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日大比拚:不認真思考中國,日本就沒有未來!

(2011-02-23 11:02:55) 下一個




中日大比拚:不認真思考中國,日本就沒有未來!
 
 
日本政府文部科學省官房總務課長伊佐進一發表題為“討論今後的中國科技”的演講,這是中日兩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去年逆轉、中國超越日本的經濟地位後,日本湧現了各種議論中,目前最受關注的議題之一。

2007年至2010年出任日本駐華使館一等秘書的伊佐,現在作為文科省官員如何分析中日兩國科技發展的前景,吸引了約60名日本企業家和中國問題專家到場旁聽和提問。
伊佐周五(2月18日)晚在東京演講的開場白是“不認真思考中國,日本就沒有未來”。

他說,中國科技現在的國家基本戰略是創新,為此中國製定了吸引海外科技人才回國的“海歸政策”、以豐富的資金推進科技基礎建設等。

36歲的伊佐特別感歎中國人材輩出,他以2006年美國誕生的5萬名博士,其中三分一為外國留學生中,中國留學生5002人最多為例,來說明了中國人材輩出,也以其次是印度留學生2228人、韓國1529人,而日本人隻有330人為例,來說明日本人材不足的展望。
他介紹了中國培育精英的國家計劃,說明2007年以後中國加強了公費留學生政策,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2007年至2011年,每年支付旅費和生活費公費派遣5000名研究生,並以優厚的待遇吸引海歸,尤其偏重理工科精英。

伊佐說,對比之下,從日本在美國哈佛大學留學人數15年持續下降,到整個海外留學人數減少的趨勢,不應僅用低出生率的人口減少來解釋。

他介紹了《華盛頓郵報》形容日本人是“關在籠子裏的草食類動物”,來說明日本人越來越內向的趨勢,實際上也反映了日本海歸的理工科精英不但待遇相對低,而且還受欺負的結果。

急功近利的中國

不過伊佐指出,在中國現在萬事謀求即見成效的社會短視環境下,人材和購入世界一流的備一起,都不能獲得適當軟件得到充分發揮,管理落後、研究的投資也很少。

伊佐感概中國人才輩出,卻沒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華。

伊佐參觀過一個自詡研究開發費占企業收入兩成的高科技企業,怎麽都看不出投入大量研究開發費的痕跡,細問之下,才了解該企業把日本企業不算在內的調查費、申請專利等全算在研究開發費內。

民間所謂的高科技企業,實際上大部分不在發達國家定義的高科技範疇內。伊佐說,中關村一個把漫畫發送手機的軟件企業也自稱高科技企業,但日本來看實在是手機數據轉換的簡單軟件組合公司。

伊佐說,在中國以高科技為名,企業就能得到國家一些津貼。
他說,中國企業發展的第三個“研究開發”台階前,無論政府還是企業都認準收購海外技術企業、刷新包裝顯然比自己花錢去研究、發明合算,結果仍是“拿來主義”,沒有創新意識、知識產權意識很低。

汽車發動機這個現在已普及的機械科技上,中國這個急劇增長的汽車社會發動機基本還靠進口。

中日合作有潛力
伊佐說,日本的技術和中國的市場本來有很大的合作空間,現在環保合作方麵更有潛力。但無論從汽車還是手機這些日本都持有一流的技術產品來看,占中國市場份額最高的不是美國,便是歐洲,甚至是韓國,這是日本對技術過分自信和傲慢的結果。

伊佐進一認為中日可在環保技術方麵多加合作。
他呼籲日本企業拋棄過信,重視發展中國家市場,和學術界一起,謀求中國支持,討論出適應發展中國家包括一些具體的製式規定在內的技術標準,同時保護這種標準技術的秘密。

但他也警告日企不應激烈競爭便去仿效像韓國某集團為了維持低價,所以提供低質的經營哲學。

伊佐說,中日高呼“開始科技合作”的結果一步也沒跨出、或者說一步也不能跨出的原因是憂慮技術外泄,其中包括了中國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不力,盜用泛濫、員工轉職頻繁等現象。

他指出,低效率和貪汙、腐敗醜聞,以及盜用知識產權都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障礙。




--------------------------------------------------------------
轉貼,僅供參考,不負責核實其內容真實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