒有正麵寫大屠殺.這不因為雜誌是當時中國發行量最大的旅行雜誌嘛,還有就是亞美尼亞年年要求土耳其為大屠殺道歉,和中國的關係也很不錯.

寫篇文章也能整出外交糾紛來,嘿嘿. -鶉之奔奔- ♀ (254 bytes) (45 reads) 8/27/09
8226; 此次在伊斯坦布爾拜訪亞美尼亞教堂, 與教士閑聊, 夾縫中求生存, 很感動. 謝謝介紹.
聽說馬超後人成了亞美尼亞民族英雄, 是真的嗎? -jzjz- ♀ (69 bytes) (39 reads) 8/27/09
8226; 是有這個說法,但似乎大多是我們中國人在說.其實,自古以來亞美尼亞和中國的聯係頻繁,絲綢之路大多數時候從亞美尼亞過,古代的首都阿尼(現在在亞土邊界上)就是絲路的終點. -鶉之奔奔- ♀ (103 bytes) (25 reads) 8/27/09
8226; 謝謝你的介紹,你旅途路上的經曆及與當地人的接觸真令我神往 -garfy- (0 bytes) (2 reads) 8/27/09
8226; 也謝謝你花時間來讀.旅行的魅力就在於每天都有驚奇 -鶉之奔奔- ♀ (0 bytes) (0 reads) 8/28/09
8226; 寫得太好了! -on-the-road- (0 bytes) (1 reads) 8/27/09
8226; 謝謝鼓勵 -鶉之奔奔- ♀ (0 bytes) (0 reads) 8/28/09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