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魂 先鋒行
器器薄翅會乘風
——記中航工業成都所“翼龍”Ⅰ通用平台“小蜜蜂工作隊”
本報通訊員 李鋒 楊柳
2016-08-02 09:17:23
2014年12月,以新研“輕質量、低成本”的“翼龍”複材機為契機,成都所強度部成立了集氣彈、係統與動強度、機體強度、疲勞強度、強度頂層設計等多專業組成的聯合設計團隊,旨在打破常規模式,采用新的設計理念,運用新的設計方法,力爭設計一款“輕質量、低成本”、在市場上有競爭力的複材飛機。聯合設計團隊被正式命名為“小蜜蜂工作隊”。
“小蜜蜂工作隊”自成立之初,就致力於打造一支精悍“特種部隊”。在方案設計階段,工作隊8~10位主要成員均是強度專業骨幹,大多為工作10年左右的年輕人。工作隊積極發揮年輕團隊的創新思維、查新及學習能力,還邀請各專業的主任師作為技術顧問,充分利用老專家的技術能力及工作經驗,達到優勢互補。
在完成方案設計後,初步/詳細設計階段又補充了新鮮血液,包括2015年入所的複材專業新生力量,以及具備一定工作經驗的年輕人加入工作隊,為“翼龍”Ⅰ通用平台的發圖做好了戰鬥力準備。
成功設計出“翼龍”Ⅰ通用平台,需要轉變思想、大膽創新。“小蜜蜂工作隊”在研製過程中不斷探索,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
工作隊加大對方案設計階段工作的投入,此階段是決定飛機重量、成本、維護性等要素的重要階段。工作隊加強國內外先進設計理念的搜集和學習,對新思想不說“NO”。針對“翼龍”Ⅰ通用平台的特點,在載荷等輸入條件、強度設計準則等頂層設計方麵,進行全麵梳理,結合“翼龍”Ⅰ的實際使用情況,對總體載荷、起落架載荷的條件進行多輪研討,力爭設計的載荷最適合飛機;在強度設計準則及設計方法方麵,基於以往設計經驗,勇於突破,比如在複材穩定性方麵大膽嚐試複材後屈曲設計,在方案設計初期尋找最優傳載結構布置。
全複材無人機瞄準的是國際市場,要到達國際水平,既需要充分利用專業內資深專家的技術經驗,也需要引入國內外複材設計各類專家的設計理念及新技術。
2015年7月,國外知名教授來成都,和“小蜜蜂工作隊”的工程師們麵對麵交流。教授的精彩授課,讓大家在學習中深入了解了複材的相關知識,打開了一扇窗戶。在後續的工作中,工作隊持續邀請國內複材設計專家、製造專家進行培訓、交流,既為現型號的研製集智聚力,也培養了一批從事複材設計的工程師。
“小蜜蜂工作隊”自成立之初,便秉承著創新、突破的拓荒者精神,鼓勵團隊成員持續創新,並且具有接受失敗的勇氣。所領導的一句“大膽地幹,允許失敗”,使團隊輕裝上陣,敢於嚐試,在強度設計準則上實現了突破;進行了多輪方案布局迭代設計,尋找最佳的翼身連接方式,為輕重量設計打下了基礎;完善細化了強度設計指南。
工作隊經過整合資源,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精幹高效的小團隊。組建初期,工作隊參照有人機的研製,按零件分工,每人負責一個或少數幾個零件,牽扯的人員比較多。後來他們根據無人機零件規模小、結構相似度高的特點,在方案設計階段,頂層文件、機身布局、翼麵布局、起落架載荷各由一位工程師進行攻關,在初步/詳細設計階段,將相似結構盡量糅合給一位工程師,減少分析量,避免多人重複做同樣的事情。由此,團隊人數減少了50%以上,工作效率有效提高。
工作隊運作相對較獨立、自由,沒有過多的外部幹預。團隊內部給了成員很大的自由發揮的空間,激發大家的創新潛力。借鑒“臭鼬工廠”的經驗,精簡案牘工作,讓團隊成員專心於技術工作,縮減強度報告數量。團隊融入了部分新同事,讓沒有受既成工程思維浸染過的年輕工程師,在這樣一個自由、創新的團隊中,打上新的烙印,也傳承了技術及創新思維。
小小微軀能負重,器器薄翅會乘風。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分析工作,工作隊逐步形成了“全複材飛行器結構強度設計技術帶”和“具備全複材結構設計能力的人才培養之路”。這“一帶一路”,為複材結構飛行器的強度設計積累了相關技術,為複材結構設計培養了一批具備一定能力的人才,為型號的研製以及未來複材結構更大範圍應用打下紮實的基礎。
http://www.cannews.com.cn/epaper ... story/10688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