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8100萬科技工作者踐行創新驅動戰略掠影 2016-06-08光明日報

(2016-06-12 15:15:01) 下一個

根據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統計,我國目前共有科技工作者8100萬人,全世界排名第一。他們的力量匯聚起來,掀起中國創新發展前沿陣地的最高...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3年底,中國“科技工作者”總數達到7000萬人,其中有近39%女性工作人員。

8100萬科技工作者踐行創新驅動戰略掠影

更新時間:2016-06-08 來源:光明日報

 

 

在創新創業的洪流中

——8100萬科技工作者踐行創新驅動戰略掠影

  當李讚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觀察抗幹擾通信試驗數據的時候,何少華可能正在浙江海鹽的秦山核電站小心翼翼地從深水池裏拉起裝著核電燃料的“籃子”,而尼瑪次仁也許正在西藏的曲水縣教村民科學種植鬱金香。大學教授、高級技師、農技師是他們三人各自的職業。這三個可能永遠不會有交集的人,卻因一個共同的身份——科技工作者,而同時出現在人民大會堂。根據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統計,我國目前共有科技工作者8100萬人,全世界排名第一。他們的力量匯聚起來,掀起中國創新發展前沿陣地的最高浪潮。

  在幸運的時代爭做5%的高精尖人才

  當步入人民大會堂時,李讚不免想起了2001年她留校時的情景。那一年,她向學校借了閑置的教室當實驗室,在拚起的乒乓球台上鋪一塊布權作工作台,又向學校借了30萬元的經費,站穩在了科研生涯的起點。

  那一年,中國的神舟飛船初起步,還不能載人的“神舟”二號剛完成任務;我國首度給科學家頒發國家最高榮譽,吳文俊、袁隆平兩位老人獲得了第一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十五”科技發展規劃、“863計劃”剛剛確定,正要全麵啟動。

  15年過去了,今年41歲的李讚已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學術帶頭人、博士生導師。她主持研製的跳頻抗幹擾通信芯片正在為我國的衛星、艦船提供安全穩定的數據傳輸。對於從事科研工作,如今身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又曾獲得中國科協頒發的中國青年科技獎等多項榮譽,李讚覺得自己“是比較幸運的人。”因為“從事了一個比較重要的研究方向,而自己的工作也能得到認可。”

  2015年的一組統計數字顯示:我國全社會研發支出達14220億元;國際科技論文數量居世界第2位;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5.1%,國家創新能力世界排名提升至第18位。這一年,藥學家屠呦呦站上了諾貝爾獎的領獎台,中國人原創的青蒿素拯救了千百萬人的生命;賴遠明團隊成功解決青藏鐵路修建中“無法攻克的世界性凍土難題”,創造了“天路”奇跡;裴端卿團隊發現了細胞在結構上“返老還童”的關鍵機製……我們的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科技成為重要支撐。

  李讚是“幸運”的,她所處的也是一個幸運的時代,正因如此,才有無數和她一樣的科研人才得以開拓創新,奮力進入“5%的高精尖人才”行列。而為了讓青年科研人員“得到認可”,中國科協每兩年評選一次“青科獎”,自設立至今,14年來已經有1396人獲獎,其中有115人當選院士,80%成為學術和技術帶頭人。

  工匠精神就是讓所有人心裏踏實

  在浙江海鹽秦山核電站,從中國科協九大代表何少華的辦公室望出去,一個圓柱形的白色建築近在眼前,這是被稱為“國之光榮”的我國第一座大陸核電站——秦山核電站一期。何少華1995年從南京工業學校機械製造係畢業,懷著對自己技能的不自信,他來到了秦山核電站核反應堆本體檢修的重要崗位上。那時,他在心裏嘀咕:“我隻學了基礎的機械理論,核反應堆這個‘高級主兒’,我能伺候的了嗎?”

  在那一年,我國核電發電總量為128.3億千瓦時。到如今20年過去,秦山核電站所在的海岸邊,又有新的四組核電機組已經基本建成,很快就將投入使用。而在2014年時,我國的核電年發電量已達到4458.61億千瓦時。

  已是高級技師的何少華將數萬個零件記得爛熟於心,“伺候”核反應堆得心應手。即使不在現場,僅憑電話裏幾句描述,他也能夠判斷出在放置核燃料的深水池裏,掉落的那個腕表大小的異物究竟是何物,並很快排除故障,節省檢修成本好幾千萬。

  由他主持編製的核電維修標準也即將出爐。他雖然不太說得出工匠精神的含義,但卻認準了“必須牢牢把握核級設備所特有的專業性、獨立性和特殊性,建立起我們自己的核心技術體係”這個死理,練就一身神乎其技。在秦山核電站,有他在,所有人心裏就都踏實了。

  在全國的企業中,像何少華這樣的技術能手還大有人在,根據中國科協的統計,全國每年參與旨在鼓勵企業科技人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講、比”活動的企業有近3萬個,參與人數約200萬人次,來自企業技術能手的合理化建議已經實現經濟效益約180億元左右。此時,華為、聯想、中興等一大批企業已步入全球高技術行業領先者行列,在2015年,我國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1%。

  村民們“科技在手,心裏不慌”

  尼瑪次仁說,在他離開西藏趕赴北京參加中國科協九大會議時,紅的、黃的、粉的、白的……五彩繽紛的鬱金香在拉薩市曲水縣才納鄉開得正豔。

  然而,在2006年他來到曲水縣擔任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時,盡管這裏農業種植“整體良好”,但仍存在僅種植青稞等普通農作物,缺乏特色產業和經濟作物,農民收入不高的現實問題。那時,農技站除了他以外,再沒有專業技術人員。

  那一年,我國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587元。而現在,這一數據的最新統計結果是11422元。尼瑪次仁的站裏又增加了兩個農學專業的技術員。同時,全國的農技服務隊伍也在不斷擴大,截至2015年底,在中國科協備案的農技協已經達到11萬個,1487萬家農戶都成為其會員。中國科協還計劃到2020年,再重點打造4000個產業聚合型農技協,推動全國50%的鄉鎮成立農技協聯合體。袁隆平培育的高產量“超級水稻”、劉秉華的矮稈抗病蟲抗倒伏“矮敗小麥”等等成果,都通過這些農技協推廣到農田裏。

  如今,在尼瑪次仁的努力下,曲水縣才納鄉以瑪咖育苗為主,鬱金香、葡萄、藏紅花、藏邊大黃等共同發展的特色農業格局已經形成。“在這兒打工,每天能收獲100元,技術好的收入更高。”尼瑪次仁說,有了現金收入,村民積極性也更高了。“以前大家是‘手中有糧,心裏不慌’,現在是‘科技在手,心裏不慌。”

  從實驗室到田間地頭,從宏觀到微觀,一個個科學家及其團隊的努力和付出,讓一個個創新成果逐步變成應用、一台台儀器或關鍵部件研製成功、一個個生產技術細節得以改進躍升,為現實生產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該滿足嗎?不,我們仍將進取!

  (光明日報記者 詹媛)

 

2015年,華南理工大學女大學生占總學生數量的40%。

“在科學的世界裏,要想實現目標,需要發揮聰明才智或讓思維自由翱翔;這種科學魅力,是你在任何地方都無法體驗到的,”曾在康奈爾大學深造的生物教授李蓬說道。

國務院曾發布過關於性別平等的白皮書,據白皮書顯示,2014年,女大學生占大學生總人數的52.1%,研究生中有51.6%女研究生,高等院校博士生中有36.9%在讀女博士。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3年底,中國“科技工作者”總數達到7000萬人,其中有近39%女性工作人員。

金鳳(音)是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的一名女研究員,她是電磁場與微波技術領域的專家。在她工作的部門,四分之一研究員都是女性。據她介紹,前些年,部門竟然不給女研究員提供研究項目的必需用品。

“早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女員工不可能與男同事一起出差。因為,一些地方甚至連個女廁所都沒有,”金說。慶幸的是,現在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金感歎道,盡管物質條件和硬件設施更新迅速,人們的思想和習慣卻很難改變。“一些人認為,女性不適合科技崗位,理由是女同胞們通常比較感性,但人們卻遺忘了另一個事實,即女性特別注重細節。”

然而,從國際水平看來,中國在吸收有潛力的女科學家方麵並未占據世界領先位置。2015年10月,南非科學院發布了一則調查報告,這是迄今為止在全球範圍內有關“科研機構和性別關係”最全麵的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在69個國家科研機構中,僅有12%女性科研人員;女性科研人員比例在數學和工程領域分別低至6%和5%。

在南美和非洲國家科學院,女性科研人員數最多,比例高達19%至27%。歐洲國家和美國女性研究員比例排名居中,這些國家的科研院裏約有10%以上女研究員。

中國盡管擁有一大批女大學生和女研究員,但在上述調查中依舊排名靠後,國家頂級女研究員僅占研究員總數的6%。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誌珍稱,這一現象普遍存在的原因,不在於女性能力不足或智力不夠,而是因為,女性“往往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社會、文化)影響”。

王誌珍說,高校中的女大學生數量很多,相比之下,女教授僅有8%到10%,而負責國家研究項目的女教授隻有區區5%。

如今,中國女科學家既要尋覓到善解人意的伴侶,又要找到支持她們的工作環境。這對她們來說,似乎依舊不那麽簡單。

(譯者:杜馨樂 編輯:齊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