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1144)
2010 (770)
2015 (68)
2016 (326)
紅星照耀太平洋,馬漢和中國
一些中國海軍軍官穿越太平洋,參觀大西洋中一座島上的美國海軍軍事學院。他們恭敬地凝視著阿爾弗雷德·塞耶·馬漢上校(1840 —1914)用過的一張桌子。他們對這位美國卓越的海軍戰略家如此敬重,讓學者們紛紛猜測,馬漢的中國讀者們是否像西奧多·羅斯福那樣從他那裏汲取了同樣的思想。
馬漢和羅斯福相見於1887年。當時,馬漢是美國海軍軍事學院院長,而羅斯福這位未來的總統那時還不到30歲,擔任客座講師。 1890年,馬漢出版了《海權對曆史的影響》一書。羅斯福從中認識到,一支強大的海軍,對於擁有巨大商業利益和有意成為地緣政治大國的國家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中國當然擁有前者(即巨大的商業利益)。它擁有後者(即成為地緣政治大國的意向)嗎?
中國可能不會永遠做一個“布蘭奇·杜波依斯式的國家”,就像電影《欲望號街車》中的女主角布蘭奇·杜波依斯,她說:“我一直依賴陌生人的善心活著。”今天,美國人就是陌生人。他們的海軍——用中國人的話說即“當今海上霸權”——是在馬漢所稱的“大公地(即海上貿易航線)”上巡邏的警察。中國的經濟增長,及其穩定和地緣政治實力都依賴於海上貿易航線。
美國一直沾沾自喜地認為,盡管它的遠洋貨輪數量今不如昔,但是它擁有一支軍艦多達千艘的海軍。這個令人欣慰的數字是隻想維護“大公地”秩序井然而無其他目標的各國海軍的總和。
中國部署新潛艇的速度驚人——一年三艘。這些潛艇可用來逼退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力量投放。眾說紛紜的中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似乎也是旨在威逼美國的地麵部隊遠離中國本土。而中國似乎越來越傾向於其海岸線邊的海域定義為其海岸的延伸——作為“藍色國土”擁有和控製。這種觀念跟將海洋視為“公地”的思想格格不入。
這包括“近海”——黃海、南中國海和東中國海。但是像印度洋這樣的“遠海”對中國這樣一個極度活躍的進出口國的全球貿易範圍也是至關重要的。馬漢的信徒們希望國家有能力保護本國在印度洋的利益。
美國海軍軍事學院的兩位教官吉原俊井和詹姆斯·R·霍姆斯撰寫了一項報告《紅星照耀太平洋:中國的崛起和美國海洋戰略麵臨的挑戰》。他們提醒讀者,馬漢把“製海權”定義為“在海洋上擁有壓倒一切的力量”。他說,這意味著有實力“將敵人的旗艦趕走,或隻允許它逃亡時出現;以及控製大公地,切斷來往敵國口岸的貿易航線。”
吉原俊井和霍姆斯說,在中國,馬漢曾被斥為“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使徒”。現在,他們在報告中稱,在重要的國際會議上,中國分析家援引馬漢好戰的製海權定義來強調“海權對中國的重要性”。
一位中國學者稱中國的經濟是“外向型經濟”。因此,中國極度依賴海上航線,而且現在陸地威脅幾乎不存在,於是中國有機會和動機在亞洲之外投放實力。從馬漢那裏,它找到了借口。
------------------------------------------------------------
轉貼,僅供參考,不負責核實其內容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