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外交政策》美國海軍教授文章:“國際象棋如何解讀世界和預測大國興衰

(2016-02-06 16:30:46) 下一個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站刊登美國海軍研究生院防禦分析學教授約翰·阿爾奎拉(JOHN ARQUILLA)文章:“國際象棋如何解讀世界和預測大國興衰(How Chess Explains the World And predicts the rise and fall of nations)”。文章從國際象棋的視角解讀世界大國發展走勢,角度新穎別致。

  有時藝術是對生活的模仿;有些遊戲也是如此。國際象棋尤其如此,許多世紀以來與大國政治的相似之處比比皆是,不可思議。國際象棋發源於亞洲次大陸,傳至波斯(國際象棋中的“將殺”一語是波斯語“沙馬特(shahmat)”的譯音,意即“國王死了”),但國際象棋真正廣泛傳播起始於公元7世紀的阿拉伯征服時代。長期以來國際象棋遊戲結構和規則在穆斯林世界基本保持不變,而傳入基督教國家後卻不斷有創新。

  最大的變革發生約500多年前的西方世界,穆斯林的“維齊爾”(首相)被重新命名為“王後”,其行棋方向更靈活、可以走的更遠。學者瑪麗蓮·亞洛姆在妙趣橫生的《國際象棋“王後”誕生記》一書中指出,這也許是對阿基坦的埃莉諾(1122年—1204年,曾先後嫁給法國國王路易七世和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等中世紀顯赫王後的寫照。這個被重新命名的棋子融合了“車”和“象”的威力,其影響從棋盤的中央延伸到64格近一半範圍,較之原來的“維齊爾”(首相)更顯威力無窮。

  幾乎與此同時,載有重型火炮的遠征艦船開始出現,預示著西方即將主宰世界。穆斯林大國從未真正效仿這一革新,它們未能像西方那樣賦予穆斯林的“維齊爾”(王後)更大的實權。此際,真正的競爭在歐洲大國之間展開。在曾遭受穆斯林帝國幾個世紀占領的西班牙人中出現了16世紀西方最早的國際象棋大師,最出名的是魯伊·洛佩茲,西班牙開局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西班牙人同時還打造了第一個縱橫世界的帝國。

  然而,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法、英兩國不僅國際象棋高手如雲,而且同時在陸地和海洋挑戰並超越西班牙。法國人無疑因鄰近西班牙而研究起國際象棋來,而英國人則從挪威海盜那裏學會下國際象棋,著名的12世紀劉易斯島國際象棋棋子是用海象牙製造的,“車”采用了挪威海盜中的“暴徒”形象。

  法、英爭雄格外激烈——在國際象棋上如此,在世界各地亦同。法、英兩國不僅動用軍隊在亞洲次大陸、北美及世界其它地區爭鋒,而且其國際象棋大師也在棋盤上較量,雙方均為頂尖高手,實力旗鼓相當。

  早在拿破侖叱吒風雲前幾十年,法國在國際象棋上就出現了一位拿破侖式的風雲人物,即稱著名的菲利道爾,但1795年菲利道爾逝世後,法英兩國再度勢均力敵。而經過滑鐵盧一役,隨著國際政治邁入“英國治下的和平時代”,英國人霍華德·斯湯頓戰勝法國人皮埃爾·德·聖阿芒,從此標準的國際象棋比賽用棋即以斯湯頓的名字命名,稱“斯湯頓國際象棋”。

  1843年的比賽被看作是非正式的第一屆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英國人對此歡欣鼓舞,把斯湯頓的11比6的出色戰績看作是對大英帝國及其世界領袖地位的確認。然而,這一榮光很快就褪色。1850年以後,斯湯頓竭力躲避同與美國神童保羅·摩菲一決勝負。摩菲像博比·菲舍爾一樣,是一位天才棋手,當然,兩人瘋狂程度也可以說不相上下。

  如果說摩菲代表美國作為國際象棋強國和世界大國的崛起,那麽德國和奧地利的狂熱則有過之而無不及。講德語的人(其中多為猶太人)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一直穩穩地高坐在國際象棋世界冠軍的寶座上,其頂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納粹德國隊奪得了在阿根廷舉行的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冠軍。

  自1927年至1945年,俄羅斯流亡者亞曆山大·阿廖欣除一段短短的間隔外,一直保持世界冠軍頭銜,他在戰時為第三帝國下棋並在德語版的《巴黎日報》發表令人發指的反猶文章,高談“雅利安國際象棋”的戰鬥精神,歡呼德國方式在世界上的所向披靡。大錯特錯!

  阿廖欣在生命的最後時光收回前言,他於1946年逝世,這標誌著俄美之間國際象棋爭霸戰揭開序幕,其激烈程度與冷戰難分伯仲。蘇聯的特級大師們總體上占據上風,但1972年美國棋手鮑比·菲舍爾橫空出世,奪走了蘇聯人所把持的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寶座——這為蘇聯體製最終崩潰投下了陰影。

  但隨後博比·菲舍爾陷入瘋狂,俄羅斯人回光返照,再度稱雄。盡管如此,蘇聯後期最偉大棋手的加裏·卡斯帕羅夫過去和現在都是一名持不同政見者。隨著蘇聯解體,其國際象棋輝煌不再、優秀棋手流散世界各地。

  一些蘇聯高手移民美國,為美國國際象棋發展注入新鮮活力。但後冷戰時代,美國國際象棋主要發展應歸功於矽穀高新技術突破,即IBM的“深藍”超級計算機。1997年,“深藍”驚險戰勝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這似乎標誌著美國實力將主要以高新技術指標來衡量,並通過高新技術予以實施。但也許,並不盡然。“深藍”獲勝之後隨即引退,一如當年斯湯頓竭力躲避同摩菲較量,與此相對應,一般美國人反幹涉主義的思潮上升,而競選上台的領導人對此也許還缺乏意識。

  無論美國走上什麽道路,顯而易見的是,老布什在1991年取得“沙漠風暴”行動重大勝利後所構想的美國主導“新世界秩序”並不存在。與此相反,21世紀的政治風雲變幻,既有印度等新興大國崛起,也有俄羅斯等老牌帝國回歸。這個潮流也清晰地在國際象棋領域反映出來,現任國際象棋世界冠軍阿南德是印度人。在英國人薇拉·門契克於1944年因納粹“V”型飛彈襲擊而英年早逝後,女子世界冠軍桂冠一直由蘇聯人所保持,直至冷戰結束。自此以來,中國四人奪得女子世界冠軍,而俄羅斯僅一人。

  根據我的觀察,國際象棋是一麵鏡子,既能照出過去,也能照見未來。如果這一觀點站得住腳,那麽係上你的安全帶吧,這個世紀的道路崎嶇不平。

 

 

國際象棋世界女子頭號棋手侯逸凡南極洲智利站四局比賽,首局棋譜:  http://bbs.wenxuecity.com/sports/1110986.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