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天基全球實時視頻監控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2016-01-09 08:45:15) 下一個

 

主持人上台領了獎,但名單裏沒有……有說法是相裏斌主持《天基全球實時視頻監控係統》(彈道導彈打航母)……  據多位人士向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證實:相裏斌(中國科大859校友)作為第一完成人榮獲了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但由於某些原因,獲獎信息未公布。http://www.ustcif.org/default.php/content/2813   

 

相裏斌:最神秘的特等獎

 

2016年1月8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進行。潘之隊摘取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新聞刷屏了。但是當天還有最神秘的一位獲獎者——相裏斌,他從習近平手中接過獎狀,合影在習的正後方,獲獎名單卻沒有他。

據多位人士向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證實:相裏斌(中國科大859校友)作為第一完成人榮獲了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但由於某些原因,獲獎信息未公布。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中,潘建偉作為自然科學一等獎獲得者,成為當天唯一代表獲獎者發言的校友。潘建偉團隊獲得該獎,對於中國科大有著曆史性意義——這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校史上第一次以獨立、第一完成人的身份摘取國家自然科學最高獎。此前的2013年,陳仙輝與趙忠賢(中國科大59級校友)並列第一獲得該獎,但僅有中國科學院承認這種並列,在國家層麵並無並列第一完成人之說。也即在國家層麵,隻承認中國科學院物理所趙忠賢先生是第一完成人。有趣的是2016年,物理所網站出現公示:趙忠賢申報國家最高科技獎。一旦成功,他又將創造曆史——中國科大尚無一名畢業生榮獲最高科技獎。

誰是相裏斌?

相裏斌,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90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精密機械與儀器係,獲學士學位,1995年畢業於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光學專業,獲博士學位,同年進西北大學物理學博士後流動站;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

曾任西安光機所所長,中科院高技術局局長,中科院西安分院院長,陝西省科學院院長。

曾任中科院光電研究院院長,“863”領域專家委員會主任;兼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精密機械與儀器係主任。現任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主任。

 

中國科大人批發大批自然科學二等獎

2016年1月8日進行的中國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中,中國科大與校友迎來開門紅——信息科學組,吳楓、李厚強等人申報的“圖像非均勻計算理論與方法”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為唯一完成單位);惡性腫瘤轉移的調控機製及靶向治療的應用基礎研究獲得二等獎(第二完成人王均與第四完成人姚雪彪來自中國科大)。

校友領銜將摘取四項二等獎:,自正則化極限理論和斯坦因方法(第一完成人香港科技大學邵啟滿,8801博校友)、鐵基超導體電子結構的光電子能譜研究(第一完成人複旦大學封東來是904校友)、石墨烯的電分析化學和生物分析化學研究(第一完成人清華大學李景虹是863校友)、生物分子識別的分析化學基礎研究(第一完成人長春應化所楊秀榮,633校友)可望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校友參與的項目更多:低維氧化鋅材料的載流子調控與功能化研究(第二完成人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申德振,782校友)、真空紫外激光角分辨光電子能譜對高溫超導機理相關科學問題的研究第五完成人許祖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5802)、智能聚合物複合材料的主動變形機理與力學行為(第四完成人杜善義為5907校友)獲得二等獎。

以上總計,摘取自然科學二等獎的44個項目中,中國科大教授或校友領銜5項;領銜或參與者9項。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小衛星創新院主任相裏斌接受習近平頒獎的照片出現在新華社的圖片報道中。

習近平與李克強身後無疑是最重要的獲獎者。相裏斌(859)與潘建偉分別站在了習李身後。

相裏斌在人民大會堂頒獎現場的照片在微信被人爆出。

2015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召開 我校再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1月8日上午,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黨和國家領導人 習近平、李克強、劉雲山、張高麗出席大會並向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 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的代表頒獎。我校共有4項成果獲獎,其中“多光子糾纏及幹涉度量”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這是繼2013年鐵基高溫超導研究成果之後,我校再次獲此殊榮。此外,我校成果今年還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國家 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我校潘建偉院士與同事彭承誌、陳宇翱、陸朝陽、陳增兵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長期開展量子力學基本問題實驗研究,係統地發展了多光子糾纏和幹涉技術並應用於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等多個研究方向,引領和推動了多光子糾纏及幹涉量度學的發展,取得了廣域量子通信和光學量子信息處理的係統性關鍵突破。包括:發展高亮度高純度糾纏光源、獨立光子幹涉和單光子濾波等關鍵技術,以最強烈的方式揭示量子非定域性與愛因斯坦定域實在論之間的矛盾;率先實現五、六、八光子糾纏,一直保持糾纏光子數的世界紀錄;在此基礎上首次實現大數分解算法、拓撲量子糾錯、任意子量子模擬等方案;發展誘騙態量子密鑰分發、測量器件無關的量子密鑰分發技術,克服量子通信中光源和探測器不完美帶來的兩大安全隱患,使得安全的量子通信網絡成為可能;從理論上提出並實驗實現基於冷原子量子存儲的穩定的量子中繼基本單元;光量子傳輸突破大氣層等效厚度,克服星地通道損耗,率先實現百公裏量級的糾纏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驗證了星地量子通信的可行性。這些成果的取得,使得量子信息已成為我國在國際上極具特色的優勢研究領域,尤其是量子通信已經成為我國為數不多的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尖端技術,也為“京滬幹線”大尺度光纖量子通信骨幹網工程、“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等國家重大任務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的科學與技術基礎。鑒於在“多光子糾纏及幹涉度量”方麵的突出貢獻,該研究團隊被授予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我校吳楓教授、李厚強教授研究組圍繞圖像非均勻計算理論和方法開展了係統、深入的研究工作,闡明了圖像在信號、特征、語義等空間具有不同形式的非均勻性,揭示了刻畫時空相關各向異性的計算關係,發現了適應感知差異性的計算機理,提出了適合非線性多模態語義相似性的計算模型,為提高圖像計算能力、帶動計算機圖像處理學科發展,開辟了非均勻計算新途徑。相關研究成果已轉化為實際產品推進產業升級。鑒於在“圖像非均勻計算理論與方法”方麵的突出貢獻,該研究團隊被授予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此外,我校王均教授、姚雪彪教授與中山大學合作者完成的“惡性腫瘤轉移的調控機製及靶向治療的應用基礎研究”項目,獲得國家科自然科學二等獎;馬宏昊教授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合作者完成的專用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據悉,自2000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實施以來,國務院共授予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8項,我校已有2項成果獲此殊榮。 

說明:《2015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召開 我校再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轉自中國科大新聞網。

2016-01-0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