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1/2月號文章】:美國的衰落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國際事務首席評論員吉迪恩·拉赫曼)
美國無疑經曆過衰退周期。約翰·肯尼迪1960年競選總統時抱怨說:“相對於蘇聯,美國的力量一直在下滑,共產主義在世界各個領域穩步推進。”埃茲拉·沃格爾1979年出版的《獨占螫頭的日本》開啟一個10年,在這10年,人們對日本製造技術和貿易政策的恐慌不斷加劇。
當然,事實最終證明蘇聯和日本對美國霸權構成的威脅都是空想。所以,如果美國人像對待“狼來了”一樣對待關於中國構成的新挑戰也是有情可原。但是,這則寓言有個常常被忽略的事實:事實最後證明男孩是對的。狼真的來了——中國就是。
中國挑戰與蘇聯日本不同
中國對美國的挑戰在經濟和人口方麵更為嚴峻。蘇聯垮台的原因是效率極低的經濟製度,這個致命弱點掩蓋了很長時間,因為蘇聯從未打算在世界市場上競爭。相反,中國則在全球舞台上證明自己的經濟力量。這可絕非空架子式的蘇聯經濟。
日本當然經曆了多年的經濟增長,目前仍是出口強國。但日本從來都不是頭號大國的靠譜候選者。日本人口還不到美國的一半,也就是說,日本經濟要超越美國,日本人得比美國人富一倍以上。這種情況不可能發生。相比之下,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4倍以上。高盛公司曾在2008年經濟崩潰前做出一項著名預測:中國經濟將在2027年以前超越美國。按目前的速度,中國可能用不了那麽久就將成為世界第一。
中國的經濟力量已經使北京得以在世界範圍內挑戰美國的影響力。中國是很多非洲國家政府更樂意選擇的夥伴,也是巴西和南非等其他許多新興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還開始購買希臘和葡萄牙等歐元區經濟困頓國家的債券。
而國際舞台正在上演一個更宏大的故事:那就是眾多新興經濟和政治參與者的崛起,中國隻是這個故事中的主要內容。美國在歐洲的傳統盟友,包括英國、法國、意大利甚至德國,都在經濟排行榜上不斷下滑。印度、巴西和士耳其等新興強國則不斷崛起。這些國家都有各自的外交政策傾向,這些傾向的共同作用就是限製美國影響世界的能力。想想印度和巴西如何在全球氣候變化談判中支持中國。或者土耳其和巴西在聯合國投票反對美國製裁伊朗。這還隻是開始。
不要指望內部問題阻礙中國發展
美國人擔心國家衰落時往往忽視自己看起來最可怕的對手的種種弱點,這當然不錯。蘇聯和日本的製度缺陷隻在回頭追憶時才變得明顯。相信美國霸權未來將持續很久的人指出中國製度的潛在缺點。美國前總統喬治·布什最近接受英國《泰晤土報》采訪時提出,中國的內部問題意味著中國經濟不大可能在可預見的將來與美國相匹敵。
但是,自中國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迅速發展以來,預言中國奇跡將迅速終結是西方分析的主要特點之一。20世紀90年代,經濟觀察家們經常提到中國的銀行和國企危險處境。但是,中國經濟一直在發展,而且大概每7年就翻番。
當然,假裝中國不麵臨任何重大挑戰是荒謬的。然而,就算你把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動蕩考慮在內,認為中國對美國的影響力構成的挑戰將輕易消失卻是犯了大錯。一旦某個國家掌握了經濟發展的竅門,要讓它脫軌可不容易。
在核時代,中國不大可能卷入世界大戰,所以也遠遠不會麵臨德國住20世紀麵臨的動蕩和混亂。而任何經濟或政治困難都不足以阻擋中國崛起為強大國家的腳步。
美國領先優勢並非堅不可摧
照同前情況,美國有世界第一的經濟規模,世界領先的大學,還有很多世界最大的公司。美國軍隊仍然天下無敵,遠遠強過任何對手。美國的軍事開支幾乎是世界其他所有國家和地區的總和。再加上美國的無形資產。
這都不錯,但或許不像你想像的那麽堅不可摧。美國大學仍然是強大的資產。但如果美國經濟產生不了更多工作崗位,那些在斯坦福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就讀的才華橫溢的亞洲畢業生將大批回國。如果美國不能像過去那樣與機會、繁榮和成功密切相關,美國的吸引力也可能下降。
至於美國軍事,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的教洲在於,美國的武力不像前國防部張唐納德·拉姆斯非爾德等人想像的那麽好用。
美國人不僅漸漸失去到外國探險的興趣,美國軍事預算顯然也將在這個緊縮的新時代麵臨壓力。難怪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海軍上將邁克爾·馬倫指出,迅速增長的國家債務是美國國家安全麵臨的最大威脅。
與此同時,中國的軍事開支繼續迅速增長。這個國家不久將宣布建造首艘肮母,並計劃一共建造五艘。更嚴重的或許是,中國研究的新型導彈和反衛星技術威脅到美國太平洋霸權依托的製海權和製空權。在核時代,美國和中國軍隊不大可能發生衝突。中國人普遍認為,美國最終將發現自己沒何條件繼續保持在太平洋的軍事地位。美國在該地區的盟友——包括日本和韓國,還有越來越與其結盟的印度——或許與美國開展更緊密的合作以對抗崛起的中國勢力。但是,如果美國出於預算原因不得不縮小在太平洋的軍事力暈,美國的盟友將開始自我調整以適應不斷崛起的中國。北京的影響兒將擴大,而作為全球經濟新核心的亞太將戰為中國的後院。
全球化未必不是零和遊戲
從老布什到奧巴馬等連續幾任美國總統都明確歡迎中國崛起。奧巴馬任訪華前總結美國的傳統方式時說:“影響力不一定得是零和遊戲,各國不需要害怕彼此的成功……我們歡迎中國努力在世界舞台上發揮更大作用。”
但是,無論在正式演講中怎麽說,美國領導人顯然開始產生疑慮,而且不無道理。現代經濟學的主旨之一就是,貿易是互惠互利的,是雙贏而非零和。但這也暗示遊戲規則不受非法操縱。美國政府顯然認為中國貨幣定價過低是某種形式的保護主義,導致全球貿易失衡和美國的就業損失。《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保羅· 克魯格曼和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弗雷德·伯格斯滕等著名經濟學家都持類似看法,認為關稅或其他報複措施是合理的反應。雙贏世界到此為止。
涉及更大的地緣政治圖景時,未來的世界看起來更像場零和遊戲。事實上,崛起的中國與削弱的美國之間的競爭已經明顯地表現在從亞洲領土爭端到人權等諸多問題上。不幸中的萬幸是,美國和中國多半不會真正訴諸戰爭,但這是因為雙方都擁有核武器,而不是因為全球化神奇地消除了二者之間的分歧。
美國領導人在公開場合拒絕零和理論,這是對的。不這麽做就會不必要地引起中國人的敵意。但是,這不應模糊一個不可避免的事實:隨著經濟和政治力量從西方向東方轉移,新的國際競爭將不可避免地出現。
美國仍然擁有令人畏懼的力量。美國經濟終將恢複。美軍在全球擁有影響力,同時具備其他任何國家眼下都無法匹敵的技術優勢。但是,美國再也不可能擁有從蘇聯1991年解體到2008年金融危機這17年間的全球優勢。那個時代已經結束。
----------------------------------------
轉貼,僅供參考,不負責核實其內容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