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1144)
2010 (770)
2015 (68)
2016 (326)
2萬哥倫比亞人來到中國
學習漢語普通話,(到中國)上大學或找工作對他們(哥倫比亞年輕人)來說都是不錯的選擇。
中國駐哥倫比亞大使館的官方數字表明,僅2009年一年的時間就有2萬哥倫比亞人來到中國。
其中,有615人後來經過注冊登記,也就是說,不管是由於學習還是工作,這些人將要在中國度過他們人生中至少六個月的時間。
顯然這是個驚人的數字,近年來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已引起了全球的關注。
很多人對於中國的經濟實力和潛在的商業機會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是,中國人明白,他們必須努力使除了商業之外的其他領域也能同樣吸引外國人。
因此,有關部門出台了具有競爭力的教育方案,並通過政府補貼鼓勵學者們對他們國家的研究,同時也非常重視漢語教學工作。
“我來中國,是為了學習。在這兒,我打開了一個神奇的世界”,Daniela Estrada說。
她目前住在北京,正在那裏學習漢語普通話。她年僅16歲,還沒有完成大學學業,但她的父母說他們很高興她學習這門語言,當她返回哥倫比亞的時候很可能會有機會打開通向一個新領域的大門。
他的父親,Arturo Estrada,想讓Daniela留在中國再學習五年以使她能夠把這門語言學好。
大學學位
去中國學習漢語,已在年輕人中間悄然流行,得到中國本科和研究生學曆也成為世界各地學生的期望的事。哥倫比亞也不例外。
勞拉帕拉羅梅羅,21歲,住在上海(全國的經濟中心),他現在正在該市的東華大學讀國際企業研究和管理的本科學位。
據勞拉講,“中國是一個各種完美元素的集合體,這非常有助於他職業生涯的建立,準備,和成長,也讓他更了解當今世界的經濟,文化和社會的發展。”
同樣,大衛哈拉,28歲,在2008至2011年的兩年半的時間裏,他住在中國的長春市。他已經獲得了獎學金來繼續他在吉林大學的研究生學業,“即使我回到了哥倫比亞,如果有機會我還願意回到中國”他毫不猶豫地說。
大衛加拉不是唯一一個這樣的案例,他們都被中國的語言和中國人的的精神迷住了,以致都打算回中國定居。
同樣的案例還有和我同住的卡米拉戈麥斯,32歲。她曾經在1996年訪問過中國的首都-北京。那時他的居留時間延長了兩個月,他在中國的時間已經達到了兩年。
“第一個月轉眼就過去了。但是漸漸的我被中國文化和曆史深深的迷住了,戈麥斯解釋說。
當他結束了大學生涯於1999年回到哥倫比亞的時候,說“雖然不知什麽時候,但我一直很清楚,我將會返回(中國)。”
現在,她又回來了,回到了經濟發達的上海。她將在這個全國第二大城市的複旦大學讀中國曆史與文化專業碩士學位。
人生的規劃
中國往往使來訪或者定居在那裏的人產生不同的反應。
據卡米拉說,有的人來了很快就喜歡上了這裏,他們適應的很快,但我知道,還有其他不同的情況,有的人懷揣著兩到三年的宏偉計劃來到這裏,但是不到15天就“飛”回了自己的國家。”
然而,中國人民的熱情,學習語言的機會(麵對就業時的巨大優勢)和中國城市的安全程度(哥倫比亞人重視的方麵),使中國成為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地方。
戈麥斯說,我們在中國生活得很好,中國對於外國人有很多的優惠。
因此,人們不僅在中國學習了幾年,而且還在這裏對人生進行了很好的規劃。
海倫娜內拉,哥倫比亞人,26歲,居住在武漢。在中國度過了三年半的時間,在此期間,他一直在攻讀國際經濟法學碩士。
到現在為止尚未完成相關的研究,但她已經開始了在相關領域的工作,預計至少五年才能完成。當被問到是否想返回他的故鄉,她肯定地說:“隻在假期(回去)。”
中國在全球舞台上的重要性,不僅表現在該國的貿易上,而且還形成了一種趨勢:很多人的人生規劃都是在中國形成,建立和發展起來的。
----------------------------------------------------------
轉貼,僅供參考,不負責核實其內容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