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赫芬頓郵報:本拉登之後是中國嗎?

(2011-05-29 11:57:30) 下一個





赫芬頓郵報5月10日報道,原題:本拉登之後是中國嗎?以下是文章內容摘編。


核心提示:中國或許依然存在腐敗、間歇性鎮壓行動、像美國一樣的經濟兩極分化和金融泡沫現象,但是,當我們在與伊斯蘭教BOSS較勁的時候,中國在忙著發展經濟,享受我們的午餐。中國超越美國“將比大部分分析人士所預測的時間提前十年結束‘美國時代’。


如果殺死奧薩馬本拉登的故事是一部好萊塢大片,那麽阿伯塔巴德槍戰之後的情節就應該是逐步揭開究竟是誰為基地組織提供了藏身之處。影片剛開始的時候,難道不是巴基斯坦情報部門的官員向美國承諾他必定會將本拉登繩之以法嗎?沙特建築業巨頭有沒有向本拉登家族虧欠很多人情?或者,會不會原來是美國使館的官員認為奧薩馬活著比死了更有意義——直到最後認為他不再具有利用價值了?

誰有可能在支持、援助基地組織的行為中受益?觀眾們完全了解誰受益誰就有嫌疑的原則,陰謀越曲折、越複雜越好。

在海軍艦隊海葬了本拉登之後,我們跟隨鏡頭回到了伊斯蘭堡,本拉登避難所的秘密資助人坐在辦公室裏,背對著鏡頭。這個人把最後一筆款項付給避難所房屋的主人,音樂隨之響起。資助人的口音難以分辨。鏡頭逐漸拉遠,我們發現辦公室其實是一個大使館。鏡頭跟隨牆上的國旗、門口的衛兵,然後是大使館的牌子: 中華人民共和國。

誠然,本拉登的死並不是一部好萊塢大片,可是奧巴馬政府卻一直將其當作一部電影來展示給公眾(勇敢的戰士、膽小的壞蛋、充滿懸疑的追捕過程)。中國與基地組織沒有任何感情,尤其是它自己還在新疆等地方與所謂的恐怖分子作戰。

但是或許中國是唯一一個在過去十年與基地組織的戰爭中受益的國家,而且其受益匪淺。北京袖手旁觀美國在反恐戰爭中花費了3萬億美元;在中東地區投入大量軍事資源;對全球其它事務一概置之不理(除了基地組織和它的朋友們交際的地方)。美國現在深陷債務泥潭,經濟一蹶不振,黨派鬥爭讓國家陷入癱瘓。

然而與此同時,中國迅速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01年,高曼集團預測中國的經濟規模在2011年將與德國相當。哥們,這其實是一個掩人耳目的虛低報價。上個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又看了一眼手裏的水晶球,宣布中國經濟將在2016年成為世界第一。

David Gardner在英國每日郵報的一篇文章中寫道,中國超越美國“將比大部分分析人士所預測的時間提前十年結束‘美國時代’。這意味著,無論誰在2012年的大選中入主白宮,他/她都將被賦予一項不光彩的榮譽——主持美國衰落的儀式。”

北京的備忘錄:任務完成!

當然,這不是電影,沒有事先寫好的劇本。中國在美國的巨額投資——包括一月份簽署的450億美元交易金額——讓它不想見到美國破產的結局。實際上,美國的預算赤字和低利率加速了全球的通貨膨脹,讓食品價格上漲,同時營造出來的不穩定局麵恰恰是中國所不願看到的。北京需要美國消費者和相對安全的美國債券,以及美國軍隊創造的短暫安定局麵。但是要記住:所有這些東西,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軍事預算國,都是可以自給自足的。

奧巴馬政府完全了解這個趨勢。實際上,國防顧問Tom Donilon在接受《紐約客》Ryan Lizza采訪時說,美國需要重新關注亞洲。“Donilon其中一項最重要的觀點後來被奧巴馬所采納,就是美國需要重新樹立自身的形象,從中東和阿富汗抽出身來,重點關注亞洲和中國在這一地區未經遏製的影響力。美國對前者‘過分關注’,對後者‘關注不足’。”亞洲強硬派代表人物Kurt Campbell在擔任東亞與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職務之前,經常斥責喬治布什政府忽略東亞國家。但是,阿富汗和伊朗的戰爭、追捕本拉登的行動、對巴基斯坦和也門的持續無人機轟炸以及當前的阿拉伯春天,都讓我們把目光從中國迅速崛起問題上轉移開來。

奧巴馬政府中尋求重塑美國全球外交政策的人被迫采取一種“戰略忍耐”的姿態,當然,這也是美國官方對待朝鮮的政策。華盛頓基本上是在等待朝鮮向身邊 的經濟和軍事壓力屈服,盡管到目前為止朝鮮沒有絲毫與此類似的跡象。“戰略忍耐”其實就是忽略政策的一種比較好聽的說法。美國基本上忽視了朝鮮,而且相對來說,也忽視了整個亞洲。我們在忙於打仗、殺死更多的恐怖分子(和無辜的旁觀平民)、建立禁飛區,像飛蛾一樣盲目地撲向中東烈火。

奧巴馬政府對轉移東亞關注的迫切需求,以及其目前無力實現這一目的的現實,說明了很多問題。我們與日本關係的惡化導致其一名首相下台(到目前為止隻有一名),因為我們拒絕取消在衝繩遷移一處軍事基地的計劃,島內大部分居民強烈反對這個計劃。政府在朝鮮核問題上沒有取得絲毫進展,而韓國的保守派政府的上台把這個地區帶到了戰爭的邊緣(如果朝鮮繼續推行邊緣政策的話)。

似乎美國在亞洲也並非不可或缺的力量。印度尼西亞牽頭調停泰國和柬埔寨的邊界爭議;東盟繼續為解決南中國海島嶼問題而努力斡旋;日本和俄羅斯證明自己完全有能力處理雙方在千島群島問題上的爭端。

有關美國使用老套的冷戰手段來製約中國在這一地區影響力的說法完全是沒有必要的。中國不會一口吞掉東亞,光是台灣這道開胃菜的代價就足夠昂貴了。北京眼睜睜地看到華盛頓狼吞虎咽之後造成的嚴重消化不良(這本來是需要整個世界共同來消化的一道菜)。地緣政治意義上的大吃比賽我們並不陌生——見《殖民時代》一書——但是中國到目前為止顯示出了相當克製的態度。

如果美國關注東亞的目的就是為了將其搞糟,就像我們在中東留下的爛攤子一樣,那麽如果此舉失敗,所有人都會皆大歡喜。但美國依然有機會運用其太平洋力量來扮演一個積極的角色。正在華盛頓舉行的雙邊高峰會議上,兩個國家相互指責人權和匯率問題。這的確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是華盛頓和北京這兩個世界軍費支出數一數二的國家,還應當討論討論如何控製全球軍備競賽。在武器貿易和發展問題上達成一致的行為準則也是相當有收獲的。另外,奧巴馬政府應當在中國的幫助 下想辦法重新開啟六方會談,這樣我們就省的麵對朝鮮這個怪胎——世界上唯一一個食不果腹的核武器國家。

奧薩馬本拉登的時代結束了,美國的時代也會隨之終結。這裏有一個形勢轉移的跡象:Nicholas Kristof一篇警醒的論壇文章中寫道,從統計學角度來看,上海的孩子要比美國的孩子壽命長。中國或許依然存在腐敗、間歇性鎮壓行動、像美國一樣的經濟兩極分化和金融泡沫現象,但是,當我們在與伊斯蘭教BOSS較勁的時候,中國在忙著發展經濟,享受我們的午餐。(譯者 滿倉)


----------------------------------------
轉貼,僅供參考,不負責核實其內容真實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