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基辛格在新華社北美總分社社長曾虎的陪同下參觀新華影廊的經典照片。當日,由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舉辦的基辛格新書《論中國》討論會在華盛頓舉行。88歲高齡的基辛格博士與美國外交界知名外交家布熱津斯基、洛德、芮效儉、傅立民等出席了討論會。會上展出了新華社新華影廊有關中美關係的經典照片,從1971年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到今年,跨越了整整40年的曆史。 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基辛格新書《論中國》:美中應建跨太平洋“共同體”!!
美中外交關係的重要的奠基人之一的基辛格博士在最近出版的一本新書中說,美中兩國雖然有基本的文化分歧,但美國和中國共同合作,共建新的“太平洋共同體”,符合美國和中國的利益。
1971年,尼克鬆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基辛格博士突然造訪北京,恢複了美中兩國中斷了20多年的高層外交接觸。從此,中國從閉關鎖國,到改革開放,到一躍發展成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曾經為從肯尼迪到奧巴馬等10位美國總統提供過正式和非正式谘詢,曾經同從毛澤東到胡錦濤的中國四代領導人打過交道。
曾經訪問過中國50多次的基辛格博士,在他最近出版的新書《論中國》(On China)中,以敏銳的視角,深邃的洞察力,回顧和論述了過去40年來中國的發展和變遷,維妙維肖地刻畫了他接觸的中國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稱他們是鐵石心腸的權力政治實踐者。
《紐約時報》說,書中提到尼克鬆和毛澤東當年會麵的一個情景。尼克鬆恭維毛澤東改變了中國這個文明古國。但令基辛格驚訝的是,毛澤東說他改變不了中國,隻能改變北京附近的一些地方。基辛格稱毛澤東是“王者哲學家”,說周恩來舉止文雅,充滿睿智,說話樣子像孔聖人。
“性格剛毅,雙眼憂鬱,個子不高”是對鄧小平的外貌和品性的描述。基辛格稱讚鄧小平使中國從毛澤東時代的農民公社,走上高速發展的經濟大國道路。
《論中國》在談到毛澤東發動的大躍進和文革給中國造成的災難時說,“有些中國人認為,中國要保持統一,成為超級大國,秦始皇的罪惡是必要的罪惡”。紐約時報說,基辛格的態度漠然,令人心寒。
《新聞周刊》說,《論中國》最深刻的洞察力在其心理層麵,表現在中國和美國精英的基本文化分歧,一個來自兩千年文明古國的中國,一個來自兩百年曆史的美國。這種分歧在1989年後,表現的尤其明顯。在基辛格來看,用製裁報複中國過於天真。美國人談判時會列舉出10個不同論點,然後各個解決,中國則隻是一個提綱挈領的大方針。他說,我們總是爭分奪秒,急於看到成果,他們則是以“千年計時”注重耐心。
基辛格警告說,這種根本的文化分歧,可能會導致美國未來同中國發生衝突。基辛格說,動武的可能性不能被排除,因為100年前,德國崛起,在經濟和地緣政治上挑戰英國,導致戰爭。
他說,1970年代尼克鬆訪華後的美中關係是“準聯盟”(a quasi alliance)的關係,美中走在一起的主要因素:美中的共同敵人蘇聯。他說,中國的崛起使國際關係再次兩極化,進入一個新冷戰(可能是熱戰)中。但他對北京領導人保持冷靜頭腦,抱有希望,認為美國不應該“在控製中國或為了思想運動建立民主國際陣營的基礎上,整頓亞洲”。
他建議美國同中國合作,共建新的“太平洋共同體”對美國更好。
前美國駐華大使、華盛頓威爾迅國際學者中心基辛格中美研究所所長芮孝儉說,基辛格博士試圖將他多年來同中國幾代領導人打交道的個人親身經曆,中國領導人從事外交事務的經驗,與中國外交曆史融會貫通在一起。
他說:“一個崛起的大國,是否必然會同一個已建成的大國發生衝突,或者是錯誤的政策所致?基辛格詳細地討論了這個問題。既然現任美國政府當局和中國領導人希望中美兩國不要發生對峙,基辛格博士書中提出的論點,非常相關。”
基辛格的學生、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教授、《我與中國》和《毛澤東傳》的作者羅斯.特裏爾(Ross Terrill)博士說,基辛格博士是美中關係重要的奠基人,《論中國》最重要的貢獻之一是美國利益和中國利益能相互重疊。
羅斯.特裏爾指出:“中國和美國必須要保持世界和平。其中一個途徑是美國要保持強大。而且基辛格從曆史中認識到,多邊主義是一個非常不穩定的力量,導致世界大戰。”
-------------------------------------------------------
轉貼,僅供參考,不負責核實其內容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