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1144)
2010 (770)
2015 (68)
2016 (326)
中國製造業產值超美的軍事意義!
中國崛起的經濟實力持續創造新紀錄。在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幾個星期之後,美國一家經濟谘詢機構的報告估計中國在最近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製造業國家(以產值計),從而結束了美國在該領域長達110年的主導地位。專家們指出,這標誌著“勞務分工的根本性轉變”,這種轉變在近期不大可能變化。
坦率地說,此事並不意外。中國遼闊的土地和規模經濟(更不用說低廉的工資以及對民事和環境問題的疏於保護)使其自然而然成為重型製造業的中心。由於擁有世界總人口的大約五分之一,中國在緩慢地擁抱市場經濟政策的過程中繼續贏得經濟上的主導地位是再自然不過的了。
不過中國快速的經濟增長從長遠來說遠非那麽肯定。由於獨生子女政策,中國的遠期人口狀況並不喜人,中國也許在還未致富前就變得老態龍鍾。中國還正麵臨著嚴重的內部挑戰,這些挑戰源自人們對猖獗的腐敗、經濟上巨大的不平衡以及環境退化的失望。此外,中國龐大的人口意味著每年都有新的大學畢業生進入就業市場,而高水平的經濟增長——大約每年8%——必須得到維持,這僅僅是為了降低失業率。
那麽,崛起的經濟強國中國擁有高於美國的製造業產值,這將具有怎樣的軍事意義呢?這有點像是一種死亡儀式,因為美中之間的大規模軍事對抗將可能產生可怕的經濟和人員損失——如果可能的話,所有人都應努力避免出現這樣的損失。不過下麵的思考值得玩味:英國人在1885年前後失去了在製造業的主導地位,而且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嚐到苦頭時才如夢初醒。美國會成為下一個英國,眼睜睜看著世界遠離我們過時的經濟體係而去嗎?
隻有時間能作出回答,不過我對此不以為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表現出了在需要的時候以製造業能力提升軍工產業的驚人能力。汽車製造廠被加以改造生產坦克和飛機。美國最終在生產方麵戰勝了敵人。就個人而言,我決不會低估美國工業界在需要的時候所具有的創造能力。
此外,戰爭的性質可能在過去125年裏發生了改變。1885年英國喪失了其在製造業的領先地位,當時是大兵團、機械化戰爭的年代,製造業的生產能力是決定軍力的一個關鍵因素。而今天,按照我的老上司拉姆斯菲爾德部長的說法,軍力的關鍵不隻是大規模製造能力,更重要的是一支迅速、靈活、協調和精準的軍隊。這些都是美國軍隊極其擅長的任務,而我們在這方麵的優勢在可預見的未來是不大可能衰退的。中國的國防工業盡管在質量上和技術上有所改善,但似乎仍然落後了好幾步,而且在近期不大可能趕超上來。因此,中國軍隊的訣竅是用數量來彌補質量的不足。
但願我們永遠不必驗證這些理論。套用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的話說,貿易總是要比戰爭好很多。
------------------------------------------------------------
轉貼,僅供參考,不負責核實其內容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