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用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全球首顆脈衝星試驗衛星

(2016-11-09 19:36:14) 下一個

中國用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全球首顆脈衝星試驗衛星

 

 

據央視新聞10日消息,今天(10日)早上7點42分,我國在甘肅省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一顆脈衝星試驗衛星。

該星屬於太陽同步軌道衛星,衛星入軌並完成在軌測試後,將開展在軌技術試驗,驗證脈衝星探測器性能指標和空間環境適應性,積累脈衝星在軌試驗數據,為脈衝星探測體製驗證奠定技術基礎。

資料圖:中國長征11固體燃料運載火箭

此次任務同時還搭載了4顆微納衛星,開展其他科學技術試驗。

這是長征係列運載火箭的第239次飛行。

 

 

中國天眼首要目標並非外星文明 盼尋脈衝星當星際導航

 

 

中國“天眼”。代傳付攝 平塘縣外宣辦供圖

中新網黔南11月6日電(記者 宋宇晟)今年9月,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麵射電望遠鏡(FAST)在貴州落成。其中,FAST尋找地外文明的目標頗為引人注目。尋找外星文明是否是FAST的主要任務?FAST的建成還有何作用?近日,兩位專家給出了答案。

FAST總工藝師王啟明表示,在FAST的科學目標中,確實“包括尋找地外文明”,“但是這並不是我們排在最前列的目標”。“排在我們最前列的目標是尋找脈衝星。”他說。

記者注意到,平塘國際天文體驗館對脈衝星進行了介紹。館內資料顯示,脈衝星是快速自轉的中子星,它能夠發射嚴格周期性脈衝信號。脈衝星的觀測研究不僅具有重要的物理意義,而且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在時間尺度、深空自主導航等方麵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為什麽要找脈衝星?王啟明說,脈衝星會不斷地發出脈衝信號,而這種信號非常穩定。“找到以後就可以應用於深空探測、星際旅行,可以起到導航作用。”

他舉例稱,“如果你要走到火星,或者走出太陽係,甚至走出銀河係,根本無法用地球上的GPS去導航,但如果能知道宇宙中很多脈衝星的位置,就可以通過它來定位、導航。”

他還指出,航天航空的精確定位也離不開射電望遠鏡。“如果我們發射飛船去火星,飛船在走的過程中隔一段時間就發一個脈衝信號回來,我們的中國‘天眼’就可以接收到這個信號,判斷它的位置,是否在正確軌道上。”

中國“天眼”夜景。平塘縣外宣辦供圖

此外,貴州大學物理學院教授、中科院國家天文台-貴州大學天文聯合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誌彬也告訴記者,人類在地麵建實驗室,高溫高壓強磁場都是很難實現的,而脈衝星的實驗條件非常極端,它“對人類認識極端條件下的一些物理現象也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國家天文台副台長、FAST工程常務副經理鄭曉年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除了觀測脈衝星,中國“天眼”的另一大科學目標是“巡視宇宙中的中性氫”。他指出,這可以“研究宇宙大尺度物理學,以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完)

 

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16-11/06/content_310223.shtml 

 

 

中國江蘇網10月26日訊  我國將在11月擇機發射全球首顆脈衝星導航試驗衛星(XPNAV—1),這顆衛星由深圳航天東方紅海特衛星有限公司研製。作為高精密度的無人航天器,人造衛星運輸要求可以用苛刻來形容。為了保證運輸過程中萬無一失,對於衛星運載箱的製作要求非常高。昨日,記者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獲悉,為了保證這顆衛星安全運輸,由中集揚州通利冷藏集裝箱有限公司為這顆衛星量身定做了衛星運載箱,目前已經交付。

    衛星運載箱啥模樣?

    “個頭”不大,有空調

    昨日,在中集揚州通利冷藏集裝箱有限公司的廠區內,記者看到了約三米高,兩米寬、兩米長的白色集裝箱,上麵印著中國航天深圳東方紅,外麵掛著空調,還有儀表盤。與廠區裏麵的碩大的冷藏集裝箱相比,無論是外形,還是“個頭”都小了很多。

    “別看它比其他集裝箱‘個子’小,團隊花了幾個月‘攻堅’才開發出來。”該公司項目經理王文達介紹說,衛星運載箱是為了確保衛星從總裝廠到發射靶場的公路運輸、鐵路運輸和空運萬無一失的包裝設備,要滿足衛星運輸過程中的減震、恒溫、恒濕、保壓的特殊運輸需求。

    “去年7月,我們與深圳航天東方紅海特衛星公司建立聯係,幫助其開發200kg以下級微型衛星運載箱。以前隻有國內極少數公司研製,我們之前在該領域也處於空白。”王文達說,公司雖然在冷藏集裝箱和建築模塊開發方麵在業內知名,但在高精密度儀器還是首次嚐試。

    “一開始連個圖紙都沒有,因涉及到機密,技術人員也隻看了一隻衛星運載箱。”王文達表示,相比普通的冷藏集裝箱,衛星運載箱的要求可以用苛刻來形容,對箱內強度、保溫、密封、防磁、減震、實時數據追蹤、汙染物等都嚴格要求。

    專業團隊研發3個月

    首隻衛星運載箱已交付

    “衛星是高精密度儀器,運輸過程中的要求很苛刻。”分管生產的袁總介紹說,運輸過程中,首先要保證衛星運載箱內做到減震、恒溫、恒濕、保壓。為此,公司特意抽調精英團隊,花費了3個月時間,就運載箱的使用條件、運輸條件討論,進行層層攻關,突破了強度、保溫、密封、防磁、減震、實時數據追蹤、汙染物、空運限製等設計、工藝障礙,確定了《衛星包裝箱設計要求》,並最終得到了客戶的肯定。

    “減震方麵,我們在包裝箱內為衛星做了一個減震平台,好比讓衛星睡在‘席夢思’上。”袁總介紹說,除了減震,衛星在運輸過程中,對溫度和濕度的要求很高。為此,衛星運載箱設置空調,保證箱內的溫度,大概要保持在20℃至25℃之間。

    “箱內潔淨度是十萬級,相當於醫院的手術室。”袁總表示,為了保證密封性,整個箱體是由箱蓋和底板組成一個密封空間,底板四周設置兩道膠條密封,確保箱體的氣密性,箱體設置高真空擋板閥,當箱內充入2000Pa的高純氮氣,保壓24小時,確保衛星運輸時精密儀器不被氧化。

    袁總介紹,之前做冷藏集裝箱,采用的是碳鋼材質,運輸衛星需要防磁,特意將材質換成了純鋁。在箱體外側設置有溫度、濕度、壓力的實時顯示裝置以及溫度控製裝置,並通過有線或無線的方式,實現數據信息的互聯網+。

    “上半年,我們發送了樣箱給對方後,對方很滿意。”袁總表示,樣品試製通過驗收,公司就抓緊生產,組織設計工藝團隊提前進行工藝驗證,花費了一個月時間,將第一隻樣箱交付到客戶手中,進行各項測試,並將測試數據及時反饋回公司。“目前,對方公司已簽訂6隻衛星運載箱訂單,剩餘的5隻也將在今年年底至明年年初交付。”    記者 居小春 文/圖

 

2016年10月19日空運至酒泉,11月用長征十一號火箭發射升空。

 

全球首顆脈衝導航試驗衛星將於下月擇機發射

來源:科學網 www.sciencenet.cn 發布時間:2016/10/14 9:56:30

中國探尋“宇宙燈塔”——解讀脈衝星導航試驗衛星

2016年10月13日 21:5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記者 張素

  X射線脈衝星因穩定有“宇宙燈塔”之稱。中國即將在11月發射全球首顆脈衝星導航試驗衛星,衛星的設計及製造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五研究院的專家13日在北京介紹最新進展。

  “星死燈不滅”

  脈衝星與“死亡”有關。在恒星耗盡核能以後,根據其質量及成分,遺骸分為三類:白矮星、黑洞和中子星。脈衝星屬於中子星,典型半徑僅有10千米、每立方厘米的質量高達10億噸,是除黑洞以外密度最大的天體。

  脈衝星“運動不止”,自轉周期在1.4毫秒至8.5秒間,相當於每秒旋轉上千次。脈衝星導航試驗衛星科學任務係統總設計師帥平對中新社記者說,半徑小、質量大、高速自轉,堪比“不倒陀螺”。

  脈衝星的兩個磁極各有一個輻射波束。當星體自轉時,磁極波束像“燈塔”一樣,掃過安裝在地麵或航天器的探測設備,設備接收到脈衝信號,再根據現代衛星導航的時間測距理論,就可以提供時間、速度、姿態等信息。

  帥平說,與以地球質心為時空基準點的衛星導航相比,脈衝星導航以太陽係質心為時空基準點,以脈衝星發射信號為天然信標——這既解決了導航衛星的壽命限製,也將減少航天器對地麵站的依賴。

  “天涯共此燈”

  美國在2004年率先提出脈衝星導航計劃。幾乎同時,中國航天專家也意識到脈衝星導航是航天“跨代”發展的顛覆性技術。2016年3月,已有10年攻關基礎的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獲脈衝星導航專用試驗衛星立項批複。

  帥平說,脈衝星在紅外、可見光、紫外、X射線等電磁波頻段都產生信號輻射,選擇“X射線”,是因其集中了脈衝星射線的絕大部分能量,易於小型化設備探測及處理。

  即將在11月發射的全球首顆脈衝星導航試驗衛星,總重僅240公斤,卻要上天解決三大難題。

  首先是“看得見”。該衛星攜帶兩種脈衝星探測器,準直型微通道板探測器以2400平方厘米的有效探測麵積見長;掠入射聚焦型探測器有口徑17厘米的聚焦鏡頭,效率更高。

  “如果發射升空後遙測信號正常,高能射線打在探測器上有響應,就實現了第一個目標。”帥平說,此前中國科學家從未真正“看見”脈衝星。若兩款國產探測器見效,未來將被做成“車載導航儀”嵌入其他衛星。

  其次是“測得準”,參照物為900多年以前宋朝天文學家記錄的蟹狀星雲脈衝星的超新星爆發。與祖先隔空“對話”、同觀“燈塔”,讓研究者覺得意義非凡。

  第三是“用得上”。科學家們想知道,在廣義相對論裏時空相連,大尺度的高精度導航還能否實現?

  “照亮未來路”

  X射線難以穿過地球稠密大氣層,所以X射線脈衝星導航係統無法直接對地麵進行導航。但這座“燈塔”照亮了人類未來的路:為近地軌道、深空探測和星際飛行航天器提供自主導航信息服務。

  在發射之後,帥平及其團隊要做大量工作:研製大麵陣數據庫型探測器和輕型化導航型探測器;構建若幹顆低軌道衛星組成的空間基準星座;構建滿足工程應用要求的脈衝星導航數據庫;構建天地一體的脈衝星時間基準係統。

  伴隨這顆試驗衛星的研製路,平均年齡不到31歲的研製團隊收獲頗豐,共申請了51項國家發明專利、11件軟件著作權等。薛力軍舉例說,中國微小衛星設計建造水平也進入新的階段,比如綜合電子組件一台單機功能相當於常規設計的6—8台設備,衛星載荷平台質量比也超過了48%,為科研工作起到示範作用。

  “這是值得我們托付終身的事業。”帥平說,引領航天技術創新發展的根本源泉是原始的基礎理論創新工作,他們也爭取在發射試驗衛星後5—10年內開展工程應用。(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