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世紀,阿拉伯遊牧民族納巴泰人(NABATEAN),從阿拉伯半島北移進入今天約旦和南敘利亞境內。佩特拉開始興建。
公元前321年,納巴泰人在佩特拉(PETRA)擊退了亞曆山大大帝(ALEXANDER,THE GREAT)手下一個將軍的進攻。
此後150年間,佩特拉作為納巴泰人的首都,享受著控製商道而帶來的繁榮。並打敗了接踵而來的埃及托勒密王朝(PTOLEMAIC),敘利亞(SELEUCID SYRIA)和早期羅馬帝國的進攻。
公元1世紀,建立了近兩個世紀的納巴泰王國達到空前繁榮,佩特拉的人口超過三萬。公元前80-前65年,國王阿爾塔斯三世統治時期,納巴泰人鑄造了自己的錢幣,建造了希臘式的圓形劇場,佩特拉城蜚聲於古代世界,甚至遠至中國。
公元106年,羅馬皇帝特拉柬(TRAJAN)征服了佩特拉,結束了納巴泰人對商道的控製。佩特拉及周邊地帶成了羅馬帝國的一個省,稱作阿拉伯人佩特拉區。它是羅馬帝國最富饒的一個省,幾年中創造的經濟效益占羅馬帝國經濟生產收入的四分之一。
公元4世紀,佩特拉淪為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的一部分,並成為一座基督教城市,是拜占庭大主教的居住地。
公元363年5月19日,佩特拉的末日開始了,一場大地震破壞了很多建築,並導致人口的急劇減少。佩特拉開始被遺棄。
公元551年,佩特拉再次遭受強烈地震,震後大火蔓延全城。
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地區興起,迅速波及西亞和北非地帶,佩特拉又成了伊斯蘭帝國的一個小省。
公元1116年,歐洲十字軍在該地建立起短命王國。如今,十字軍城堡的廢墟依然可見。
公元1189年,佩特拉的十字軍向穆斯林軍隊投降。佩特拉就此從西方的曆史書中消失。
公元1806年,德國學者尤爾裏奇·西特仁,從一個貝督因人那兒獲悉了“佩特拉廢墟”後,他偽裝成阿拉伯人試圖進入佩特拉,不幸被殺害。
公元1812年,探險家瑞士人約翰·路德維格·貝克哈特(JOHANN LUDWIG BURCKHART)在從敘利亞南行開羅途中,聽說了瓦迪穆薩(WADI MUSA)背麵的群山裏有座“消失的城市”。他順利進入了佩特拉,看見了玫瑰色的宮殿--卡茲尼(KHAZNEH),而此時古城中隻有少數貝督因牧民居住。隨後整個西方知道了他的“發現”。
公元1818年,英國人查理·艾瑞畢(CHARLES IRBY)和詹穆斯·蒙格勒斯(JAMES MANGLES)進入佩特拉並確認了這個奇觀的存在。
公元1828年,法國人利昂·德·拿波德侯爵(MARQUIS LEON DE LABODE)和路易斯·利那特·德·貝勒馮茨(LOUIS LINANT DE BELLEFONDS)進入佩特拉,命名並畫下了大多數建築,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佩特拉的石雕墓地及神廟。
公元1929年,考古學家開始對佩特拉進行係統的考古發掘。
公元1958年,佩特拉古城中心廢墟被考古學家發現。
公元1985年,佩特拉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03年3月18日於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