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11月30日會議審議通過:嫦娥四號任務將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麵軟著陸

(2015-12-02 12:02:58) 下一個

       2015年11月30日,國防科工局組織召開探月工程重大專項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嫦娥四號任務實施方案調整報告、研製總要求及後續總體研製計劃,我國嫦娥四號任務將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麵軟著陸。

        探月工程重大專項領導小組組長、工程總指揮、國防科工局局長許達哲作重要講話。領導小組副組長、工程副總指揮、國防科工局副局長吳豔華主持會議。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工程副總指揮陰和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工程副總指揮雷凡培,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工程副總指揮熊群力等領導小組成員及代表出席會議。

  許達哲強調要從國家發展戰略、工程技術和科學目標、社會效益三個層麵充分認識工程的重要意義,務求取得技術和科學上的重大突破;要認真總結前期工作的成功經驗,管理創新、組織高效,目標明確、重點突出,開放合作、帶動性強,有力推動我國月球探測事業穩步前進;要加強頂層策劃和組織管理,紮實推進嫦娥四號研製工作,重點抓好頂層策劃和係統管理,充分發揮工程綜合效益,進一步增強風險意識,把不確定因素消滅在任務伊始,抓好組織落實,下決心保證進度嚴格按節點走。工程全係統要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狠抓關鍵,科學管理,開放共享,探索創新,擴大成果,確保嫦娥四號、嫦娥五號任務達到預期目標。

  許達哲指出,深空探測是帶動以工程技術為主體的空間活動向以科學發現和空間應用的“一體兩翼”拓展的有效途徑,也是踐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最佳著力點之一,要把握嫦娥四號任務契機,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構建協同開放的深空探測科研創新體係,強化建設多層次的國際合作創新平台,積極打造科學研究和技術應用的創新人才高地,為我國深空探測奠定堅實基礎。

  嫦娥四號任務是嫦娥三號的備份,嫦娥三號任務圓滿完成後,為充分利用已有產品條件,開展具有創新性和引領性的探測活動,論證組深入研究、充分論證和反複比選,最終確定了嫦娥四號任務調整後的實施方案。

 領導小組辦公室聯絡員,探月工程“兩總”係統,國防科工局有關司局以及工程各任務單位有關負責同誌參加會議。

 

9月8日第二屆北京月球與深空探測國際論壇

    中國科學院探月總體部副主任鄒永廖介紹,過去一年多時間裏,相關部門組織對嫦娥四號任務進行了論證,準備將嫦娥四號發射到月球背麵著陸,一旦成功將是國際上首次。

  他說,嫦娥四號的基本架構繼承了嫦娥三號,但科學載荷會有很大變化,將開展對月球背麵的地質探測等。月球正麵和背麵的電磁環境非常不同,月球背麵電磁環境非常幹淨,是天文學家夢寐以求開展低頻射電研究的場所,如果能在月球背麵放一個低頻射電的頻譜儀,將填補國際空白。

 

        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任務首先要發射一顆中繼衛星,將於2018年底升空,進入地月L2拉格朗日點,屆時提供嫦娥四號探測器和地麵的通信中繼服務,設計壽命3年。

   

嫦娥四號探測器將在2019年前發射,作為嫦娥三號的備份,其技術狀態保持一致。探測器載荷已重新配置,其平台和儀器設備也已就緒,等待組裝和測試。可能探測器的名字要改變了。

CE-4-2.jpg

http://www.unoosa.org/pdf/pres/copuos2015/copuos2015tech08E.pdf

 

      2015年7月9日至10日,中國國家航天局與歐洲空間局在京召開中歐月球探測研討會,會議圍繞嫦娥四號目標任務和有效載荷搭載進行了討論。 

        會上,歐洲空間局相關專家提出利用嫦娥四號搭載月震儀、快閃相機、激光反射器等載荷的建議。經商議,雙方初步確定將月震儀和快閃相機等四個有效載荷納入合作範圍。歐洲空間局負責協商歐洲載荷以及其總成與接口,中方通過雙邊航天局長會晤推動建立載荷研製國技術團隊,爭取在2018年提交正樣。

      來自法國巴黎索邦大學、瑞士蘇黎世理工、澳門科技大學以及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張洪太院長聽取嫦娥四號論證工作匯報

      近日,張洪太院長聽取了月球探測項目辦關於嫦娥四號論證工作的專項匯報。李明副院長、發展計劃部、科研生產部、總體部、航天東方紅等單位的有關領導和專家參加了會議。

  項目辦領導代表項目辦做了嫦娥四號論證情況匯報。按照科工局許達哲局長提出的“激發探索熱情、鼓勵大眾創新、麵向社會開放、開展國際合作”四項原則,嫦娥四號論證工作近一年來曆經多輪多方案比較;在平台技術狀態基本確定、研製周期短、經費受限等多重約束下,最終形成了目前具有國際創新性、基本滿足各方要求的技術方案。

  最後,張洪太院長表示嫦娥四號論證工作取得今天的成果來之不易,當前明確的任務方向是相關論證人員努力的結果。張洪太院長對後續論證工作做出重要指示。

 

吳豔華會見歐空局局長多爾丹

  5月27日,國防科工局副局長、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豔華在北京會見了歐洲空間局局長多爾丹。雙方回顧了2014年中歐航天合作大綱簽訂以來雙方合作的進展,同時就嫦娥四號及火星探測等項目合作的進展情況及後續合作安排交換了意見。吳豔華高度讚賞多爾丹為推動中歐航天合作所作出的努力。

  會見結束後,雙方舉行了歐空局—中國國家航天局火星數據交接儀式。吳豔華從多爾丹手中正式接收了ExoMars火星探測數據。這些數據對我國火星探測工程的規劃和實施具有重要作用。

  國防科工局總工程師、國家航天局秘書長田玉龍,係統工程司司長李國平,以及探月中心、高分中心相關負責人參加上述活動。

 

國家航天局與荷蘭航天局舉辦中荷航天合作研討會

  5月28日,中國國家航天局與荷蘭航天局在北京共同舉辦了主題為“空氣質量與氣候”的航天合作研討會。中荷兩國相關企業和研究機構的6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會上,雙方就空間科技應用於大氣探測、全球變化監測交流了各自的最新技術。荷蘭航天在先進有效載荷、微小衛星技術等方麵居世界領先地位。

  中國國家航天局秘書長田玉龍、荷蘭航天局局長紐保特和荷蘭駐華大使雅克比出席會議。

 

吳豔華會見荷蘭航天局局長紐保特

  5月29日,國防科工局副局長、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豔華在北京會見了荷蘭航天局局長紐保特一行。雙方對5月28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國家航天局與荷蘭航天局航天合作研討會的成功舉辦表示滿意。吳豔華詳細介紹了嫦娥四號和火星探測計劃並邀請荷方參與中方後續衛星計劃合作研究。

  雙方一致同意,將在今年10月中荷航天合作諒解備忘錄簽署後,盡快成立航天合作委員會,圍繞空間科學、空間技術和空間應用組建專家組,編製合作大綱,推進中荷聯建實驗室,探討空間應用商業合作模式。

  會見後,吳豔華與紐保特草簽了中荷航天合作諒解備忘錄,國防科工局總工程師、國家航天局秘書長田玉龍與紐保特簽署了會議紀要。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工程師莊國京和中國國家航天局係統工程司司長李國平參加會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