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浪

恰似遠來的紅葉,懷著一片赤子癡心,或思鄉長嘯,或感時歎詠,或壯哉抒誌,或相思寄情,無不聚於晨空的筆端,無不融於柳浪的書箋。
正文

重遊安慶梅雨中 (B)

(2008-08-17 10:24:14) 下一個
重遊安慶梅雨中 (B)
           ----《獨秀園》


迎江寺的素齋很有名氣,可以做出四百多種素點佳肴。下午有參觀近代名人陳獨秀先生陵園的計劃,因而隻想簡簡單單地解決午餐。在二樓的素齋館一邊臨窗觀望江麵上來往的駁船,一邊品賞鮮美的素麵。

在江邊不遠處,登上1路汽車直達《獨秀園》,陳獨秀陵園安靜地躺在安慶市北郊十多公裏的十裏鋪鄉火龍山葉家衝村的一處林蔭掩映僻靜角落。幾年前這裏還隻是荒草中的一個小土包,荒蕪慘淡,人跡罕至。近年由國家與地方投入巨資擴建翻修,雖已修繕一新,但鮮人所知,參觀者仍然稀疏零落。靠公路邊,建有一座新型牌坊式大門,上麵刻印三個大字《獨秀園》。它的右邊高豎著巨幅彩色陵園設計效果圖。





陵園規劃的基本是:獨秀園主要核心為墓園區,其中設置一南北向的紀念軸線,主要由入口牌樓、墓道、陳獨秀雕像、紀念廣場、水麵、墓塚等要素組成,並配備四周濃鬱的森林綠化環境,著重營造強烈且鮮明的紀念性氣氛,用以開展憑吊、緬懷等紀念性活動。墓園區西側為博物館區,在開闊的草坪上,依平靜的水麵設置陳獨秀博物館,建築與環境融為一體,氣氛莊嚴而親切。獨秀園西部采用較為分散活潑的布局形態,結合自然水體形成三個主題園:英烈園、新文化運動紀念園及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園。


陳獨秀(1879-1942)安徽懷寧人,他17歲中秀才,後留學日本,早年得誌成名。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於1917年1月聘任陳獨秀為北京大學文科學長並教授文學。爾後他創辦了威震四海的《新青年》雜誌,成為開中國新文化運動一代風氣的先行者,五四運動的精神領袖以及中國共產黨的主要締造者及首任總書記。盡管陳獨秀是中共曆史上一位毀譽參半的悲劇性人物,但其偉大功績卻是誰也不可抹煞的。他生前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學,激烈攻擊封建的舊思想、舊文化、舊禮教,在沉沉黑夜中點燃了新的革命火種,開啟了近代中國人民的思想覺醒和革命運動,對早期傳播革命思想和創建中共有卓越的貢獻。

有人稱他是中國無產階級的普羅米修斯,是擎民族火炬的一代先驅,一生既輝煌,又坎坷。因此,獨秀園設計者將之構圖為一把鑰匙,非常恰當地比喻陳獨秀一生的功績就像一把鑰匙,他打開了中國通向民主科學之門。盡管這把鑰匙曾一度被棄落,但打開的門再也關不住,他的豐功業績至今依然如啟明星光耀長空,值得後人緬懷與紀念。





陵園離公交車站較遠,大約有四、五裏路程,一條新修的公路通向裏麵。我開始未曾想到竟如此偏僻,一路步行進去。在飛飛揚揚的梅雨中,呼吸著從路旁農田傳來的清香,感受著大自然的純真,不知不覺竟走了三十分鍾。一繞過小丘山,空曠而肅穆的陵園豁然展現在眼前。首先迎麵而來的是一座漢白玉砌成的牌坊,莊重而雅致,正中刻有陳獨秀字體的《獨秀園》,兩旁刻著他奮力疾呼的民主與科學。





牌坊正麵對著的巨型五四浮雕石牆,主要表述陳獨秀在五四運動中呼風喚雨般的影響。它正在興建中,完工後的效果應該如下圖所示,也很有氣派,會公正地呈現出他前半生充滿著英雄般的史詩色彩。





通過漢白玉牌坊,沿著花草鬆柏簇擁的墓道,便來到陳獨秀銅像前。整座深褐色立像最具人格魅力,顯得叛逆耿直,傲骨凜然,卓然不同凡響,將陳獨秀早年叱吒風雲的新文化運動旗手和主帥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我望著陳獨秀雕像,似乎親身接近和感受這把開啟民主科學的鑰匙,感到他依然在為中國通向科學民主繁榮的明天,而身先士卒,奮力呐喊,衝鋒陷陣。







第四層次的紀念性建築物是以曾經在舊中國掀天揭地的雜誌《新青年》封麵為主體的石碑,突出地展現陳獨秀向舊社會宣戰和的銳利武器。 陳獨秀於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法租界嵩山路吉誼裏21號開始創辦月刊青年雜誌,吹響了埋葬舊製度的號角,從此中國大地四海鼎沸。 次年更名為《新青年》(副題La Jeunesse),後於1926年停刊。




在此石碑背麵雕刻著一本打開的《新青年》雜誌,用金光閃閃地鐫刻著陳獨秀在此雜誌的創刊號上所發表的《敬告青年》的六大原則:
1. 自主的而非奴隸的 2. 進步的而非保守的
3. 進取的而非退隱的 4. 世界的而非鎖國的
5. 實利的而非虛文的 6. 科學的而非想像的
讀著九十年前陳獨秀所寫下的具有遠瞻性的六大原則,感慨萬分,這些原則難道不是每個時代的青年人應該努力達到的永恒標準?在今天和明天,它們依然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可以激勵著人們胸懷祖國,眼放世界,奮發向上,獨立思考,克服奴性,學習科學,講究實效,追求進步。





再往前走, 便是一方鏡池,似乎映照著陳獨秀天地可鑒的坦蕩一生。陳獨秀的一生誠如他在法庭上慷慨陳詞:“弱冠以來,反抗清帝,反抗北洋軍閥,反對封建思想,反抗帝國主義,奔走呼號,以謀改造中國,實現自由社會” 縱使他在政治上有挫折、有錯誤、被誤解、遭打擊,也決不會為五鬥米而喪失氣節,背躬屈膝,助紂為虐。陳獨秀後半生曆盡滄桑、飽經磨難,遭遇了喪妻、失二子、被開除黨籍、坐牢、窮困淒苦等不公正待遇,直至1942年在貧病交加中死於四川江津鄉下。然而,著文鼓吹革命、傳播真理而聞名遐邇、飲譽中外的陳獨秀,錚錚鐵骨,卓爾不群。他儼然拒絕國民黨的誘惑、托派方麵的拉攏和親朋好友的建議,還是一如既往地對他親手參與創建的中國共產黨深有感情、心存希望,還是幾十年如一日地反省思索著中國振興之路。





鏡池後麵有一個開闊平整的小廣場,隨後層層石階梯通向一座有漢白玉護欄的高台,其後麵有幾排常青鬆柏作背景。高台上麵便是陳獨秀先生的圓穹頂墓塚,黑色大理石的墓碑上銘刻著歐體金字“陳獨秀先生之墓”,字體選自大書法家歐陽洵的字跡用電腦放大製作而成。陵墓總體顯得莊重肅穆。





按照工程的規劃,《獨秀園》還將興建陳獨秀陳列館、書刻著陳獨秀名言警句的碑廊和陳延年、陳喬年烈士衣冠塚以及兩烈士的塑像。同時與陵園相配套的“六字軒”、“感悟亭”、“實庵齋”、“吟詩台”、“攬勝閣”等景點也將會相繼動工。希望不久的將來,《獨秀園》將是一個自然景觀優美、文化內涵豐富,集紀念、旅遊、文化、教育於一體的園林勝地。

寂靜的陵園裏隻有遊客三人,我和一對素不相識的青年戀人。空中沉寂的雲層帶有幾分悲涼,梅雨時而如泣如訴,一片淒涼蕭索之氣彌漫園內,撫昔思今,不免感歎一番,與青年人在返程的路上略略交談起來。

斯人已逝,英靈長存。當年陳獨秀先生在四川江津的淒涼簡樸的葬禮上,曾有三副意味深長的挽聯,都很好地概括了陳獨秀跌宕起伏的一生。

  其一:
  言皆斷製,行絕詭隨。橫覽九州,公真健者!
  謗積丘山,誌吞江海。下開百劫,世負斯人!

  其二:
  伊人去兮事跡猶存 // 人生功過自有評述。

  其三:  
縱浪人間四十年,我知我罪兩茫然;
  是非已付千秋論,毀譽寧憑眾口傳。

長年來,陳獨秀一直被作為右傾投降機會主義者,受到批判與責難,他的長子與次子(延年,喬年)的烈士功勳,也一向不為人所重視。聽說毛澤東1953年沿長江路過安慶,憶起故舊。正色道:陳獨秀這個人,是有過功勞的,早期對傳播馬列主義和創建中國共產黨,是有貢獻的。他是五四運動時期的總司令。後期他犯了錯誤,類似俄國的普列漢諾夫。還特地指示:陳獨秀後人的生活,還是要予以照顧。延年、喬年的烈士身份這才得以確認。

有人從獨秀園展覽館解說員的說詞中獲知一個史料,陳獨秀被開除出黨的真正原因是他在大革命失敗後,向當年指手劃腳的共產國際和蘇俄老大哥,發出振聾發聵又發人深省的一句話:“中國問題要由中國人自己來解決”,在今人看來此句話非常在理,一點沒錯,但是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中,此句話一石激起千層浪,被共產權威代表和崇拜蘇俄的狂熱者視為大逆不道,隨而被戴上右傾投降主義的帽子,開除黨籍。這個說法挺新鮮,有待於今後的研究考證。據悉,近年陳獨秀研究解密眾多中共早年活動的文件,發現當初中共任何一項活動的決策均由斯大林與共產國際製定,陳獨秀隻不過是一個執行者。最後將陳氏當作替罪羊,大革命失敗的責任全怪罪於他,也太不公允了。

是非功過後世自有公論。然而,陳獨秀先生揭櫫新文化啟蒙和五四運動旗幟的偉大功績,那是誰也不可否認的,而且他為中國革命貢獻了二位的愛子,陳家父子都應該得到後人的懷念與瞻仰。這次大興土木重修《獨秀園》也正是具體地落實了公正評介陳獨秀積極的一麵。

本文已近尾聲,可是陳獨秀在文學、詩學、書法上的精深造詣,讓我意猶未盡。再續一點有關他的詩文書法之軼事吧。


陳獨秀書法:

陳獨秀是近代公認的書法家,在早年《書法大成》一書中就收載了他的墨寶。他的書法碑帖結合,汪洋閎肆、線條凝勁生辣,兼備眾體,章法獨特。留世的陳氏翰墨大多為率性而作的狂放草書,猶如銅板鐵琶,大江東去,龍蛇飛動,鸞翔鳳翥,直抒胸臆中其率直豪放之個性和擲地作聲之浩然正氣。不論身陷於囚窗牢籠,還是避難於偏鄉僻壤,不論是達官貴人,還是文人騷客,來請求題字的慕名者綿綿不絕。

1932年被捕後,國民黨上海公安局偵緝隊長因慕陳獨秀大名而不避嫌疑,求請題字,陳獨秀飽蘸釅墨,寫下了“還我河山”、“先天下憂”兩條橫幅。軍政部長何應欽也來請求題字,陳獨秀揮毫寫了“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的遒勁大字,表達了他對祖國和人民的一片丹心。有位高等法院任見習書記官朱燦樞(安徽望江人)久慕陳獨秀的學識與為人,以同鄉之誼多次探監慰問,陳獨秀感而自書對聯相贈,“氣概居貧頗招遠;文章垂老溢縱橫”。墨情文意充分反映陳獨秀大義凜然的氣節。?

更有一位南京經營中藥的商人---龔懷甫非常仰慕陳氏書法。他通過獄卒,帶進文房四寶。陳獨秀用草書給他書寫了杜甫的《秋興八首》中的一首,寫得氣勢雄渾,剛柔相濟,堪稱是一幅不可多得的草書佳作。畫家劉海粟探監時,陳獨秀握管書寫了自己撰的一副著名對聯相贈。其上聯“行無愧怍心常坦”,其下聯“身處艱難氣若虹”。字字峭峻風骨,結體開張,極具功力。還有一幅著名的對聯“奔蛇走虺勢入座;驟雨旋風聲滿堂”,錄的是懷素《自敘帖》中的句子。有專家評點道:寫得顛張醉素,奔蛇走虺。雷閃電掣之勢躍然紙上,不同凡響。








陳獨秀晚年詩句:

暮年陳獨秀的生活十分淒慘,時常受到國民黨特務的監視。縱有落筆萬言文才飛揚之才華,但由於身份特殊,“關照”有加,要在報刊經常掙得稿費已非易事。雖有朋友在經濟上設法接濟,但畢竟是有限的。然而,在這樣的貧病交加之中,陳獨秀仍筆耕不輟,潑墨揮毫,留下不少詩詞書聯與墨跡,他晚年的詩句閃爍出他那窮且益堅的情懷,表明了他始終不變的意誌和性格,真正達到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境界。令人讀罷掩卷,猶有餘音嫋嫋,回味無窮。

《病中口占》
日白雲黃欲暮天,更無多剩此殘年。病如簷雪銷難盡,愁似池冰結愈堅。
蘄愛力窮翻入夢,煉詩心害猛通禪。鄰家藏有中山釀,乞取深卮療不眠。

《書贈同鄉胡子穆詩》
嫩秧被地如茵綠,落日銜天似火紅。閑依柴門貪晚眺,不覺辛苦亂離中。

《鵬升夫人和平女士索書賦一絕》
前年初識楊夫子,過訪偕君昨日情。寂寞胭脂坪上月,不堪回憶武昌城。

《寄沈尹默絕句四首》
湖上詩人舊酒徒,十年匹馬走燕吳。於今老病幹戈日,恨不逢君盡一壺。
村居為愛溪山盡,臥枕殘書聞杜鵑。絕學未隨明社屋,不辭選懦事丹鉛。
哀樂漸平詩興減,西來病骨日支離。小詩聊寫詩中意,垂老文章氣益卑。
論詩氣韻推天寶,無那心情屬晚唐。百藝窮通偕事變,非因才力薄蘇黃。

《對月憶金陵舊遊》的七言絕句,並以行楷書贈著名學者兼書家台靜農。
  匆匆二十年前事,燕子磯邊憶舊遊。何處漁歌警夢醒,一江涼月載孤舟。

《聞光午之渝靜農及建功夫婦於屈原祭日聚飲大醉作此寄之建功兄》
除卻文章無嗜好,世無朋友更淒涼。詩人枉向汨羅去,不及劉伶老醉鄉。

《致歐陽竟無詩柬》
貫休入蜀唯瓶缽,臥病山中生事微。歲暮家家足豚鴨,老饞獨羨武榮碑。
• 陳獨秀曾向著名佛學大師歐陽竟無借《武榮碑》
• 詩中自比五代十國時期的名僧貫休

為楊魯承一個在成都就讀中學的孫女題詩曰:
相逢須發垂垂老,且喜疏狂性未移。



陳獨秀青年時的淫詞:

陳獨秀年輕時常有驚人之舉,當然亦不免俗,也是一位愛美人的英雄。他曾用個性鮮明才華橫溢的筆寫出一篇風月詩詞中的驚世絕作《乳賦》。 更有好事者為之斷言:“古今中外的男人中對波霸愛之最切,愛之最深,愛得詩情畫意,愛得蕩氣回腸當屬陳獨秀先生也!其《乳賦》不能絕後,也是空前。品《乳賦》有色無淫,品《乳賦》如酌美酒,品後亦情高萬丈,品出對乳房的情,品出對女人的愛,品得人憐香惜玉,實在叫人品得神魂淺蕩、沉醉、飛翔......!能寫出此等奇文,敢寫出此等奇文的也隻有奇人陳獨秀先生也”。

現將《乳賦》貼出,以博諸君一笑耳。

《乳賦》
乳者,奶也,婦人胸前之物。
其數為二,左右稱之。
發於豆蔻,成於二八。
白晝伏蟄,夜展光華。
曰咪咪,曰波波,曰雙峰,曰花房。
從來美人必爭地,自古英雄溫柔鄉。

其色若何?深冬冰雪。
其質若何?初夏新棉。
其味若何?三春桃李。
其態若何?秋波灩灩。

動時,如兢兢玉兔。
靜時,如慵慵白鴿。
高顛顛,肉顫顫,粉嫩嫩,水靈靈。
奪男人魂魄,發女子騷情。

俯我憔悴首,探你雙玉峰。
一如船入港,又如老還鄉。
除卻一身寒風冷雨,投入萬丈溫暖海洋。
深含,淺蕩,沉醉,飛翔。

全文完




本文已在文學城---世界風情-----置為精華帖子
本文也在文學城---品茶小軒-----置為精華帖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晨空 回複 悄悄話 本文已在文學城---品茶小軒-----置為精華帖子
晨空 回複 悄悄話 本文也在文學城---世界風情------置為精華帖子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