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唐寅的名作《金山勝跡圖》

(2014-06-11 03:37:14) 下一個

唐寅的名作《金山勝跡圖》

 

 

侵華戰爭爆發後,眾多日本文化特務潛入中國,四處打探“真跡008”的下落。終於,他們得知這幅畫竟在南京偽政府主席汪精衛的之妻陳璧君手中。素愛古玩的陳璧君對隆裕太後送給汪精衛的這幅昔日宮中珍寶一向密不示人,把它長期存放在河北省薊縣(今屬天津)獨樂寺愚山和尚的密室裏。日本特務頭子山本四太郎獲悉後,伺機劫掠。1940年1月,對此有所察覺的陳璧君匆匆趕到天津,準備攜《金山勝跡圖》搭乘開往青島的“海鷗號”遊艇取道回南京。
 

  1月26日夜,陳璧君預定搭乘的“海鷗號”在渤海海麵上被山本四太郎率領的幾十個日本人攔截,船上5名中國雇員和19名客商全被拋入大海。但日本人搜遍了全船,也沒找到陳璧君和《金山勝跡圖》。原來,事先得知消息的陳璧君已偷偷改乘“富士丸”從塘沽潛回南京了。躲過一劫的陳璧君將名畫秘密轉存在大漢奸周佛海家一間有鋼骨鐵門結構的地下密室中。
 

  不久,日本特務再次打探到了消息。1941年1月11日的大雨之夜,山本四太郎帶著10多名特務,趁汪精衛、陳璧君、周佛海等漢奸頭子晉見日本官員之機,潛入周佛海宅中,用切割機打開地下室鐵門,盜走《金山勝跡圖》,然後在周宅縱火,銷毀罪證。然而,《金山勝跡圖》被運到日本後,卻被“東方史館”的專家鑒定為高仿的贗品。山本四太郎聞訊,惱羞成怒,跳海自盡。
 

  對於這段謎案,有人推測運到日本的畫的確是真跡,隻是狡猾的日本人為混淆視聽,故意使了一個指真為假的障眼法;還有人認為陳璧君藏在周佛海家的是一幅假畫,真正的《金山勝跡圖》被她藏到了別處。
 

  中國文物慘遭劫難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發動全麵侵華戰爭,也對我國開始了有計劃、長時期、大規模的文化侵略。日軍所到之處,上至國家級的博物館、圖書館,下至私人藏室,均無一例外遭到野蠻洗劫與破壞。
 

  北平故宮博物院所存大量珍貴文物雖於“七七事變”前避敵南遷,但仍有一批珍貴文物沒來得及轉移。1937年8月17日,日軍闖入故宮和頤和園,劫走大量珍貴文物。1942年8月,日偽當局搜刮了故宮金缸上的金屑,並掠走故宮收藏的鐵炮1406尊,以熔鑄槍炮。1944年,博物院所藏珍貴古籍11022冊又遭到日軍洗劫。隨後日軍又先後掠走院內銅缸54尊、銅炮1尊、銅燈亭91座以熔鑄槍炮,並從位於故宮午門的北平曆史博物館內劫走珍貴文物1372件。
 

  國民政府首都南京陷落後,殘暴的日軍在展開瘋狂大屠殺的同時,也對保存於城內各公私機構內的文物大肆洗劫與破壞。
 

  此外,我國另有多處博物館、圖書館的文物、古籍被日軍劫掠和焚燒。
 

  中國軍民勇護國寶
 

  同英勇的抗敵作戰一樣,我國軍民為保衛珍貴的文化遺產,以多種方式同貪婪的敵人展開了不屈不撓的鬥爭。1939年3月,河南安陽武官村村民吳玉瑤在自家地裏挖出了一個在器腹內壁鑄有“司母戊”三個銘文的大銅鼎,它就是日後聞名於世的中國古代最大的青銅器———司母戊鼎。因為害怕被日寇掠奪,村民們又連忙就地掩埋,嚴守秘密,直到1946年6月才重新掘出,交給安陽縣政府保存。
 

  我國周代青銅重器虢季子白盤在抗戰時期也被清末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的後人秘密掩埋在合肥老家院內,並在上麵種了一棵小槐樹,鋪以雜草作偽裝,然後舉家遷往他鄉。日寇曾多次去尋找都撲了空。直到新中國成立,劉家後人才將這件珍貴的文物捐贈國家。
 

  1942年春,山西趙城廣勝寺住持力空和尚獲悉,占據趙城的日軍準備搶走收藏於該寺馳名中外的佛教經典著作金代木板刻本《趙城金藏》,他立即冒著生命危險報告了抗日根據地趙城縣長楊澤生。楊隨即向八路軍太嶽軍區政委薄一波作了匯報。薄一波當即派部隊前往廣勝寺搶救,將4000多卷珍稀經卷安全運走。在此後的數年中,這批珍貴文物在當地抗戰軍民的保護下,幾經輾轉,最終躲過了敵人的搜掠。幾位八路軍戰士也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1946年,我國政府專門成立的清理戰時文物損失委員會編寫了被劫掠往日本的重要文物目錄。但是,根據當時聯合國的多項苛刻內容的規定,以及美國占領軍當局的阻撓與日本政府的有意抵賴,文物追討工作成效甚微。最終被運回國的,隻有一批117箱的南京中央圖書館的善本書。在戰爭中被掠走的其他大量珍貴文物,如今依然如流落異鄉的孤兒般,未能回到祖國懷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