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歐盟委員會計劃於2018年啟動10億歐元的量子技術項目

(2016-08-21 19:01:08) 下一個

【力星一號/LX-1】稀薄大氣科學實驗衛星在軌連續飛行,采集了全球範圍100公裏附近稀薄大氣原位溫度和密度數據,用於建立精確大氣模型。500公裏-->180公裏-->135公裏 【量子科學實驗衛星/QUESS/MOZI】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主導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目前已進入預定軌道,開始為期約3個月的在軌測試。平台和載荷各單機加電自檢已完成,正在進行衛星平台測試工作。

 

 

 

 

 

中國遙感衛星地麵站成功接收量子衛星“墨子號”數據

2016年08月18日 19:16:30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8月18日電(記者吳晶晶)記者18日從中科院獲悉,17日11時56分24秒,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所屬中國遙感衛星地麵站密雲站在第23圈次成功跟蹤、接收到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首軌數據。

  “墨子號”於16日1時40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它是中科院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專項首批科學實驗衛星之一,將使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麵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係。中國遙感衛星地麵站的密雲站、喀什站和三亞站負責承擔“墨子號”數據的接收任務。

  據介紹,“墨子號”首軌任務時長約7分鍾,接收數據量約202MB。經驗證,衛星數據質量良好。這些衛星數據已實時傳送至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中國遙感衛星地麵站負責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地麵接收係統的建設和運行工作,已經形成我國南-北-西地理布局的近地空間科學衛星接收站網。“墨子號”是繼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實踐十號衛星之後,我國空間科學衛星係列的第三顆衛星。今後,地麵站還將陸續承擔我國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等後續空間科學衛星的數據接收任務。

 

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長記

  一、工程研製曆程

  2011.01—2011.12(深化論證階段)

  完成科學目標凝練、有效載荷遴選、工程方案深化論證。

  2012.01—2012.11(方案階段)

  完成關鍵技術攻關,明確衛星的總體技術方案,完成衛星初樣設計,火箭、發射場、測控、地麵和科學應用係統確定方案。

  2012.11—2014.12(初樣階段)

  完成結構熱控星、電性星、鑒定星研製與試驗,完成正樣設計,完成初樣階段各大係統的技術對接。

  2015.01—2016.06(正樣階段)

  完成正樣星箭研製,完成正樣階段各大係統間技術對接,各係統做好執行任務準備。

  2016.06—2016.08(測發階段)

  工程各大係統具備執行任務條件。

  二、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大事記

  2009年12月空間科學先導專項參加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實施方案評議會,並在16個建議專項中名列前三名。經中科院黨組會審議,確定為擬於第一批啟動的專項之一。

  2010年3月31日國務院第105 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中科院“創新2020”規劃,由中科院組織實施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

  2010年9月25日中科院組織召開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谘詢評議會。空間科學先導專項作為8 個候選專項之一參加並通過了專家谘詢評議。

  2010年10月28日空間科學先導專項實施方案通過空間科學先導專項實施方案論證評審。

  2011年12月14日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項目完成立項綜合論證。

  2011年12月23日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工程啟動暨動員會在京召開,標誌著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正式進入工程研製階段。

  2012年12月10日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工程方案轉初樣研製階段動員會召開,標誌著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工程正式轉入初樣研製階段。

  2014年9月1至3日中科院發展規劃局組織召開空間科學先導專項中期檢查專家評審會,專項順利通過中期檢查。

  2014年12月30日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通過初樣轉正樣階段評審,正式轉入正樣研製階段。

  2015年12月6日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係統與科學應用係統完成星地光學對接試驗,驗證了天地一體化實驗係統能夠滿足科學目標的指標要求。

  2016年2月25日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工程完成大係統聯試。

  2016年4月11日運載火箭完成出廠評審。

  2016年8月16日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新華社甘肅酒泉8月16日電題:歐洲10億歐元布局就為了趕上中國這個——“永不被解密”的量子通信
  新華社記者 徐海濤、周琳
  最開始,人類結繩記事;然後,我們用語言和文字溝通;再後來,手機、網絡成為必需品。信息傳輸,早已從如何傳輸,走入了“如何安全傳輸”的年代。而在這場比電影更精彩的現實大戲中,有兩個人貢獻了兩幕高潮。
  斯諾登說,有人在監聽。
  潘建偉說,他們聽不懂。
  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的發射成功,有望讓量子通信真正進入廣域傳輸時代;其“測不準”“不可克隆”等特性,使得其傳輸的信息在理論上永不會被解密。
  不過,發射衛星隻是一個起點,在“宏偉量子大廈”中,量子京滬幹線正在飛速搭建,天地一體的廣域量子網絡倚馬可待,市場應用不斷突破。在第二次“量子革命”中,中國正在領跑。
  十年磨劍,量子通信從“三點一線”走到“洲際傳播”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杏林苑和濱湖新區……2008年10月,這三個合肥市內本不相幹的點,因為一次實驗連接在了一起。它們仨因為組成了三節點可擴展的量子通信網絡,實現了全球首個量子保密電話係統建設,而被永久載入史冊。
  隨後,五節點,四十六節點,合肥、濟南城域網,“京滬”城際網……量子通信網在不斷擴展。將近十年後,隨著量子衛星的發射成功,量子通信網絡真正可能升至“廣域”“洲際”傳播,為信息保密傳輸畫上了“天地一體”的注腳。
  提起量子通信這一“永不被解密”的安全傳輸方式,很多人覺得晦澀,而記者采訪了解到,這一技術已經在市場上得以產業應用。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為技術依托的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把量子通信帶到了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以量子密碼通信終端設備、網絡交換/路由設備為核心的量子信息安全係統整體解決方案。
  目前,工商銀行、北京農商行等多家銀行率先試用了量子通信加密技術。作為首批用戶之一,工商銀行數據中心(北京)網絡部總經理任長清曾在接受采訪時介紹,現在工行試點的部門,就是通過國盾的量子加密技術,將數據從數據中心傳輸到同城的另一個機房內。“從理論上講,通過設備產生量子密鑰,再對數據進行加密傳輸,是不會被竊取的,這對金融數據傳輸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將在今年年底貫通的量子京滬幹線,總長2000多公裏,建成後,目標應用於軍事、金融、政務等領域信息的安全傳輸。金融機構、媒體、大型企業,都可以成為量子通信的用戶。
  競爭加劇,“第二次量子革命”我們如何領跑?
  量子信息技術方興未艾,這一領域的國際競爭也在不斷加劇。今年以來,歐美紛紛提出“第二次量子革命”計劃,加大基礎研究和產業發展方麵的投入。
  今年3月,歐盟委員會發布《量子宣言(草案)》,計劃於2018年啟動10億歐元的量子技術項目。其中在量子通信方麵,規劃5年內突破量子中繼器核心技術,實現點對點安全量子通信。10年內實現遠距離量子網絡、量子信用卡應用等,目標融合量子通信與經典通信,“保衛歐洲互聯網安全”。美國更是將“量子躍遷”作為“6大科研前沿”之一,認為人類正站在下一代量子革命的門檻上,量子力學正在導致變革性技術,必須加大投入促進交叉性基礎研究。
  在中科大上海研究院,張強教授告訴記者,他受邀參加了今年5月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歐洲量子會議,這次會議上有參會者明確提出,歐洲要成為世界量子技術發展競爭中的領導者,並提議建設類似於中國“量子通信京滬幹線”的項目。
  發射全球第一顆量子通信衛星,無疑確立了我國在國際量子通信研究中的領跑地位。根據我國量子通信發展規劃,量子衛星發射以後,今年底建成“量子通信京滬幹線”,國內初步形成廣域量子通信體係。到2030年左右,中國率先建成全球化的量子通信網絡。
  今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也為量子通信的實用化勾勒了藍圖。其中提出,加快城市群主要城市域量子通信網構建,建成長三角城市群廣域量子通信網絡。積極建設“量子通信京滬幹線”工程,推動量子通信技術在上海、合肥、蕪湖等城市使用,促進量子通信技術在政府部門、軍隊和金融機構等應用。
  “我們的打算是在未來十年內,形成天地一體的全球化量子通信基礎設施;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和下一代國家主權信息安全生態係統;構建基於量子通信安全保障的未來互聯網,也就是‘量子互聯網’。”潘建偉說。
  把握先機,讓產業應用走得更快更健康
  據了解,我國目前在全球量子通信競爭中能處於領先地位,一方麵得益於國家對量子信息領域發展的高度重視,同時也依靠科研工作者取得的一係列重大突破。
  然而作為一項新興技術,即使技術積累和產業化方案都更成熟的我國,也同樣麵臨著市場培育的困難。目前我國量子通信產業的主要應用在軍事方麵和政府部門,商業市場的接受度還有待提高。
  “保密傳輸是減少損失,而不是帶來價值,或者說它帶來的價值是隱性的,用戶很難顯性察覺得到。”科大國盾量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何煒說,目前絕大多數合作夥伴都是在政府部門指導下,示範使用產品,真正花錢購買、進入商業化還需要一定的市場培育時間。
  記者調研也發現,雖然量子通信產業化還在初期,一些“山寨”公司已經開始借量子的名頭,為了提升股價或盡快上市,甚至隻是買了兩套設備,就拿著正牌企業的資料和PPT到處宣講,炒作自己的量子概念。這些企業的不良行為,將會影響量子通信產業化的正常推進。
  業內人士認為,應盡早啟動國家量子科研重大專項、組建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以保持我國的量子科研優勢地位,推動量子通信加速形成產業化。
  “我們希望能和運營商、廣電係統等一起去推進網絡的建設。這不能閉門造車,而是要合縱聯盟,合作夥伴中有用戶、網絡運維方、雲服務器提供商、設備供應商等。基礎設施的加快推進,是未來走向產業化的必經之路。”何煒預計,量子通信產業在五年內會爆發式增長。

 

量子通信骨幹網布局   對於建立一個完整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體係而言,籌備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的同時,地麵上的量子通信幹線布局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   按照計劃,由中科大牽頭的“京滬幹線”下半年將建設完成。作為全國首條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絡,“京滬幹線”總長2000餘公裏,從北京出發,經過濟南、合肥,到達上海。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整個項目建設分為量子設備定型、室內聯試階段以及工程建設和應用示範階段等三個階段。   “如果這條線(京滬幹線)建得很成功,在通過國家密碼局等相關安全部門檢測後,我們相當於懸賞,請大家來攻。”潘建偉曾在中科院與阿裏巴巴合作成立“中科院-阿裏巴巴量子計算實驗室”的發布會上表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