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大麒麟”與德國“大象”之爭

(2011-04-21 11:49:44) 下一個




中國“大麒麟”與德國“大象”之爭



中國救援泵車奔赴福島第一核電站!幾天來,擔任這輛救援泵車技術小組組長的楊丙龍每天用電話與前方的日本操作手聯係。當他得知救援泵車在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開始作業的時候,當他得知日本《讀賣新聞》、《每日新聞》等主流媒體把這輛救援泵車稱為“大麒麟”而加以讚揚的時候,他的臉上綻出從未有過的燦爛的笑容。

救援泵車出發之前,三一重工隊泵車進行了模擬注水試驗。同時,還在泵車上安裝了360度的攝像機和溫度測量儀。安裝前者,在泵車作業的時候,就可以隨時看到燃料池的情況;安裝後者,可以隨時測量核輻射的程度。記者了解到,正是因為具有了這樣的裝置,4月5日,這輛救援泵車又被調往福島第一核電站4號機組,取代了以前一直由於飛機在高空進行的航拍作業。

救災時分,似乎無須刻意競比高低。隻要能夠減少一分災情,就都應該得到認可。但是,危機總是與商機並存的,當中國的“大麒麟”駛向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時候,德國的一輛有著“大象”之稱的泵車也開向這裏。因此,業內人士稱,在日本福島核電站的周邊,正展開著一場中國“大麒麟”與德國“大象”之爭。

這是一場人類曆史上罕見的防堵核泄漏的“戰爭”。最終決定這場戰爭勝負也絕對不僅僅是中國的“大麒麟”或者是德國的“大象”。目前,62米臂長的中國“大麒麟”與56米臂長的德國“大象”正在福島核電站周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發揮著應有的作用。楊丙龍謙遜地說,在長臂泵車的生產曆史上,德國遠遠長於中國。

值得一書的是,德國商人的嗅覺是靈敏的。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當他們得知中國三一重工要捐贈一台長臂泵車的時候,立即行動起來,通過日本政界人物的運作,向東京電力股份公司銷售了4輛德國“大象”。同樣值得一書的是,中國畢竟成為當今世界上唯一可以生產72米臂長泵車的國家,大約30輛長臂泵車的意向訂單也從日本飛向三一重工。

跨國捐贈,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企業對企業捐贈,需要解決好稅金問題。企業經由紅十字會捐助,通常審查需要一個星期。但是,此刻已經不是“通常”時分,跨越國境息危救人是重中之重,“中國製造”的機械能夠在世界危難的時刻顯身手,是三一重工夢寐以求的理想。3月18日夜晚,整個三一重工在行動!

夜幕深沉。長沙,三一重工的廠房燈火通明。按照日方的要求進行改裝;一次又一次地進行測試;為出行前加油……。北京,三一重工辦事處的工作人員上報外交部、中國紅十字會,連夜準備出厚厚幾本的材料。19日清晨,當他們把這些材料送到中國紅十字會的時候,立即獲準審批,發運電話直接通往日本紅十字會。

“綠色通道”,一路綠燈。中國外交部、中國紅十字會、上海警方、上海海關為三一重工的這輛中國救援泵車提供了一切可以提供的方便。中遠集團得知此信後,緊急指示中遠物流公司、中遠集裝箱運輸公司等做好設備裝運各個環節的準備工作,同時決定由國際客輪“蘇州號”免費給予運輸。

3月24日,日本時間上午9時左右,經過40餘小時的航行,運載中國救援泵車的“蘇州號”抵達日本大阪港。楊丙龍告訴記者,“這輛泵車幾乎就是從船上直接開出港口的,以往所有的繁雜的通關手續都沒有出現。”原來,為了讓這輛泵車盡早開到福島第一核電站,日本外務省、國土交通省事先規劃好行車路線。這裏,也是一路綠燈。

前麵,日本兩輛警車開道。後麵,是中國的救援泵車。接下來是一輛隨行車輛,再後麵仍然是兩輛日本警車。當日方問前來接車的楊丙龍要坐在哪輛車上時,他毫不猶豫地回答說:“我坐在泵車上!”

當這個車隊暢通無阻地前行時,楊丙龍心潮澎湃。他事後告訴記者:“這是我第一次在日本看到‘中國製造’受到的VIP待遇。”

● 值得驕傲的“三一重工人”
三一重工是細心的。日本大地震發生以後,汽油短缺,許多加油站都排起了長長的隊伍。為此,在發車之前,三一重工特意準備了100升汽油,分裝在5個油箱裏麵。日本方麵的安排也是細心的。從大阪前往千葉縣培訓場的途中,每隔200公裏到了一個加油站,日方都安排為這輛中國救援泵車優先加油。

三一重工是細心的。通常,使用這種泵車的培訓需要三個月的時間。這次,三一重工為日本操作手特意研製出新的培訓方案,培訓兩天後就可以上崗作業。以往,操作手都是在150米外通過遙控器進行操作,這次,三一重工為了確保日本操作手的安全,專門設計了可以在兩公裏以外使用的遙控器。

三一重工是細心的。得知三名日本操作手都是來自福島縣災區的時候,三一重工不僅向這些操作手表示了敬意,又向他們贈送了長距離望遠鏡,讓他們不僅可以遠距離操作,還可以遠距離觀望現場。

施援的同時,沒有忘記學習對方。楊丙龍告訴記者,“這三位日本操作員,都來自福島縣。他們當中有人家,就在這次大地震後被海嘯卷走了。但是,他們在接受培訓的過程中,每個人都非常認真,並沒有因為家中受災而影響培訓。他們真的就像敢死隊員一樣,說自己的身上隻有責任。”

楊丙龍還給記者講了這樣一件事情。“3·11大地震”發生的那一天,他原本約了一位日本客戶下午3點到公司商談。下午2點46分發生大地震後,楊丙龍外出避難,沒有想到的是,這位日本客戶居然在大地震後依然如約來到公司,從樓梯爬到11樓,硬是從門縫裏麵塞進兩張名片,留下自己來過的“證據”。這,也是一種責任。

從中國黃土地上走出來的楊丙龍,高校畢業後就進入三一重工工作。他在家鄉有父母,他在上海有戀人。從大阪回到東京的時候,他不敢把實情告訴家裏人,生怕他們惦念。就在這樣危難的時刻,他能夠看到日本人身上的“閃光點”。窺一斑而見全豹,楊丙龍就是我們中國民營企業中值得驕傲的“三一重工人”!



--------------------------------------------------------
轉貼,僅供參考,不負責核實其內容真實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