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和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獲悉,5月31日上午10時57分,資源三號02星首次開機成像並成功獲取影像圖,包括前、正、後視全色和多光譜影像,覆蓋黑龍江、河北、內蒙古、天津、山東等地區。首批影像圖圖像清晰,色彩豐富,質量優良。 中國科學院密雲站成功捕獲並接收02星三軌約120景影像數據,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衛星測繪應用中心和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聯合處理,製作了輻射校正、傳感器校正、係統幾何糾正、正射糾正等基礎測繪遙感影像產品和紅綠立體影像、數字表麵模型等高級測繪遙感產品。後續,資源三號02星還將開展星地一體化指標測試和地麵係統測試等工作。測試期間,資源三號02星牽頭主用戶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及其他用戶部門,將利用衛星獲取的數據,開展衛星圖像質量和應用評價。 資源三號02星是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防科工局的大力支持下,列入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發射的首顆衛星,充分繼承了01星技術狀態,采用一步正樣研製並進行適應性改造。經初步分析,02星首批影像的幾何和輻射質量達到01星水平,其中影像前後視立體影像分辨率由01星的3.5米提升到2.5米,實現了2米分辨率級別的三線陣立體影像高精度獲取能力,為1:5萬、1:2.5萬比例尺立體測圖提供了堅實基礎。雙星組網運行後,將進一步加強國產衛星影像在國土測繪、資源調查與監測、防災減災、農林水利、生態環境、城市規劃與建設、交通等領域的服務保障能力。
|
激光測距儀
國家首台對地觀測激光測距儀,這次主要是驗證太空適應能力。最高精度15厘米。
三線陣相機
正視相機對地垂直成像,前、後視相機則像人的兩隻眼睛通過不同角度對地麵同一物體成像,最終通過圖像融合實現3D成像。2012年的01星三線陣相機突破了高精度傳輸性測繪相機多項關鍵技術,02將前、後視相機的地麵像元分辨率由3.5m提高到2.5m。
多光譜相機
每個物體都有自己獨特的光譜屬性,任務是采集被觀測物的光譜特性。地麵的技術人員利用遙感應用技術分析這些光譜“DNA”,並就此確定被觀測物體的物理屬性。三線陣看到的是一片茫茫大地,而多光譜相機不僅能區分出海洋、森林、農田等,還能聚焦某一塊區域,從采集的光譜數據中讀出農田產量、植被數量,以及水汙染程度等具體狀況。
記者:資源三號後續衛星接替情況如何?“十三五”期間,測繪衛星的規劃與布局是怎樣的?
李朋德: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國家局將陸續啟動資源三號03/04星、高分七號02星等多顆衛星的立項工作,我國將逐步構建係列比例尺光學測繪衛星星座,為高精度測繪遙感提供長期、穩定、連續的自主衛星數據源。爭取到2020年,
一是構建我國1:5萬至1:1萬光學立體測繪衛星星座,加快資源三號03/04、高分七號、高分多模等衛星的實施進程,實現長期在軌穩定業務化運行。
二是加快發展我國自主的幹涉雷達衛星,形成海陸觀測快速重訪和幹涉測量能力,支撐1:5萬至1:1萬全球數字高程模型數據獲取以及高精度地表形變監測。
三是加快建設陸地生態係統碳監測衛星,推動衛星激光測高數據的行業應用。
同時積極謀劃超高分辨率光學、激光測高及重力等測繪衛星建設。
資源三號01星和02星均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資源三號衛星總設計師曹海翊表示,資源三號衛星在多個技術指標上都與國際同類衛星最高水平相當,是“中國智造”精品。
2015年10月,《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正式批複。此次發射升空的資源三號02星,是規劃批複後的首顆業務星。衛星重約2.7噸,主要載荷三線陣相機和多光譜相機,並搭載了一台激光測距儀。
曹海翊介紹說,作為業務星,資源三號02星是在科研星的基礎上,根據用戶的需求變化以及資源三號01星在軌運行的經驗研製的。與資源三號01星相比,它具有更高的立體影像分辨能力,分辨率由之前的4米左右提高到了2.5米,極大拓展了衛星影像的地物分辨能力,可以為各類測繪產品提供更豐富的原始資料影像。同時,資源三號02星重新設計了多光譜相機的安裝結構,使得多光譜影像與全色影像融合效果更加優異。
“為進一步提升衛星影像的高程測量精度,資源三號02星搭載了一台激光測距儀,通過主動測高方式,將衛星的高程測量精度從5米提高到1米。”曹海翊說。
我國首顆民用高分辨率立體測圖科研衛星資源三號01星於2012年初成功發射,至今已穩定在軌運行4年5個月,衛星影像清晰、圖像品質優異,立體影像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截至目前,資源三號01星已實現我國陸海全境麵積約98%以上的有效覆蓋,為我國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更新、地理國情監測、“天地圖”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等國家重大測繪工程,發揮了核心數據源的重要作用。
“資源衛星三號為地礦、水利、農業、林業、環保等行業用戶提供了大量影像。同時,向其他國家提供了高質量的影像產品。中國衛星成為全球對地觀測係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打破國外商用衛星的價格壟斷。”曹海翊說。
資源三號02星於2012年6月開始研製,2015年2月完成研製生產和係統集成測試《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規劃(2015-2025年)》的首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