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國產潛艇救援船實現全電推進 能水下500米作業

(2016-10-21 08:53:55) 下一個

【環球網軍事10月19日報道 環球時報記者 郭媛丹】提及中國海軍的高速發展,外界往往首先想到的是龐大的航母、威武的大型驅逐艦……然而這些主力戰艦形成戰鬥力的背後,離不開各種“身懷絕技”的保障部隊。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北海艦隊某防救支隊擁有世界頂級技術的海上援潛救生平台和高科技搜尋探測裝備,還保持著載人深潛試驗的亞洲紀錄。不久前,《環球時報》記者與全軍唯一的海上防險救生支隊有了最近距離的接觸。

長島船可靈活地原地轉彎

2000年,俄羅斯“庫爾斯克”號核潛艇失事,艇上118名官兵全部遇難。這場災難給各國提出“援潛救生”的高難命題。同樣的難題也擺在北海艦隊的海上防險救生支隊麵前。該支隊是海軍唯一一支海上防險救生支隊,裝備有全軍最先進的援潛救生裝備,擔負全海軍各轄區援潛救生任務。

如今這個難題解決得如何了?《環球時報》記者跟隨該支隊的“明星船”長島船體驗了一次。今年夏季,長島船作為中國海軍編隊的一員,參加了美國主導的“環太平洋-2016”多國聯合軍演。該支隊政委劉長敏介紹說,這艘由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救生船裝備係統先進,采用全電力推進,實現了無級變速,可精準控製航速。讓人吃驚的是,憑借船上的側向推進器和全回轉主推,這個龐然大物竟能非常靈活地實現艦艇的前進後退、側移、原地轉向及在作業海區動力定位等操作。“在一次訪問某國靠碼頭的時候,對方看著長島船原地轉向,讚不絕口。”劉長敏說。

體驗過長島船對失事潛艇模擬救援打撈演習之後,《環球時報》記者對它的先進性有了直觀感受。隨船到達演習海域後,記者很快就有了第一個發現。與其他艦艇需要拋錨不同,依靠電力推進係統的長島船不需要拋錨等額外操作便能精確定位,在目標上方部署作業場,不但能節約時間,還可以避免對水下施救目標造成損害。

中國海軍長島船深潛救生艇吊放入水

深潛救生艇能水下500米作業

長島船上搭載有先進的援潛裝備,包括世界頂級的深潛救生艇、1000米作業遙控潛器等,具備搜索、定位和打撈、救援等綜合作業能力。

“在能見度幾乎為零的水下,施救最關鍵的是能不能找到;然後決定用什麽樣的方式進行救援。”隨船指揮的該支隊參謀長杜長餘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各種新型裝備顯然有助於盡快發現目標,比如多型側掃聲呐、圖像聲呐,還有水下機器人——遙控潛水器等。在側掃聲呐顯示屏上,布滿大小形狀都不同的圖案。掃測組組長於耀先介紹說,“這些圖形是各種水下物體,我們根據大小來研判出目標物,然後指引潛水員進行水下操作。”

某型深潛救生艇的列裝,使得中國海軍水下救援能力大幅提升。該深潛救生艇最大載人18人,作業深度500米。要知道,300米就是大多數作戰潛艇能承受的極限深度。這種救生艇擁有由6個螺旋槳組成的推進係統,使其在水下能自由調整姿態,與失事潛艇進行對接。《環球時報》記者在演習中看到,該救生艇吊放入水後,使用聲波定位儀和圖像聲呐判定失事潛艇方位。待救生艇抵達失事潛艇救生平台上方後,首先與失事潛艇救生平台對接,等與潛艇艇內的壓力平衡後,深潛救生艇下室艙蓋與失事潛艇救生艙蓋打開,二者連為一體,建立救生轉運通道,艇員順利通過通道進入深潛救生艇。

中國海軍長島船深潛救生艇吊放入水

航空救生分隊擅長中遠海域援救

使用深潛救生艇進行水下對接救援隻是一種救援方式,潛艇救援有很多種,例如機動型救生鍾對接失事潛艇也是一種施救方式。2006年9月,該支隊首次使用救生鍾在黃海某海域與“失事”潛艇對接成功施救,標誌著解放軍對潛艇實施救援的能力有了新的提升。自從1939年美國首次使用該裝置將33名艇員從72米深的失事潛艇中成功救出後,世界上還沒有哪個國家實際使用過這種方法。目前中國新型潛水鍾已通過340米的水深測試。

該支隊支隊長劉傑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對防救部隊而言,沒有平時戰時區分,隻要有情況,隨時都能出發。該支隊在黃渤海、東海、南海的不同海域均展開援潛救生訓練演練,具備對海軍所有型號潛艇極限深度實艇對接救援的能力。

隨著中國海軍現代化加速發展,作戰艦艇航跡由近海向深藍延伸,該支隊還組建了全軍首支航空救生分隊。劉長敏表示,現在海軍部隊的活動區域,僅靠艦船機動很難保證救援的時效性和成功率,而航空救生分隊能夠將援潛人員、裝備和物資快速、準確地投放至失事海域,把失事潛艇的最新動態傳回岸基指揮所和後續援救部隊,在中遠海援救行動中,能發揮關鍵作用。

中國海軍長島船深潛救生艇吊放入水

 

中國海軍長島船深潛救生艇吊放入水

 

 

中國海軍漢級改進型潛艇在海麵上航行的畫麵。

【環球網軍事10月20日報道】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10月18日報道,新華社10月16日援引海軍有關部門的話說,中國首艘核動力潛艇在服役40多年後退役。在進行去核化處理後,這艘潛艇被拖到青島海軍博物館的一個碼頭,將對外開放展覽。

根據《簡氏戰艦年鑒》,中國海軍目前仍在服役的核動力潛艇至少有10艘。

報道稱,這艘退役的核潛艇多半是中國海軍三艘漢級攻擊潛艇中的一艘,漢級攻擊潛艇很可能會在2020年前全部退役。

人民網北京9月1日電(邱越)據港媒報道,中國唯一建造核潛艇的渤海船舶重工集團近日宣布,一個新型總裝生產線室內船台近期落成,外界分析指出,生產線或將用於開建新型核潛艇。軍事專家在接受央視《今日關注》采訪時表示,港媒的報道未必完全不靠譜,中國的確可能會加快核潛艇的建造步伐,不過,中國無論是發展潛艇、還是發展核力量,其目的都是用於自衛。

報道曝光了新型總裝生產線室內船台車間內部畫麵,據軍事專家介紹,位於遼寧葫蘆島的渤船集團造船廠是中國唯一製造核潛艇的船廠,此次新增新型總裝生產線,顯示中國可能開始建設傳聞已久的新一代核潛艇,外界稱之為096型戰略核潛艇和095型攻擊核潛艇。

091型核潛艇(設計代號:09-I,北約代號“漢級”,英文Han-class)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研製的第一型核潛艇。

軍事專家尹卓表示,中國的造船能力在世界上非常領先,包括民用船舶領域中國的技術也是數一數二的,在這樣的工業基礎下,中國在核潛艇的建造方麵不存在絕對克服不了的技術難關,所以港媒的報道未必完全不靠譜,但消息是否屬實仍要以國防部和裝備發展部公布的消息為準,不過中國的確可能會逐步加快核潛艇的建造步伐。

另據媒體報道,今年早些時候,美國五角大樓公布了2016年度《中國軍事與安全發展態勢報告》。報告稱,在未來10年,中國或許將建造新型095核動力攻擊潛艇,該潛艇不僅能夠提高解放軍海軍反艦能力,還能提供更為隱蔽的對地攻擊能力。中國還將繼續生產094彈道導彈核潛艇,該艇裝備“巨浪-2”潛射彈道導彈,實現了中國首次可信的海基核威懾能力。目前,中國已有4艘094型核潛艇可供使用,在中國開始裝備下一代彈道導彈核潛艇之前,其服役數量還可能擴大到5艘。而中國下一代彈道導彈核潛艇——096戰略核潛艇或裝備“巨浪-3”潛射彈道導彈。

網上流傳的“巨浪-2”型潛射洲際導彈試驗照片

美國對中國潛艇發展向來給予了很高的關注,軍事專家滕建群表示,目前中國的戰略核力量還主要是依靠火箭軍在陸上部署,而海基核力量則一直非常神秘。如今,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已基本全部退役,港媒報道中提到的096型核潛艇可能就是我國新一代的戰略核潛艇,也是我國未來戰略核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型潛艇的隱蔽性、及其攜帶的戰略核武器的確能對相關國家構成了現實威脅,所以美國才會一直如此關注。不過,中國無論是發展潛艇,還是發展核力量,其目的都主要是用於自衛。

 

 

z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