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們的威脅的確是中國嗎?

(2010-12-10 05:39:14) 下一個



我們的威脅的確是中國嗎?What Threat, China?   Mises Daily


每周在國家新聞媒體中都會聽到關於崛起的中國如何對美國乃至其他國家,可能構成威脅的討論。這已經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那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對待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答案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本身不會對我們造成任何危害,而政治家們為應對其經濟發展所采取的可能行為才是根本上唯一存在的威脅。在自由貿易與政治孤立的條件下,中國不可能成為我們的威脅。

如今中國的發展看起來在很多方麵對美國構成了威脅。我們將在下文逐一討論這些威脅。

來自中國的新經濟實力的挑戰

中國一直被視作一股危險的潛在經濟力量。但簡單的認為一個國家通過占有經濟實力便能超越其他國家,是相當幼稚而不實際的。所謂經濟就是一群個人、企業乃至政府,通過勞動製造商品和服務用來和別人或別的經濟體進行交易。而這些交易意味著自願的交換、合作和雙邊的收益,而不是武力。

因此經濟本身不是“影響巨大的”,因為影響這個概念本身並不適用於生產與交換:人活著公司的生產不會強迫任何人。如果非要說有影響力的話,那也隻是在和政府權力的連接上搭上邊。

如果中國想和美國或是其他國家建立經濟上的關係,也隻能說雙方自願的交換。我所說的這個行為的主題,並不是一個單獨的實體,而是幾千萬的不同的人。就絕大部分而言,隻有個人或者個體公司是生產和交換過程中的主體,而非政府。

在自由貿易的環境下,不存在交易雙方一虧一賺的情況。貿易雙方都願意用自己所有的換取別人所有的,其原因在於各自都為自己的利益考慮,這樣貿易便會惠及雙方。如果其中一方認為它不能從交換中收益,它就不會參與其中。

國際貿易也是一樣:一些國家,也就是說將各種公司和工廠限定在地理疆域範疇內,他們集中力量生產自身具有相對優勢的產品和服務,而這些優勢由地理、科技、產量等因素決定。然後它們用所生產出的貨物與別的國家所生產出的進行交換。

中國在製造紡織物、服裝、數據庫儀器和鋼鐵等產品上具有相對優勢,而美國在生產交通工具、科學儀器、通信工具、化工等其他科技產品上具有相對優勢。(值得提醒的是,雙方在生產相同產品上還處於不同的生產階段。)

當兩國都集中精力生產其具有相對優勢的產品,雙方都能製造出更多量的總產品。這類似於兩個以上的員工在各自專注於某項特定工作時比每項工作都做一點時產出更多,也就是說勞動的分工會推動生產更多的總產量。

中國所擔任的角色就是同事:這個夥伴為全世界生產商品,而這些商品正式我們個人非常想占有和消費的。中國,像別的國家或是我們的合作者一樣,都是我們的經濟夥伴而非某種競爭者。

這個事實往往被那些無事生非的政客們掩蓋。如果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對我們的威脅,比如如果中國隻不過是我們的一個愛好和平的夥伴,政治領袖們將沒有那麽容易的“領導”我們。 國內的政治家們需要尋找可以與之爭辯的國外政客。因此便有了2007年參議員貝拉克奧巴馬所作的“時刻準備著應對麵前的威脅”的陳述。

“中國實力在上升,也不會消失。它既不是我們的敵人亦非我們的朋友,二十我們的競爭者。但是我們必須搞清楚,我們是否有足夠的軍方對軍方的聯係鞏固和中國的關係,以確保我們可以穩定這個地區。”

與這位總統觀點恰恰相反的是,事實上正是合作和交換才能穩定地區,這也是東南亞之所以已經相對穩定的原因。軍方與軍方的接觸隻會引起更加緊張的軍事衝突。

我們應該期待更多的國家發展成為中國這般經濟發達多產富饒的國家。如果這樣的話,全世界每年將會有數百萬的商品總量增長,這樣一來每樣商品的價格就會降低。換句話說,如果有數百個國家的生產量和中國或是美國一樣多,那麽就會有相當多的我們日常生活中想要或是需要的商品生產出來,並且它們的價格也會相應的降低,同時我們的生活水平也會得到極大程度的提高。

另外,那些擁有十億人民和他們聰明智慧的國家,不停創造出的新的發明和新的科技智慧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考慮一下,其他國家如果沒有美國或是西方的先進技術和商品,或變得多麽糟糕。甚至在那些最貧窮的地區、最落後的國家,人們必須依靠西方藥物、汽車、通信工具、飛機等東西改善生活。然而中國的新產品將會優化我們所有人的生活。所以數十個而非一個發展到經濟成熟期的國家,正是我們所期待的。

中國與我們爭奪資源帶來的威脅

在的自由貿易狀態下,沒有具有政治指向的政府壟斷的軍事力量,那麽國家不可能傷害彼此。但是當存在“指揮國家”的政治家時,這就是另一種情況了。

政治家們相信,或者說至少努力讓選民們相信,我們必須為能源戰鬥。而我們並不需要。作為個人,如果沒有這樣的認識,也沒有反對那些將國家軍隊導向戰爭的政治家的意識,將會沒有任何除了交換產品之外的獲得能源的方法。

中美都可以獲得他們需要的原料和原油,或者雙方為了這些各種各樣的資源展開競爭。而競爭的手段就是在世界市場競標。出價高者勝出。

有限的資源,甚至說所有資源,都和商品一樣,極為有限。因此,資源根據所需求情況被配置到各種地方被用作各種用途。這樣競爭性的投標被公司和工廠使用,也在國內消費者購買時使用。

總而言之,日本這個自然資源缺乏的國家在二戰後通過勞動和貿易取得經濟成就遠大於之前通過掠奪中國與朝鮮半島獲得的收益大得多。

恰恰相反的一個極具諷刺意味的事實是,政府對國內資源的保護常常成為戰爭的起因。但是當資源私有時,他們會努力避開市場。

如果每個國家都無法獲得自己所需的足夠資源,會怎麽樣?常人都能想到,這是不可行的。整個地球由各種化學成分組成:氧、氫、氮、碳、鐵、鎳等。人類僅僅獲取了地球表麵資源,甚至還沒有開始發掘海底兩英裏的資源。世界每天都在創造出更多的可用資源。

因此,我們需要在挖掘新資源的儀器工具上投資國有資金,而非用於生產坦克槍支來為爭奪資源的戰爭服務。

中國不從美國進口會帶來的威脅

有些人說,必須找到一個遠距離的市場。這是不對的。要求別的國家加入世界生產交換中的想法太理想化了,他們應該不受我們的幹涉。如果一個國家由於沒有別的貿易指向的國家,而不能發現出口市場,它就會在本國進行甚於產品的交換和消費。因為國內的消費需求永遠不會滿足。

但由於無知的政府官員和商人,他們募資發起活動,鼓舞人們用某種方法尋找海外市場,而戰爭是他們保證的手段。工業可以通過自身尋找國外市場,政府卻常常插手其中,嚐試用武力將國外市場變成“民主”和“貿易的夥伴”。這完全是不需要和不道德的。除此之外,戰爭摧毀了資源和商品,並帶走了生產商品和開發資源的能力,這樣做反而弄巧成拙。

軍事威脅

中國正在變得資本化和繁榮化,而美國正在變得社會主義化也正在落後。有人擔心中國將會成為主導力量。根據以上的情況,他們的人均經濟增長超過我們隻會讓美國收益。

但是經濟的增長意味著軍事力量的增強,這就使得人們的擔憂有根有據。在這個領域中,角色顛倒了:現在的美國恐懼中國的軍事力量,就像中國擔心美國潛在的軍事侵略意圖一樣。

強大的軍事力量隻能來自於強大的經濟實力。對於沒什麽能力擁有工廠、工具、機器和商品的國家來說,想生產坦克、導彈。戰鬥機和衛星係統也是不可能的。美國可以從中習得教訓:我們需要盡一切所能積聚資本並提高勞動生產率。

但這樣的考慮也錯誤的解讀了當前的問題。軍事威脅指揮來自於政治領袖而不是個體民眾。因此,中央集權的單一民族結構正是問題所在。

與政府相反的是,個人和企業沒有任何參與戰爭的動機。對他們來說,“戰鬥”的對手應該是具有企業精神的想法、製造過程和市場,或者是價格和利潤。他們並沒有真正的對手。當然現在的狀況並不與之複合,特別是在商業已經於政府混為一體時。這就是為什麽政府隻是簡單的維護法律而不投入工業中的原因。政企分離才能改變世界。

除此之外,每個國家的個人和企業都被卷入了生產和貿易的過程,為了他們的收益和利潤不遭受損失,他們有理由阻止國家走向戰爭,

絕大多數時候我們並沒有真的什麽來自外部的威脅。“威脅”往往由兩者構成,第一個是國家擔心自身有意或無意的不友善的行為造成的別人的軍事攻擊;而第二個是,每個國家因為擔心別人首先發起攻擊,都在加強軍事建設。這兩種情況對冷戰時期鐵幕兩邊的國家都適用。而後者更適用於如今美國隊中國軍事建設的擔心,反之亦然。

對於奉行孤立主義的中立國家來說,兩種情況都不會發生。原因在於這樣的國家努力使自己處於鮮被攻擊的位置。曆史證明孤立主義常常比“保衛”被侵略國更捍衛人民的生命。

關於外國和恐怖分子,我們必須問自己:“如果我們不去打擾他們,他們有什麽理由必須來攻擊一個總是遊離於中間路線的國家呢?他們是想來侵略我們然後掠奪我們的大樓和家庭,然後運到自己的國家?他們難道是想偷走我們的銀行存款?他們想定居在弗吉尼亞和俄克拉荷馬而不是自己的家鄉?他們究竟想獲得什麽?”

他們確實沒有任何理由來打擾我們,除非我們因為插手他們的內政而幹擾到了他們,或是我們現在有某項迫在眉睫的威脅。大多數衝突是有政治預謀的,當然不是市場競爭的產物。

貨幣與貿易威脅

十多年來,美國一直在抱怨中國人民幣匯率太低。據我們的政治家們所說,這就導致了我們向中國出口了太多的商品,而我們的就業機會也因為更廉價的勞動力轉移了。這個觀點有許多謬誤之處。

首先,為壓低成本,許多就業機會被轉移到了擁有廉價勞動力的中國,這是一個事實。但是每年仍然有許多市場指向的力量在不斷地變化,導致工作轉移到別的國家。例如在很多國家不斷變化的科技、生產能力、供給、價格、時間參數、資本可利用性以及顧客品位與偏好。

這些力量每年也會促使工作流向美國。道理同樣適用於一個國家的不同地區。這樣的經濟變化正式市場進程之一而且數百年前就開始存在。

再者,基於美國政策基礎的對市場和價格的曲解,也使得更多的工作轉移到海外,這比一個國家人為造成的低匯率的影響大得多。比如說,美國的企業和資本利潤稅(躋身於世界最高之列),工會工資立法控製,聯邦和各州最低工資的控製,數千頁旨在調節和提高經營成本或阻止某些產品生產或以某種方式生產的規定。

無論如何,一個國家缺少足夠工作的原因永遠不會是因為工作被轉移到了海外,因為國內需要做的工作總比做的人要多。正如我之前解釋的那樣,不同的國家在知道不同產品上擁有不同的相對優勢。無論價格是以市場為基礎還是政策基礎,一旦價格確立,結果仍然會是這樣:美國根據如今的情況在某些工業產業上有相對優勢。美國,和其他國家一樣,將會得到土壤,氣候條件,自然資源,技術,技能,或對某些特定類型的生產勞動力價格的適當組合。

對每個人來說,永遠有足夠的工作去做。存在失業(不包括暫時性和“摩擦性”的失業)的原因就是:存在政府施加的高於市場的工資率,或者是由於持續性的經濟破壞帶來存在大規模失業。而這樣的經濟破壞往往是因為央行融資存款增長時,為了防止損失被發現和勞工、資金根據價格流失,政府將這些資金保存起來導致的。

這兩種情況正是如今的美國正麵臨的,也正是導致目前失業的真實原因。我們的政治家們總是因為我們的經濟問題向中國提出指責,但實際上他們才是應該被責怪的人。

事實是這樣的,人民幣的低匯率幫助美國的消費者以低價格購買貨物。我們的政治家們推動中國提高匯率的同時促使我們為我們的進口支付更多,這樣一來那些依靠政策的出口商便能從中獲利。

另外,這是中國的貨幣,而不是我們的。中國理應按自己的意願處理自己的貨幣。

但中國的領導人也應該承擔一定過錯:貨幣是個人和公司進行商品交換的中介,它的價格應該由市場決定,而不是政府的價格控製決定。

在中國政府看來,為了增加出口必須牢牢控製貨幣。根據亞當斯密的觀點,這個古老的重商想法顯然是不合理的。通過刻意的要求出口多於進口,促使國家對外賣出的商品比買進的多將會導致國內商品變少,而價格會提高。如果一個國家將所有生產出來的商品用於出口而不進口任何商品,這個國家將收回一堆現金卻什麽都不買。財富隻有通過擁有更多的商品中來,而非更多的紙幣。

現在,美國像瘋了一樣狂印鈔票來確保將來價格的上漲和匯率降低,中國人認為他們也會因此被迫通貨膨脹。他們的理由是,如果美元的數量和價格按照額外的銀行儲備的數量同比增長的話,除了降低自身的人民幣數量或者也進行通貨膨脹,中國將毫無辦法保持人民幣對美元穩定的匯率。中國必須上漲物價來降低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以免人民幣相對於美元的匯率上漲。

這樣的話,中國政府的確會被迫讓人民幣貶值,但這原因僅僅在於政府會堅持它的非理性商業經濟操作。困擾中國的通貨膨脹將會給中國人民帶來壓力,而這時完全不必要的。中國政府應該在美元貶值時讓人民幣升值,而不是讓人民幣貶值帶來“競爭力”。由市場力量調整的貨幣升值,將會讓各國的貨幣回歸應有的位置,也會讓兩國長期的貨幣匯率維持在真正的水平。

如今,兩個國家存在著權力的競爭較量,中國的進出口將趨於平衡。在這樣的狀況下,進入和出口的商品將實現等量,中國的國民將會以低價購買更多的商品,生活水平也同樣會得到提高。

結論

中國或別的國家變得更加資本主義化或是富裕化,並不會給我們帶來任何威脅。相反,讓十億人們加入生產,會增加全世界的商品供給,也會降低商品價格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每個人都可以從貿易中獲益。促使中美人民願意交戰的唯一原因隻有他們親愛的領導人的慫恿。對我們的國家安全都成真正威脅的隻有那些政治家,而不是全世界的其他國家的經濟增長。


----------------------------------------
轉貼,僅供參考,不負責核實其內容真實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