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科學頂個球,民主靠邊站

(2009-11-03 00:52:03) 下一個
看日壇隨總轉來楊恒均的文章《誰能回答錢學森最後的提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00fbb0100ggvq.html 

我為啥稱錢學森為戰士?

 

10月31日,98歲高齡的錢學森先生與世長辭,本人在此對這位偉大的戰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錢學森同誌生前有無數的頭銜,最響亮的就是“享譽全球的中國科學家”,但我卻更願意稱他為“戰士”。我之所以不願意突出錢老的“科學家”身份,是因為與比他在科學領域更有成就的九位華人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一樣,他的科學家身份並不是“中國”培養的,他是美國大學和國防部培養出來的導彈專家,雖然他從內心到外表都是不折不扣的中國人。

 

我更願意尊稱錢老為戰士,卻並不是因為他30多歲時就是穿校官服的美軍上校,也不是因為他回到中國後,又被授予共產黨軍隊的中將軍銜。我尊錢老為一名共和國的“戰士”,是因為他的一生都像一名戰士一樣赤膽忠心,熱愛國家,熱愛政府,相信黨,像戰士一樣與落後的科學技術戰鬥,並具有一名戰士最優秀的品質——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從不提問,更不提個人要求……

 

錢老從條件那麽好的美國回到滿目瘡痍、百廢待興的中國大陸,不計個人得失,任勞任怨。據目前已經公開的資料顯示,他老人家沒有給國家添任何麻煩,而自從他1955年回來後,卻為共和國軍事科技的發展解決了無數的問題,掃清了航天事業上的無數障礙。

 

錢老一生都在解決問題,他隻向共和國提了一個問題……

 

查看錢老生前記錄,我們看到,他老人家隻是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對前來探望自己的共和國總理溫家寶提到過一個問題,他說,“現在中國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傑出人才。這是很大的問題。”

 

是的,這一定是很大、很大的問題,否則共和國最傑出的科學家,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兩彈一星的元勳絕對不會在與共和國風雨同舟半個世紀後,在自己生命走到最後的關頭,才提出這唯一一個問題。

 

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大得連前來探望他的共和國總理溫家寶同誌的臉色都漸漸凝重起來。實事求是的溫家寶沒有不懂裝懂,他顯然也在思考這個問題,但卻沒有現成的答案與錢老分享。

 

於是,總理召集了6位大學校長和教育專家,他以共和國總理之尊,提出了錢老向他提出的問題,那幾位校長和專家爭先恐後地答道:老師不行……大學很大,但不夠強……不是大學出問題,是基礎教育出毛病了……

 

家寶總理得到了答案?他滿意了嗎?如果他滿意了的話,他一定會直奔已經走到人生盡頭的錢老的睡椅前,告訴錢老答案並共商大計。然而,和我們一樣,溫總理顯然對這些大學校長和專家的答案並不滿意。

 

於是,大家看到了,過去幾年忙得東奔西走的溫家寶總理突然沉寂了下來,我想,錢老的問題一定讓他感到了沉重,是啊,到處跑有什麽用?

 

於是,在剛剛過去的9月4日,溫家寶總理前往北京35中初二(5)班,端端正正坐在那裏聽老師上課,做筆記,一座就是一上午,然後他小心翼翼地對老師的講課做了點評。然後他離開了,後來發生了一件事,我們稍後再講……

 

那幾個小時聽課的溫家寶總理找到答案沒有?為什麽中國的教育製度培養不出人才,而要不停地從美國這些國家引進?就在昨天,10月29日,在山東考察的溫總理在短短一個多月裏,竟然第二次來到一所中學,這次,他來到費縣一中高二(8)班,親自給同學們講授《張衡傳》,張衡,和錢學森一樣,是中國偉大的科學家……

 

兩次和中國教育零距離的接觸,溫總理是不是在為錢老的提問尋找答案?他找到了嗎?也許沒有找到,也許找到了,但對於一生都在為共和國科技發展的各種問題尋找答案的偉大戰士錢學森來說,顯然已經晚了,就在兩天後的昨天,錢老悄然離開了人間……

 

其實,錢老的問題隻有他自己能夠回答……

 

誰能解答錢老這一生提出的唯一一個問題?我想,即便我再自不量力,也不會自以為可以三言兩語說清楚連錢學森和溫家寶兩人都無法回答的問題。然而,這卻不能阻止我對這個問題有我自己的思考。

 

一經思考,我就發現,把錢老的問話當成問題,其實有點問題。因為,無論從錢老短短的幾句話裏,還是從錢老長長的人生中,我們看到的不隻是他提出的問題,其實也看到了這問題的答案……也許,這才是溫總理臉色凝重的原因,也許這才是溫總理對大學校長和教育專家的答案不滿意的道理,也許這才是溫家寶總理放下堂堂共和國總理的公務不做,而去教室聽初中老師講課、走上講台給高中學生上課的理由……

 

錢老說中國的大學出不了傑出人才,是他歸國55年後說的,而早在55年前,美國的大學就出現了成千上萬傑出的人才,包括錢學森本人。我再次使用“戰士”這個稱號,是想借今天這個機會,不但向錢老,而且向所有的“錢學森”們致以崇高的敬意,這些人有學成歸來的,有的學成後,人雖然沒有歸來,但心卻從來沒有離開……;有的名氣雖然不如錢老大但貢獻一點也不小,有的卻因為心照不宣的原因根本就沒有名字,更別說名氣……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在美國等先進國家學習和研究高科技,人回國或者心回國報效祖國、報效人民。他們帶回來的是科學技術,他們和共和國的領導人一樣,認為隻要帶回先進的科學技術,中國就會先進了

 

然而,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我們的大學依然培養不出傑出人才,我們的科技依然是世界上比較落後的,我們的人民仍然是世界上最窮困的一群——為啥呢?因為原因很簡單,發展科學技術,推動國家前進,和培養科學技術大師和傑出人才一樣,並不是單單是靠“科學技術”就可以的,還需要寬鬆和自由的人文思想,需要與時俱進的大學和教育製度,需要適應新的時代的政治體製和社會環境……

 

是啊,隻有當錢老的問題牽涉到如此巨大的“答案”的時候,才會難倒當今中國最偉大的兩位人物——錢老和溫總啊。否則,他們難倒會回答不出?

 

科學可以讓衛星上天,“科學”也可以讓人活活餓死……

 

有網友指責說錢老一生埋頭科學,不關心政治和社會,而唯一一次關心“政治”,竟然是在1958年6月16日的《中國青年報》上的那篇文章《糧食畝產量會有多少?》,在這篇文章裏,錢先生以“科學”的方法,論證出一畝地可以畝產160萬斤蔬菜……

 

這位從美國回來的科學家的“科學論證”,無疑給當時造成N千萬人死亡的浮誇火上澆油。而到底會有多少餓死的中國老百姓應該歸罪於這類昧良心弄出的“科學論證”?也許,世間的任何科學都無法計算出……

 

科學無法計算出的,政治卻應該有所交代!可惜迄今為止,我還沒有看到我尊重的戰士錢學森對那篇文章有任何解釋,難道他當時隻是像戰士一樣忠實地執行“政治任務”?難道他還有更加苦痛的難言之隱?

 

也許,讀者看到這裏會對我對一位剛剛過世的老人的質疑與求全責備而生出反感,可你是否知道,我走到這裏,正是因為我在探尋錢老生前提出的那個問題的答案,而就在此時此刻,我感到自己已經接近答案了……

 

是的,我找到了答案!錢學森老人家像一名勇敢的戰士一樣從美國帶回了先進的科學,卻沒有帶回科學的精神,我們的國家重視所有帶回先進的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人才,卻把那些試圖帶回來的比科學技術同樣有用的人文精神和先進的價值理念攔阻在大門之外——而這一切,還是讓我們從錢老人生的故事中體會……

 

錢老是美國培養的空軍上校,國防部科學小組成員,他參入設計了美軍最重要的導彈,無疑掌握著美國的核心軍事機密,無怪乎他在1949年共和國成立後要求回國被美國FBI攔下來,不準離開美國、進行監視長達五年之久,最後中國政府通過高層接觸,用11名美軍戰俘換回了錢學森——這也是中美交往的曆史上,第一次中國人的人命大於美國人的。

 

美國人後來一定後悔了,因為錢學森回國後,正是用自己在美國學習和研究的高科技發展了中國的導彈。可是,即便是這種情況下,1985年,美國總統的科學顧問基沃思訪問中國時公開表示,當年對錢學森的刁難是沒有道理的,是不對的,因為那時美國盛行反共的麥卡錫主義。他主動邀請錢學森訪問美國。

 

也許美國人是出於政治考量,但是,他們畢竟對當時對錢老的迫害做了道歉和說明。我想說,這和科學無關,這和科學技術無關,甚至和泄密,偷竊先進技術無關,這和人文精神,和人權,和一個人的自由有關,這就是精神,這就是很多從國外歸來的學者應該一起帶回來的精神……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答案……

 

我們從錢老的經曆中,隱隱約約看到了問題的答案。其實從正在為錢老尋找答案的溫總理身上,我們也看到了類似的答案——請大家回顧一下,溫總理94日離開北京三十五中後發生了什麽?

 

發生了被很多人忽視,被有些人說成是“作秀”的一樁小事,溫總理親筆寫信,為自己在點評老師講課時犯的一個小小的錯誤真誠的道歉!——溫總理找到了答案,他並沒有說出來,他做了出來。

 

如果總理能夠為一樁這麽微不足道的錯誤道歉的話,那麽錢學森同誌為啥不能為那篇也許害死了好多饑民的文章道歉?而偉大的共和國,又為什麽不能為曆史上那些人為的災難真誠地說一聲:對不起?

 

也許有人說,這種無法起死回生的認錯,這種不關痛癢的認錯,能和大學是否可以培養出傑出的人才扯上關係嗎?難道道歉了,我們的火箭就能夠上天了?難道道歉了,我們的科學就發達了?難道……

 

不錯,我要確切地告訴你,不但扯得上關係,而且息息相關,國家政權和統治者的反思和道歉也許隻是我說的那種人類比任何科學技術都要先進和強大的精神力量的一種,但卻是至關重要的一種!

 

你能夠想象,在一個知錯不改、在一個沒有包容精神、在一個死不認賬、在一個扼殺自由精神的地方,在一個隻注重科學卻不知道科學精神為何物的地方,在一個隻想要最先進的技術,卻無法自由思想的地方,在一個所有的東西都被標上價錢,可人的心裏卻缺乏了基本的價值觀念的地方……那裏,能夠培養出真正傑出的人才?那裏,能夠產生真正的和諧?

 

楊恒均 2009-11-1


----------------------------------------------------------------------
 
想起五四時期提出的德先生與賽先生,即民主與科學; 是當年的口號,後來也被某校天天提倡。

原來以為美國是沒有口號的,但看名古屋世界博覽,進美國館,先就是用富蘭克林的語錄,來提示自己的主題思想:希望・楽観主義・探求心・自由.

這種人文主義思想的科學環境,大概在中國更需要時間。比科技進步還要需要時間。 隻有人文主義的民主科學環境,才能真正地培育出更尖端,更出色的符合共和國需要的人才。

天天敲鑼打鼓的海龜某教授,提示北大的民主與科學的雕塑,說要去看看那個科學頂個球的雕塑。 想來大概就是31樓前有個D與S的鋼雕塑,但俺的印象裏根本沒有球。
 

 

居然轉來照片,與ZT:有多種說法:民主被扭曲、民主靠邊站、民主連個球都不頂。不過科學倒是比較確定,反正就是頂個球~

靠,真反動。這是雕塑家的黑色幽默呀,還是哪個腦門發亮的社會感慨呀,那個雕塑俺天天經過也沒多瞧過,更沒多想過。



不過倒是反映了中國的現實:科學倒是比較確定,反正就是頂個球~ 而民主連球也不是,隻能靠邊站。

也就是說在中國民主就是要給科學讓路的靠邊站的東西,科學還是有地位的,難怪錢老那樣的人擔心未來中國沒有頂級科學家了,關鍵是沒有那個科學民主的人文環境啊,所以說中國科學民主的人文環境,比科技進步還難,這也是不能真正培養出傑出人才的關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