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媒體:中國應如何“統治世界”!?
30多年來,中國一直在頌揚“改革開放”。其結果不僅是一個新經濟超級大國實現了崛起,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一體化程度也很高。當前的問題在於,中國應如何使用本國的影響力。我3月下旬在北京“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就此問題發表了演講。我的觀點是,中國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今要對全球體製負起責任。
這個大國而今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和世界第二大進口國(僅次於美國)。中國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貿易順差和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儲蓄流動資金規模也位居世界第一。此外,中國是許多商品的第一大進口國,也是許多產品的定價方。簡言之,中國的影響力無處不在,且在不斷提升。但中國目前仍是一個由共產黨統治的發展中國家。這種身份組合可謂史無前例。
中國而今需在如何使用影響力的問題上形成自己的看法。為此,中國首先須確定本國的國家利益和目標。我認為,中國最根本的利益是在全球維持穩定、和平和合作性的政治和經濟環境。隻有在這樣的世界裏,中國經濟才有望實現快速和可持續發展。
中國如何實現它的目標呢?大體上講,上策是進一步發展一套有規則可依的、基於製度的全球體係。
捍衛開放貿易體係
作為世界新興貿易大國,中國在捍衛開放性貿易體係方麵是美國的天然繼任者。重要的是,中國要遵守體製內各項製度原則並在進一步完善現行貿易體係方麵發揮重要作用。中國應發揮一定作用,以讓多哈回合談判取得一定成果。此外,中國在保護本國知識產權方麵擁有越來越多的利益。因此,確保自身遵守有關規則也符合中國的利益。再有,中國在保護規模持續增加的海外直接投資方麵也擁有重大利益。為此,中國應宣傳各項保護外國直接投資的規章製度。最後,中國作為全球貿易大國,確保自身創建或參與的地區貿易安排遵守全球規則也是其重大利益之所在。
在支付領域,當前的緊迫問題是,中國巨額貿易順差和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對本國及其夥伴國構成了諸多挑戰。好在中國自身已認識到,由此帶來的結果到頭來會導致國內動蕩。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最近表示,當前的目標是“穩出口、擴進口、減順差”。事實上,中國的貿易順差雖然數額巨大,但如今的貿易順差規模大約隻是危機前的一半。
中國而今想必已認識到,積累官員所稱的巨額“安全”外債須與供應量相對應。不幸的是,而今滿足這種需求的是美國的財政赤字和對外赤字,而這些赤字對經濟穩定具有破壞性。中國或可通過加快放寬資金外流以及提高人民幣匯率彈性等方法進行自救。
改革貨幣金融體係
此外,中國須為改革全球貨幣體係製定一項戰略。這項戰略應協調好中國本國的經濟發展與全球穩定之間的關係,因為這一點符合中國的利益。一種可行的舉措是, 與其他出口導向型新興經濟體努力協調匯率政策。此外,確保在20國集團磋商過程中以務實方式與夥伴國進行協調,這也符合中國的利益。這項工作應側重確定失衡指標、尋找各種調整政策的辦法以及為有困難的國家提供資助。
在金融領域,中國的目標肯定是:首先,建立能支撐本國經濟發展的國內體係;其次,推動發展可支撐世界經濟的全球體係;第三,保護前者免受後者的過度影響。為實現這種具有難度的平衡,中國應以以下認識作為政策指導:該國金融體係最終將成為世界金融業的中心。但為實現完全一體化而實施的轉型不僅曠日持久,還十分複雜和坎坷。其中,銀行業實施完全一體化的進程尤具危險性。
確立資源定價機製
最後,讓我們探討一下獲取資源的問題。中國而今依賴進口工業原材料。這在該國的曆史長河中尚屬首次。就大多數原材料而言,中國業已是世界第一大進口國。對中國來說,在此領域實行的政策可能最具重要意義。以優惠條件獲取世界資源直接關係到中國的利益。中國已決定利用本國廉價資本和勞動力以確保實現這一目標。這不僅符合中國的本國利益,也符合其他消費國的利益。因為資源價格具有全球性,供應量增加會讓所有消費國受益。
盡管如此,如果就自然資源投資貿易條款達成共識將頗有裨益。其中一個目標是,確保商品出口國——特別是管理能力有限的窮國——能從外國投資和自然資源出口中受益。中國將在確保此類共識方麵發揮中堅作用。最重要的是,世界各國需達成共識:在開放性世界市場裏實行自由貿易仍是根本原則。商品價格需根據全球競爭機製確定。
隨著中國的發展,其世界影響力將實現幾何式增長。中國要協調好兩個方麵的工作,一是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要務,二是要全麵考量本國對世界的影響力。中國需製定本國的議事日程,既要確保在國內實現經濟快速發展,又要在世界上維護穩定,而這兩個目標是相互聯係在一起的。這並非易事。但中國別無選擇。
----------------------------------------------------------
轉貼,僅供參考,不負責核實其內容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