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2017年1月5日西昌成功發射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二號

(2017-01-05 16:10:47) 下一個

天氣原因,1月4日的發射推遲。 · 2017年1月5日23:18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二號由長三乙Y39從西昌發射成功。

1月6日的快舟1號A發射推遲。1月9日酒泉發射:林業一號/吉林一號視頻03星 行雲試驗一號 凱盾一號(Caton-1)

 

軍報記者 【中國航天2017年“開門紅”:我國成功發射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二號】2017年1月5日23時1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二號發射升空。中國航天2017年首次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二號,是我國新一代大容量通信廣播試驗衛星,主要用於衛星通信、數據傳輸等業務,並開展多頻段、寬帶高速率數據傳輸試驗驗證。

  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二號和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此次發射是長征係列運載火箭的第245次飛行。(趙金龍 記者鄒維榮 圖片:張文軍)

 

 

 

 

 

2011年-2016年中國航天發射110次:酒泉40次,西昌39次,太原29次,文昌2次。

 

【觀察者網綜合】2016年,中國航天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七號成功首飛,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正式投入使用,天宮二號、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我國全年宇航發射次數超過了俄羅斯的17次,以22次的成績與美國並列世界第一。

2017年,中國航天將再創新高。據悉,我國全年計劃實施約30次發射任務,不僅載人、探月、北鬥、高分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將繼續推進,在通信衛星、遙感衛星、科學實驗衛星以及商業航天領域也將“多點開花”。中國航天要幹哪些令人期待的大事?

去年10月首飛的長征五號新一代大火箭今年將擔綱重任

2017年將實施約30次發射

據中新網報道,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獲悉,中國2017年計劃實施近30次航天發射任務,或將刷新中國年發射紀錄。已在2016年成功“首飛”的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和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征七號,將在2017年擔綱重任。

2016年中國航天發射次數達22次,首次突破“20大關”,與美國並居世界第一,超過俄羅斯的17次。2015年中國共進行了19次航天發射,僅次於俄羅斯(26次)和美國(20次)。

2016年的中國航天發射記錄(圖片來源:航空航天港)

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公司總經理伊戈爾·科馬羅夫在接受采訪時說,俄羅斯自1999年以來首次失去航天發射年次數第一寶座,2017年發射計劃將翻番,1月開始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和歐洲圭亞那航天發射場執行任務。

2016年10月,神舟十一號飛船發射後,英國《衛報》引用歐洲空間局科學計劃辦公室主任法瓦塔的話稱,中國每年在太空計劃上的投入僅相當於美國的1/7。盡管如此,中國的發射規模直追美俄。美國2013年進行了19次成功的太空發射,而中國是14次。顯然,中國注定會變得更加強大。

中國航天發射年度數量首次突破20次,目前這是隻有美國和俄羅斯這樣的航天強國才有可能完成的任務。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建於1958年,是我國目前唯一載人航天發射場,自建成以來共發射了十艘神舟飛船、104顆衛星、一個目標飛行器和一個空間實驗室。這些航天發射成就是在近60年的時間跨度內完成的,而中國今年一年的發射量就占到將近1/5。據專家介紹,中國航天發射進入密集期是一個穩步前進後的客觀效果,並不是為了與人競爭故意加快發射密度。中國航天工程,尤其在載人航天方麵,每一步走得都很堅實。

俄羅斯衛星新聞網稱,近年來,中國航天發射的可靠指數已經高於俄羅斯和美國。至今為止,中國已經成功地實行了自己的計劃,整體上遵循著最初確立的時間表,而且沒有發生過未遇見的突發事件。

貨運飛船要給天宮二號“送快遞”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此前表示,我國首個貨運飛船天舟一號,將於2017年上半年,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送入太空,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開展推進劑補加等試驗。

北京航天飛行控製中心副主任李劍此前介紹,天舟一號是我國全新設計的飛船。它擁有兩個獨立設計的推進劑儲箱,不僅為天宮二號攜帶一箱推進劑,用於自身控製的推進劑也可以“轉讓”。

“推進劑補加是‘慢工出細活’的過程,需要5天左右時間。”李劍說,以前無人及載人飛船的對接機構主要是電路連接,為了補加燃料,貨運飛船跟天宮二號增加了液體連接,而且推進劑和氧化劑分別有不同接口。燃料補加共有30多個步驟,所需地麵操作十分複雜。

 

天舟一號的軌道設計也與此前飛船不同。“此前神舟飛船是‘28圈轉自主,31圈完成對接’,整個過程要2天左右。”李劍說,“貨運飛船的設計是3到5天完成對接,因為沒人,不用很著急,可以用更多圈次來節省調姿所需的燃料。燃料省得越多,可用於補加的就越多。”他還透露,此次任務中將開展一項快速對接試驗。目前俄羅斯已率先在貨運飛船上實現了快速對接,整個過程僅用4到6圈就能完成。我國也將開展相關試驗,技術成熟後可用於載人飛船對接。

與天宮二號對接後,天舟一號的工作時間將達到半年左右。我國將開展試驗,利用它對空間站姿態、軌道進行控製。

嫦娥五號要從月球帶回土壤

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豔華近日表示,我國將在2017年12月前後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實現月球軟著陸以及采樣返回。這意味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最後一步即將完成。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科技委顧問葉培建院士介紹,嫦娥五號包括軌道器、返回器、上升器、著陸器四部分。到達月球軌道後,軌道器和返回器繞月飛行,著陸器和上升器在月麵降落。著陸器用所搭載的采樣裝置在月麵采樣後,裝入上升器所攜帶的容器裏。

隨後上升器從月麵起飛,與軌道器、返回器組成的組合體進行交會對接,把采集的樣品轉移到返回器後分離。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飛向地球,在距離地麵幾千公裏時分離,最後返回器回到地球。

中國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介紹,嫦娥五號重達8.2噸,將由我國目前推力最大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發射。此次任務有望實現我國開展航天活動以來的四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麵自動采樣;首次從月麵起飛;首次在38萬公裏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著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重大工程、商業航天多點開花

2017年,我國多項航天工程將繼續推進。

記者了解到,我國新一代北鬥衛星導航係統信號體製已經確定,計劃於2017年公布,北鬥係統全球組網也將拉開序幕。繼2016年成功發射3顆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後,目前我國已有22顆北鬥導航衛星在軌運行,其中新一代衛星達到7顆。“如果能在2018年以前發射18顆左右新北鬥衛星,就將構成全球基本星座。” 中國衛星導航係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說。

國防科工局重大專項工程中心主任、高分專項工程總設計師童旭東此前透露,我國將於2017年發射高分五號衛星。高分五號裝有高光譜相機和多部大氣環境和成分探測設備,將與此前發射的4顆高分係列衛星組網運行,進一步豐富我國自主高分辨率遙感數據類型。

此外,我國風雲家族等氣象衛星有望添丁,首顆高通量衛星中星16等通信衛星蓄勢待發,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張衡一號電磁監測試驗衛星以及實踐十三號等科學衛星也有望在2017年升空。

近兩年來,我國商業航天發展迅速。1月上旬,吉林一號靈巧視頻星03星將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加入吉林一號商業衛星組星。這也是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的首次商業發射。

2016年年底,我國0.5米級高分辨率商業遙感衛星——高景一號01組雙星升空。2017年,它們將迎來兩位小夥伴。屆時,4顆0.5米高分辨率光學遙感衛星完成組網,將實現全球任意地點每天重訪一次。

一年內,航天科工虹雲工程的首顆技術驗證星也將升空。該工程建成後,能讓用戶在世界任意角落接入互聯網。

觀察者網綜合科技日報、中新網、環球時報等報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