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塵封往事--爭吵的爸媽

(2013-10-22 12:45:34) 下一個
在我的相簿裏,珍藏著幾張黑白相片。有兩張是一家四口人,不同時期在同一公園同一地點的合影。照片上爸爸媽媽三十多歲,微笑著。不同的是爸爸擰著眉頭,作威嚴狀,媽媽的嘴抿著,露出一絲尷尬的靦腆。現在我回想起來,這兩種表情幾乎是他們一輩子心態的縮影。

小的時候,我和姐姐的同學都不很樂意來我們家玩。因為她們怕我爸爸。小孩子玩起來難免會有噪音,有時煩到了爸爸,他就會板起臉,從鼻子和喉嚨的後麵發出京戲裏黑頭一般 嗯--的一聲,嚇得我們立即安靜了。爸爸是喜歡安靜的。家裏總是比較安靜的。在我的記憶裏,靜悄悄的家,有時讓人覺得壓抑。

壓抑有時會變得更加沉重。就是當爸爸眉頭緊鎖,坐在那一動不動,忽然發出一聲長歎般的深呼吸時。或者當媽媽麵如冰霜,在該吃飯的時候不吃飯,重手重腳地做其它事情時。小小的我也會真切地感受到他們那種壓抑和鬱悶。我是在很小時就開始看懂了生活的沉重。它很大成分來自人的內心,那裏陰雲密布,又深不見底,讓人看不到光,和希望,隻是一直向下墜落,那種不著邊際,無處落腳般的墜落。

我曾經畫過爸爸,還寫了作文《我的爸爸》。我是這樣寫的: 我的爸爸坐在沙發上,一動不動,過一會兒就大聲長長地歎口氣。他的眉頭緊鎖,一點也不笑。我想他一定是有什麽事很不開心。我很想能幫幫爸爸。我一定好好學習,聽老師的話,聽爸爸媽媽的話,讓爸爸高興起來。

可是沒過多長時間,我就開始很討厭聽到那聲歎氣,恨不得把自己的耳朵捂起來。我自私地想:如果爸爸不開心,為什麽不安安靜靜的?為什麽歎氣那麽大聲?為什麽要讓我知道你不開心?我隻是個小孩,我什麽也做不了!

我不認為是爸爸把他的不快樂強加給了我。我知道自己是個敏感的小孩,我覺得自己有著大人的眼睛,冷靜地看著這個世界,隻是需要學著如何去反應和表達。因為有這個經曆,當我覺得鬱悶需要長出氣時,會盡量避免給自己的女兒造成影響。因為不是每個小孩都會不懂那種歎息有多麽不能承受的重。

爸爸媽媽和那個時代的很多父母一樣,經人介紹,開始交往,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順理成章地結了婚,生孩子,擔起了上有老下有小的擔子,月工資30元,每周上六天班,住在單位宿舍,一家人住一個房間,廚房自用,兩家共用廁所。我一直覺得我們家經濟條件不算最差。當媽媽工作調動到政府部門後,更能吃飽穿暖了。於此,我們是知足的。隻是爸爸媽媽之間總是爭吵,要不就冷戰。媽媽生起氣來,小小的身軀崩得緊緊的,好象一隻倔強的小公雞。而爸爸除了大聲歎氣,有幾次突然動起手來。他說是媽媽太能罵人了,他罵不過,所以就打。他不是家庭暴力那種,隻是氣不過了想用武力讓媽媽住口。暴力衝突限製在三分鍾之內,通常結果是兩敗俱傷,之後是長時間的冷戰。爸爸媽媽都是要麵子的人,這樣的打鬥一定也讓他們自己覺得顏麵盡失。

有一次,打鬥擴展出了我們的屋子,我隻記得看見媽媽跌倒在鄰居家的地上。我三四歲吧,哭著去拉媽媽起來。鄰居大娘出麵了,她似乎批評了我爸爸。我覺得她好溫暖。我記得媽媽倒地在鄰居家門口那一刹那,我懂了什麽叫羞恥。

後來在一次爭吵中,憤怒的爸爸媽媽摔壞了收音機,是比較大的那種。當二姨問收音機怎麽壞了時,五六歲的我自自然然地說謊:是我不小心掉地上摔壞了。我不想承認我爸媽打架,因為覺得羞恥。

很多年後我了解到,夫妻吵架甚至打架其實很平常,就象很多不吵不打的夫妻一樣平常。可那個時候我不知道啊。我以為別人家的爸爸都和善寬厚,別人的媽媽都溫柔賢淑,我以為就我們家出了問題。我卻不知道該怎麽去解決。

有一次,爸爸的老戰友來做客,之前爸爸媽媽剛剛有過激烈的爭吵。爸爸裝沒事一樣炒菜做飯招待戰友,還叫媽媽帶我到樓下買了一瓶洋河大曲。到吃飯時,媽媽把我抱在懷裏,不吃。戰友覺出了異樣,用探究的目光看著我們,爸爸也開始沉默,呼吸變得粗重。我記得停電了,昏黃的燭光照著這幾個人,桌上的飯菜和那瓶酒,酒瓶我很喜歡,是那種古樸的小酒壇子。我覺得脖子上一片涼,回頭看,媽媽的臉在燭光中忽明忽暗。沉默,壓抑,冷。

時至今日,我試著去猜測是什麽矛盾讓我的爸媽那麽痛苦。性格不合?爸爸有著極高傲又火爆的脾氣。媽媽柔弱的外表下也是非常鋼烈的內心。所以每每碰撞出火星四射? 他們對絕大多數的外人卻又是極好的。很多人都誇讚我的爸媽為人正直善良,尤其是媽媽,對外人總是很謙讓,也許心裏有了委屈,在家裏又得不到理解和安慰,就忍耐不住要發火了吧?

有一說是爸爸事業不如媽媽,男工人,女幹部,地位不配。細回想,不是這樣的。爸爸聰明能幹,很有大哥風範,媽媽最開始就是欣賞爸爸這一點,才走在一起的。媽媽開始也不是幹部。結婚後,有了姐姐和我,文革結束了,媽媽開始讀函授課程,爸爸一手撐起了這個家,買菜做飯,家務基本爸爸一個人做。姐姐和我上學前,爸爸給我們編小辮,編得很好看呢! 有一天媽媽突然問爸爸:老二讀今年級啦?  爸爸辛苦地付出,支持媽媽順利畢業,工作得以向好的方麵發展,媽媽心裏是明白的。雖然吵到忘我時會口不擇言地說爸爸是臭工人,但我絕對相信那不是媽媽的真心話!

爸爸的高傲個性影響了他的發展。他看不慣同事趨顏附勢,看不慣領導草包腦袋,他直舒己見,毫不婉轉,為此他贏得了一些誌同道合之友,也失去了一次次提幹晉升的機會。爸爸為自己的事業無成糾結了半生,不想被媽媽動輒疵之一鼻。在近知天命之年,他開始專研修行之道。我不認為爸爸是對現實生活感到失望,想從修行中尋找寄托。我很認同爸爸的修行之道。人生苦海,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生老病死。。。想想誰又能不經曆種種? 人活著為什麽?到底應該怎樣麵對這變幻無常的人生?人從何而來,到哪裏去?這些問題似乎在我兩歲時就在思考了。哲學的血液在我們父女三人的血管裏流淌著。媽媽不討論這些問題,但她二話不說地掏錢幫助爸爸去追尋一個究竟的答案。

幾十年過去了,媽媽一直是家裏的經濟基礎,給爸爸和奶奶家貼補,雖然臉上帶著不屑的表情,那是媽媽愛的一種表達。爸爸到老了也明白了。


我似乎從沒懼怕擔心過爸媽離婚的可能性。從那麽小時,我就覺得既然這麽不快樂,分開是好事。當然,那麽小的我是不了解一個家庭的解體是多麽麻煩而無法徹底的工程。直到我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直到我自己把這個過程親自走上一遍。離婚的人是有極大勇氣的。我佩服他們,即使知道他們也將麵臨巨大的挑戰,難度絕不亞於繼續維持婚姻。我還是羨慕和欣賞那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絕決。那個電視劇裏說的吧:離婚,等於說曾經的我死了,我和你共同生活的這些年,都沒了。分手如果還能做朋友,那是曾經愛得不夠深,或者還並沒有真正的分手。

爸媽熬過來了。從搬家到政府宿舍以後,他們幾乎沒再那麽激烈地爭吵過。一方麵可能因為周圍是媽政府大院的同事,丟不起那個人,一方麵是家裏條件逐漸變好,壓力少些了吧?搬家時,我上初二,14歲。我開始叛逆了。媽媽的更年期也差不多那時候。姐姐17歲,已經開始工作,不再是學生。女兒們開始成了爸媽新的煩惱,他們之間的矛盾反而小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leno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houmom' 的評論 :
其實這一代吵得也不少。隻是離婚比那時多吧。
houmom 回複 悄悄話 我發現我們父母那一代,夫妻吵架的很多,可能是生活壓力大,那時又缺乏人文指導,社會對離婚的接受度又低,看不到希望的原因吧。
leno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Tern' 的評論 :
老人在有個階段會容易發脾氣的。人逐漸衰老是一個緩慢而不那麽愉快的過程。做兒女這時隻有盡量理解,包容他們。希望你爸爸媽媽盡快走出情緒低穀,找到新的寄托和希望,祝福你們!
lenon 回複 悄悄話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所幸的是我們都成長過來了,我和姐姐,爸爸和媽媽。:)
Tern 回複 悄悄話 寫的真好。
我自己的父母年輕的時候從來不吵架,至少在我和哥哥麵前從來沒吵過。不過這並不代表他們之間很和諧。我和哥哥都成年後,他們開始吵架了。逐漸得我們也了解到他們性格其實不和。媽媽無論是工作,智商,還是家庭的付出上都比爸爸強很多,但是爸爸偏偏又是大男子主義,什麽都要說了算。媽媽為了我和哥哥忍了幾十年,終於不用再擔心我們小小的心靈受傷害,有什麽不滿和主意都說出來而且很堅持。從爸爸的角度看,那個溫柔賢淑的老婆自從更年期開始變得挑剔倔強渾身是刺了,自然也接受不了。很多時候為一句可有可無的話,完全可以當作玩笑的話爭吵起來,冷戰幾天。兩個人都在委屈。媽媽不止一次在我和哥哥麵前哭訴爸爸種種武斷的行為,不合適的言語,不顧及她的感受,誤解她的好意。。。爸爸有時候也是小氣自私了些。
作為孩子很感謝也有些愧疚,他們委屈了自己為的是不給我們的童年留下陰影,卻不知道他們越活越糊塗了還是越明白了。見過或聽說過很多夫妻年輕的時候吵架,到老了反而互相覺得很珍惜。希望我的父母也能早日解決他們的問題,讓剩下的幾十年愉快一些。
prettymama 回複 悄悄話 討厭父母鬧矛盾牽扯孩子。
我父母也是這樣的人。終於有一天我16歲的老弟大發作硬拖他倆去離婚,就再沒怎樣鬧了。
我21歲就趕快離家出國,眼不見為淨。我23就結婚,有了孩子就做全職媽媽。老弟30多了還光棍。估計父母不和諧的婚姻對他影響很大。
maya166 回複 悄悄話 唉, 深有同感, 小時父母吵翻天, 大時自己的婚姻也充滿戰爭。 感覺一個家有一個太強勢, 脾氣不好, 另一個就很壓抑。 很同情你媽媽。 被丈夫打心該多冷啊。 離了反而是解脫。 找一個脾氣好的伴侶很重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