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大觀樓孫髯翁“古今第一長聯”,
(2005-01-05 13:53:08)
下一個
今見昆明大觀樓,想到孫髯翁的“古今第一長聯”,孫髯翁是清乾隆年間寄籍昆明的窮讀書人,原籍陝西三原,自幼好學勤奮,尤其詩文稱名一時。曾赴科舉童試,因不願受搜身之辱而未進場,且終身再不應試,以“白丁”的身份詩文為業。自號“萬樹梅花一布衣”,晚年貧困在圓通寺後咒蛟台賣卜為生,稱“咒蛟老人”,過著終日“求百錢而不可得”、時有斷炊的生活,後被其女迎養,卒於雲南彌勒縣鄉村。孫髯翁所撰大觀長聯,長達180字,上聯寫以大觀樓為中心東南西北遠近景物,壯美清麗,下聯寫雲南曆史淵源深遠,歸結浩歎,全聯眼界寬闊描摹細致,氣韻宏大而胸襟沉鬱,將詩人卓爾不群、傲然雄視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
五百裏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灑淩虛,歎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隻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長聯經昆明名士陸樹堂行書寫出刊刻懸掛之南門。後火毀,又經趙藩楷書重寫,題了岑毓英的名,刻製掛在新修樓門原處,是今之所見長聯。
孫髯翁的長聯被譽為“古今第一長聯”,遊遍大觀樓,細細玩味過髯翁長聯,山水風雲自與來時不同。 當年學生雲遊,在樓前讀了很久,買了一張長聯的照片在去樂山的列車中反複背誦現而今腦中蹤跡早無,竟然想不起開頭到底是5百裏滇池亦或8百裏滇池,180字長聯,上繪美景下述曆史,氣勢恢弘,對仗工整,更喜歡下聯的曆史部分,“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歎滾滾英雄誰在""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隻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讓年輕的我對費盡移山心力的古今英雄今誰在,惟有江山長存,卻無比蒼涼悲愴,更稀噓不已.看來孫老先生雖一介布衣,但文史的功力,對曆史的預言,實在是千古絕響.
不過古代讀書人也花費太多時間去雕琢詞匯了。都是教育部門的錯。好在現代的書生可以選擇理工科,要不,都會被那些辭藻給淹死。
道光年間,任雲貴總督的阮元(字芸台)讀完長聯後驚呼:長聯有“漢、唐、宋、元之豐業偉功,總歸一空”之意,是影射大清朝,遂仗勢摘下原聯,擅加篡改。其改聯雲:
五百裏滇池,奔來眼底。憑欄向遠,喜茫茫波浪無邊!看東驤金馬,西翥碧雞,北倚盤龍,南馴寶象。高人韻士,惜拋流水光陰。趁蟹嶼螺州,襯將起蒼崖翠壁;更蘋天葦地,早收回薄霧殘霞。莫辜負四周香稻,萬頃鷗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淩虛,歎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爨長蒙酋,費盡移山氣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蘚碣苔碑,都付與荒煙落照。隻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鴻雁,一片滄桑。
阮元改聯減弱了長聯的氣勢,縮小了長聯語言的內涵,使長聯呆滯不協調;閹割了長聯的內容和精神,尤其是將“偉烈豐功”盡為“爨長蒙酋”,牽強附會,為達到篡改目的,到了不擇手段胡亂用典的地步。這種違反民心民意的舉動,使昆明人嘩然,紛加指責。據《滇中瑣記》載,時人作詩譏諷之:“軟煙袋不通,蘿卜韭菜蔥。擅改古人對,笑煞孫髯翁。”詩借諧隱之法,以“軟煙袋”諧“阮芸台”,用以譏諷嘲諷他。阮元一離任,人們便又把孫髯的長聯掛出來了。
阮元在清代頗負文名,著作甚豐。《清史稿》稱他“身曆乾嘉文物鼎盛之時,主持風會數十年”,可謂名重一時,然高名顯位,自負改聯,卻留下了笑柄。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還有一位官僚程月川,也曾將孫髯之聯胡編亂改,其篡改聯是:
五百裏滇池,奔來眼底。披巾岸幘,喜茫茫寬闊無邊!看東驤金馬,西峙碧雞,北聳青虹,南翔白鶴。高人韻士,定當擊節謳歌。況欄外樹色江聲,隨地皆詩情畫意;更雲開雨霽,何時不魚躍鳶飛。登斯樓也,莫辜負四周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淩風,歎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爭欲同符天地。至今日離宮別館,悉化為芳草長林;並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夕照。遊於浦者,隻剩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一行秋雁,兩岸蘆花。
孫髯翁逝世後五十多年,滿清赫赫有名的文人阮元充當雲貴總督,以其滿清官僚的階級敏感感到孫髯翁的長聯以漢唐宋元為正統,到他們滿清不就完蛋了嗎?於是濫施總督淫威,拆掉原聯,換上他篡改後的新聯—
五百裏滇池,奔來眼底。憑欄向遠,喜茫波浪無邊。看:東驤金馬,西翥碧雞,北倚盤龍,南馴寶象。高人韻士,惜拋流水光陰。趁蟹嶼螺洲,襯將起蒼崖翠碧;更蘋天葦地,早收回薄霧殘霞。莫辜負四圍香稻,萬頃鷗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淩虛,歎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虎,元跨革囊。爨長蒙酋,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蘚碣苔碑,都付荒煙落照。隻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一片滄桑。
阮元(字芸台)新匾一掛,群情嘩然,並創作打字詩以刺之:軟煙袋不通(軟煙袋指阮芸台),蘿卜韭菜蔥。
擅改古人對,笑煞孫髯翁。
阮元一離任,孫髯翁的原作又掛出來了。
以後,又有一個滿清官僚名叫程月川的又篡改了一次,一樣狗屁不通。
這兩篡改,恰恰說明了孫髯翁原作的威力。
孫髯翁原作的意義隻有到了“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的時代,才由無產階級革命和詩人作出定評———毛澤東:“從古未有,別創一格”!
陳毅亦讚道:滇池眼中五百裏,聯想人類數千年。
腐朽製度終崩潰,新興階級勢如磐。
詩人窮死非不幸,迄今長聯是預言。
毛治東對孫髯翁長聯的重視據張貽玖《毛澤東和詩》(春秋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一書所記,毛澤東在一本清版的《楹聯叢話》中讀到孫髯翁的長聯,加了圈點。在下聯中的“歎滾滾英雄誰在”、“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兩句的每一個字旁都畫圈。在“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隻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這些句子旁一概畫上曲線,每一句都畫上密圈。
毛澤東在批閱《楹聯叢話》上述清版的時候,在批閱一九三五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平裝本的時候,都對孫髯翁原作和阮元改作進行了仔細的對照,作了標記,畫了圈,特別是在商務版中提出了嚴格的批評:“死對,點金成鐵”!
他在批閱《兩般秋雨庵隨筆》一書所載大觀樓長聯的時候,又批道,“此阮元改筆,非盡原文”。從這三本書來看,毛澤東批閱這首長聯至少三次。
孫髯翁九泉有知,不亦躍然乎?
〔本文作者附白〕以上兩節均取材於吳直雄著,當代世界出版社出版《毛澤東楹聯藝術鑒賞》一書,謹此致衷心感謝!
貴洲因為是山地,平複在那之後,你"知道孔明先生曾抓過孟獲"那是魏蜀吳三國,<漢>在那之前.
"雲南該更靠南,金庸的小說中有不少記載,不過大都是明清的事吧。"
金庸小說讀太多了呀? 嘻嘻,金庸小說中與曆史對不上的太多拉,所以他老人家最近把浙江大學博士導給辭退拉.
四麵的山:
東邊是金馬山,可以“東驤神駿”;
西邊是碧雞山,所以“西翥靈儀”(即鳳凰);
北邊是蛇山,所以“北走蜿蜒”;
南邊是白鶴山,所以“南翔縞素”。
烘雲托月,繪山托水,這才說到滇池本身。前麵已經寫了水麵“茫茫無邊”,就不必再寫水了,而寫水上的生物;“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高人韻士”們,抓緊時會(“趁”),“選勝登臨”,縱情觀賞這生動、絢美的畫麵吧!
你說"似乎隻有元朝的革囊有點沾邊;漢朝開始遠度印度洋,大唐才會煉鐵,宋代的陶瓷呢?" 嗬嗬
"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
哪裏提到"印度洋""煉鐵""陶瓷"拉?
雲南曆史—早在公元前二世紀
漢習樓船:
漢武就從西北邊疆抽調一半戰士到西南鑿四十裏的昆明池(後稱滇池),練習水軍,將西南邊疆收入版圖。
唐標鐵柱
唐代,朝廷派大軍解決了邊患問題,在今祥雲縣,鑄建巨大的鐵柱銘記功勞。
宋揮玉斧
北宋差了,趙匡胤定邊界的時候手裏拿著鎮紙文具玉虎一揮,大渡河以西的土地“非吾有也”,統統不要了。
元跨革囊
元代忽必烈統領大軍從金沙江乘皮筏子(“革囊”)南下,收回大理,統一雲南全境。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詩人於是“酒淩虛,歎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結果呢,“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隻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悲愴千年,感慨自來.
昆明什麽時候被納入大中華共榮圈? 隻知道孔明先生曾抓過孟獲,可那是在貴州吧,雲南該更靠南,金庸的小說中有不少記載,不過大都是明清的事吧。
多年前我也見過這副聯,不過是在書中。象很多中國古代的文章,覺得限於堆積辭藻。尤其是幾個朝代後麵的文字更覺得不怎麽樣。不能僅講對仗吧,內容是否真的代表了那幾個朝代,怎麽我就聯係不上,似乎隻有元朝的革囊有點沾邊;漢朝開始遠度印度洋,大唐才會煉鐵,宋代的陶瓷呢? 怎麽看都不對啊,也許我的理解能力有問題。
再說好聯並不在乎長不長啊。比如,清朝的一位皇帝考一位下官,忘了是紀小覽還是誰,出上聯,"色難", 紀小蘭或他人答 "容易"。妙對也,正是思想覺悟沒有孫先生高罷了,嗬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