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粽子節說 粽子

(2014-06-01 10:08:05) 下一個

 

我是陰曆五月初三過生日,因為鄰近端午節,從小最高興的事情之一,就是生日前後總是忙著跟奶奶一起包粽子,

但深刻體會到南北粽子之別的是在長大20多上研究生之後。

小時候,曾單純地以為世間最好吃的就是奶奶包的大紅棗粽子,然後聞著清香的蘆葦味兒從大蒸鍋裏飄逸出來,吞咽著口水

等著粽子出鍋,迫不及待地扒開粽子外衣,倒碗裏沾白糖吃,若中間有個大紅棗就高興地不得了。。


記得包粽子裏的糯米,需要頭天夜裏用水泡好,

包粽子的葉子,也是一大早去買早市上剛摘下來的,鴨綠江叉葦塘裏新摘的蘆葦,馬蓮草,


然後燒開一鍋水,讓蘆葦葉子滾一下鍋,說是這樣蘆葦的纖維能更柔軟,用奶奶的話說,就是

讓生葉子變熟,就能隨心所欲地更好包了。。。

 

後來到了北京,大多是市場買回來的粽子,葉子也不那麽綠有些暗黑,也少了蘆葦的清香,

但依舊是棗粽子多些,沾白糖吃。。。


上研究生的時候,似乎剛過20歲,樂顛顛地用暑假去了倘上海,然後記得轉道去了寧波看古今藏書樓,

中國古代對文化古典,不是藏為用,而是藏而不示人不用用的經典陋習,用心之處 實在是戰亂顛簸後的不得已而為之。。。

 

最後,偷偷地去了中國4大佛教名山---普陀山,下了大輪船剛好看到一個外婆在賣粽子,,

 

於是想起了童年奶奶給自己包粽子過生日的那一幕,心裏格外溫馨,買了兩隻,

 

結果沒有想到,又鹹又油膩的粽子差點讓我吐了,竟然買到的是鹹肉粽,高級是高級

但因為從小被養成的:粽子就是沾糖吃的甜食的概念,整個地全擰反了,所以直到不肯去觀音寺前

還在翻胃。。。

 

可見一個固定為主的,先入為主的概念,是多麽地容易導致誤解,與從小的口味

至今我依舊對鹹甜肉粽,根本不感冒,,,

所以小孩子的口味大概就不知不覺中,被固定下來了,影響一生,成年後想改也會有些抵觸

如大家無論走到天涯地角,依舊愛吃家鄉飯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味覺,六感之一被固化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老姐 回複 悄悄話 肉棕萬歲!
巫山疑雲 回複 悄悄話 不要把中國古代的藏書樓等同於現代的圖書館,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藏書樓的宗旨在於保存而不是傳播,在印刷品昂貴而且易碎的古代,這是很難得的善舉,如果把這些書用來公開借閱,與本意完全相悖。其實中國古代也有類似於現代圖書館的雛形,就是一些富戶會買一些常用書供貧窮的孩子借閱,但這不是藏書樓。如果與西方的圖書館係統比較,中國傳統的藏書樓相當於現代圖書館裏的Rare book department,也不是不能查閱,但其讀者要經過嚴格的登記係統。
天邊的薔薇 回複 悄悄話 端午節快樂!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端午節快樂!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端午節快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