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外媒眼中 天宮一號發射成功

(2011-09-29 11:23:05) 下一個




 在外媒眼中,天宮一號的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綜合國力的進一步提升。美國航天政策專家、美哥侖比亞事故調查委員會成員約翰·勞格斯頓在接受環球網記者專訪時指出,“天宮一號”是中國發展載人航天能力中的“適應、穩健的一步”,它極富象征意義,是中國與其它國家共商全球航天問題的關鍵性舉動。

  美國彭博社9月29日文章說,“天宮一號”升空是中國希望在2020年底將人類送上太空的計劃的一部分。“天宮一號”計劃外加高鐵、北京奧運會等,共同形成中國崛起成為一個世界強國的一個標誌。

  美國華盛頓智庫“國際戰略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詹姆士·路易斯說道,“這代表了聲望,中國正在趕上西方國家,正在探索超越美國信息優勢的方式。”

  彭博社文章說,“天宮一號”的發射將鞏固中國在印度、伊朗、韓國等這些新興國家中的領導地位。這些新興國家正在向火箭連接和對接技術注資。在50年前,蘇聯和美國是這些技術的先驅者。

  英國天空新聞網9月29日報道說, “天宮一號”標誌著中國為實現打造一個永久太空站的目標邁出了第一步。包括“天宮一號”在內的中國“921工程”在數百萬普通中國老百姓之間,也有著巨大的民族主義呼聲。在北京周邊一個村莊中,生活並不富裕的牧民王永路(音)說:“它有利於社會的發展,對我們普通人也有好處。當我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感到非常自豪。”

   “美蘇式太空競賽已經遠去”

  中國“天宮一號”任務也引起了外界特別是美國對於所謂的“太空勢力平衡”將被打破的擔憂。美國彭博社29日說,在中國不斷擴大太空行動之際,美國大規模所見了常規載人航天任務。美國總統奧巴馬去年還取消了美國重返月球的計劃,另外在今年夏天,美國服役30年的航天飛機正式退役。美國海軍軍事學院國家安全問題專家瓊 約翰遜 弗裏茲表示,“如果中國在2020年實現載人登月計劃,並最終能夠讓人員從月球和地球之間往返,而美國的計劃卻被擱置的話,那將不是一件好事。”

  但已經有分析人士對這種觀點表示反對。美國“海軍分析中心”中國研究項目主任馮德威日前在接受環球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將各個航天大國的太空計劃相對比,進而得出“力量的平衡”、“太空競爭或太空大戰”這樣的觀點是非常錯誤的。這些觀點是指代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後期的情形,當時美國和蘇聯忙於開展經典的20世紀太空競賽。這樣的日子早已過去,那曾是“冷戰”的高峰期。

  他說道:“現在美國和俄羅斯在太空項目領域高度合作,並在多個方麵獲得了讚賞。中國也應當將太空計劃看作是一項公益事業,而不僅僅是民族自豪感的來源(但這無可厚非)。”

  澳大利亞宇航專家莫裏斯 瓊斯日前在接受環球網的采訪時也指出:“中國太空計劃的發展不會引發‘太空大戰’或‘太空競賽’。”他表示,相對於其他國家的太空計劃來說,中國正獨立推進自己的太空計劃。目前美國正在重組其太空計劃,其已停止了太空飛船的飛行,正在籌備一支新的航天器編隊。無論中國的太空計劃是否發展壯大,這一切都會發生。中美兩國太空計劃的推進是相互獨立的。



日本

中國人今夜又圓了一個夢,“天宮1號”順利發射成功,為中國建立獨自的空間站邁出了紮實的一步。

中國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國家,在許多領域都落後於西方國家,甚至地溝油和有毒食品久禁不止的情況下,在宇宙空間的開發上,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並在眾多領域引領西方其他國家。

中國政府選擇“國慶節”這一特殊的日子前夕,來發射“天宮1號”,顯然讓中國人民增添了不少的自豪感,同時也為這一節日增添了不少的歡慶氣氛。“弘揚國威”一直是中國人最喜歡使用的一個句子。

今夜“天宮1號”的發射異常的順利,溫家寶總理親自到現場指揮,而胡錦濤主席則在北京指揮中心坐鎮。這種陣勢,如同中國數年前第一次發射有人宇宙飛船一樣,是一件大事。

“天宮1號”的發射成功,顯示中國宇宙空間技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中國將開始自己建設專用的宇宙空間站的曆史。這毫無疑問會讓許多國家,包括美日在內嫉妒,因為迄今為止的空間站,都是幾個國家合力打造的,舉一國之力建造空間站,唯有中國。這也說明,中國擁有了十分全麵的宇宙空間技術,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比美日和歐洲擁有更為豐厚的研發資金,在未來10年或者20年的時間裏,當歐美為研發資金感到頭疼的時候,“不缺錢” 的中國人會迎頭趕上,成為世界最強的宇宙大國。這不是聳人聽聞,或許真的會變成事實。




英國


中國即將發射其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這個10.5米長、圓柱形的模塊暫時將是無人的,但預計在明年,中國的宇航員就會去訪問它。


  交會對接技術是打造未來空間站的關鍵


  “天宮一號”將展示中國要建成一個完全成熟的空間站所需的關鍵技術——中國已經承諾在2020年實現建成空間站的目標。


  這個空間實驗室將乘坐長征2F火箭飛向軌道。中國官方媒體說,它將從甘肅省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預計會在當地時間21時16分到21時31分之間發射。


  長征火箭將把“天宮一號”放到一個接近圓形的繞地軌道上,它距離地球表麵隻有幾百公裏。它將以自動模式運行,並受地麵監控。幾周之後,中國將會發射另一艘無人的航天器——“神舟八號”,二者將嚐試實現對接。如果有更大的物體未來需要在軌道上組裝,具備這種交會對接能力將是一個先決條件。


  評論人士說,對接將會使用俄羅斯的技術。如果這項冒險行動一切順利,兩次載人飛行任務預計將會在2012年完成(“神舟九號”和“神州十號”)。屆時兩到三名宇航員預計將會在連體的飛船上生活長達兩個星期。


  “天宮一號”是中國所描述的“三步走”戰略中的第二步。第一步是研發“神州”航天艙係統。目前為止已有6名中國人通過它步入太空;第二步是實現太空行走和對接所需的技術,也就是現在正在進行的;最後一步將是空間站的建設。


  中國飛船完全有能力造訪國際空間站


  中國未來空間站重約60噸,這要遠遠小於目前由美國、俄羅斯、歐洲、加拿大和日本共同運行的國際空間站,其重超過了400噸。但中國這個空間站僅僅出現在天空中,就已經代表了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有關官員說,中國未來的空間站將由貨機提供燃料、食品、水、空氣和零部件,這與現在靠自動貨運飛船維持國際空間站(ISS)工作運轉的方式完全相同。


  已經有很多關於中國將參與國際空間站項目的說法,並且鑒於它采用了許多俄羅斯的工程標準,“神州”係列飛船造訪國際空間站從技術上來說是完全可行的。歐洲也認為,擁有更多的合作夥伴將有助於分擔國際空間站高昂的運行成本。但由於中國和美國之間存在政治分歧,短期內中國加入的可能性不大。


  “這些決定要由國際空間站所有成員共同做出,每個人都必須同意。”歐洲空間局(ESA)國際事務部的卡爾•伯奎斯特說,“另外,考慮到中國在太空中的雄心壯誌,你還要看這樣的決定是不是能讓中國這樣的國家感興趣。他們自己的計劃已經取得了這麽大的進步,他們可能繼續向前,打造出自己的空間站。”


  在本月倫敦經濟學院召開的一次研討會上,當歐洲空間局人類航天飛行主管托馬斯•賴特被問及如何評價當前的中國航天計劃時,他說:“我認為中國人想要證明給自己和其他人看,他們到了一種水平上。到這時,也到了一個討論更廣泛合作的時刻。我們當然正在朝對方互相靠近。”這名主管表示,他可以預見,未來有一天中國的宇航員將會造訪歐洲宇航員的培訓設施。



印度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發射,對中國及國際太空事業會產生何種影響?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未來所麵臨的挑戰?中國的國際太空合作前景又是怎樣?印度尼赫魯大學教授、戰略問題專家斯裏坎特•孔達帕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這些問題做了回答。

  中國太空計劃為國際社會做出重大貢獻

  斯裏坎特•孔達帕利曾經在印度國防研究所工作,也是一名中印問題專家。他在談到中國太空計劃近幾年所取得的成就時說,從1970年發射第一顆衛星至今,可以發現中國的太空計劃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太空計劃之一。中國目前及未來在此領域采取的努力,都將對國際社會做出重要貢獻,也極其富有意義。

  孔達帕利表示,過去10年間中國的太空計劃在3個領域取得了重大裏程碑式的進展:衛星發射(中國現已將100多顆送上軌道)、載人航天飛船(截止2010年中國共發射7艘飛船),以及在月球探索方麵做的初步努力(2007年下半年發射月球探測器,2009年完成探測)。他說:“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可以說中國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這也反映了中國科學研究隊伍在科技探索領域持續取得的進步,並反映中國相對注重為太空事業配置資金、技術和人力等資源。”孔達帕利說,今天的中國在從一個落後國轉變為科技較強國時展現出巨大的自信心。在一些太空技術和係統方麵,中國已掌握了獨立開發、發射以及運行複雜體係的能力,已經成為國際體係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天宮一號”將令中國經濟與國防雙雙受益

  斯裏坎特•孔達帕利說,“天宮一號”在其兩年的工作壽命期間預計將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和“神舟十號”交會對接。這顯示,中國未來將進行的太空活動相比“神七”的發射更加複雜與精密。

  孔達帕利說,“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重約8.5噸,是一個太空實驗室模塊。用於發射“天宮一號”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曾在2008年7月將“神舟七號”飛船送入太空。在2011年6月之前,“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共進行了近170項技術狀態更改。

  他認為,“天宮一號”任務將令中國在經濟與國防兩方麵受益。他說,“天宮一號”及其未來“變體”將進一步促進中國的太空交會對接任務,並增強中國的電信、導航、GPS、氦提取技術和中國的“太空軍隊存在”等。

  他還說,與印度等許多發展中國家不同,中國已經能夠成功完成發射任務。從1996年開始,中國通過“長征”係列火箭所完成的發射任務成功率幾乎達到91%,這對於中國科學家來說是一項“重大成就”。

    “天宮”或促成中日印“太空積極競爭”

  對西方媒體所謂中日印在亞洲展開“太空競賽”的報道,孔達帕利則表示,其實這三個國家的太空任務特點各不相同:中國的太空任務有著更強的“數量”意義,而印度則在“質量”指標上取得了一些進展。相比中印,日本的太空計劃要更加精密、尖端。

  他指出,實際上中印日在太空領域確實存在競爭,盡管目前來講主要是民用市場領域。中印兩國現在正“爭搶預期客戶”,因為兩國都可以以較低的價格(每次發射大約隻需要2-3億美元)幫助客戶發射衛星升空。而在戰略與安全領域,中印日三國的太空競爭目前尚未明確顯現出來。不過在2007年1月中國擊落廢棄衛星試驗之後,“在這方麵可能有所關注和準備”。孔達帕利教授認為,盡管“天宮一號”發射任務之後中印日三國之間可能會出現競爭,但那是一種“基於市場的健康競爭”,例如為客戶發射衛星等方麵。

  中印太空工作麵臨共同挑戰

  近年來印度在太空領域也取得了很多進展,例如在2008年,印度曾經成功完成“一箭十星”任務。當談及中印是否有可能展開太空合作時,斯裏坎特•孔達帕利說,其實中印在太空領域已有合作,雙方已經簽署了太空合作“諒解備忘錄”,盡管目前來講它並未產出有效成果。他還指出,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005年4月訪問印度班加羅爾時曾建議兩國展開太空合作,但是目前在該領域尚未采取切實行動。孔達帕利教授還認為,中印在太空領域共同麵對一些較為類似的挑戰,並認為這反映了兩國與日本、美國、俄羅斯或歐盟相比“尚不發達”的特點。他認為,中印目前主要麵臨著與戰略、財政、技術與人力資源相關的一些問題。其中一個主要問題是,中印均不具備從全國範圍內吸引人才的能力。他說:“盡管經過改革經濟的其它領域已經開始繁榮,但在太空和戰略計劃上,幾乎沒有什麽人才招募工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