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歐戰略緊密合作,美國為何感到擔憂?

(2010-11-24 20:25:00) 下一個



中歐戰略緊密合作,美國為何感到擔憂?
 
 
自入侵阿富汗、伊拉克,以及次貸危機引發金融危機後,美國國力明顯衰落,其掌控世界的能力急劇下降,世界格局越來越向多極化方向發展。在多極化格局逐步發展的過程中,中國、歐洲、俄羅斯等有實力、影響力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大國,逐步與美國一起,各自成為世界格局的一極。在此戰略背景下,中歐關係該如何發展?在此我們做些分析和思考。
    要分析和思考中歐關係的現狀和發展走向,可以從四個方麵來思考:一是世界格局發展的特點。二是歐洲的特點及戰略意圖。三是中國的特點及戰略意圖。四是中歐關係特點及發展走向。

    一、世界格局發展的特點。

    世界格局發展特點,可以從歐洲的工業革命開始,到現在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歐洲世紀階段。第二個階段是美蘇爭霸階段。第四階段是美國獨霸階段。第四個階段是世界多極化階段。

    (一)歐洲世紀階段(1765年至1945年)

    1765 年,珍妮紡紗機的出現,標誌著工業革命在英國乃至世界的爆發。18世紀中葉,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由一係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後,歐洲利用工業革命奠定的軍事領先技術,開始了全球殖民活動,期間先後產生了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等世界性的殖民主義霸權強國,世界處於歐洲統治之下。這一格局,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歐洲因為爆發戰爭,各國元氣大傷,美國趁機介入,不但勝利結束了歐洲統治世界的曆史,而且獲得了殖民歐洲的主導權,歐洲從此淪為美國海外最大的殖民地。

    (二)美蘇爭霸階段(1946年至1990年)

    1946 年,隨著英國首相丘吉爾發表的“鐵幕演說”,美國聯合歐洲、日本拉開了陣對蘇聯陣營的冷戰序幕,世界由此進入了美蘇爭霸的冷戰時代。在美蘇爭霸的冷戰時代,歐洲被動地被美國推上了冷戰陣營的第一線,成為美國對付蘇聯的前沿陣地。英國挑起美蘇爭霸的冷戰時代,是因為英國雖屬於歐洲,但遠離冷戰前沿,處於歐洲的安全大後方,美蘇爭霸,歐洲安全和發展受製,英國卻漁翁得利。在整個美蘇爭霸的冷戰時期,歐洲的安全一直被美國所掌控的北約所主導,完全沒有自主權。在此情況下,法國的戴高樂意識到美英的陰謀,但無力抗拒,隻好於1966年7月1日,毅然退出北約,置身於美蘇爭霸的事外,防止被美國所挑起的歐洲戰火再次重演二戰悲劇。一直到1990年,蘇聯崩潰,華約解體,美蘇爭霸的冷戰體係才驟然瓦解。

    (三)美國獨霸階段(1990至2008年)

    蘇聯崩潰,華約解體,意味著美蘇爭霸中,美國獲得了勝利。為了擴大勝利的成果,美國領導北約開始東擴,趁勢掠奪俄羅斯的財富,擠壓俄羅斯的勢力範圍,防止俄羅斯東山再起。

    蘇聯解體,對歐洲是好事,也是壞事。是好事,是因為蘇聯解體,歐洲失去了假想敵。是壞事,是美國力量更加強大,歐洲被美國掌控得更加牢固,推翻美國殖民的日子遙遙無期。

    隨著歐洲的發展,不但恢複了二戰時期的元氣,而且經濟開始崛起,大有超過美國的態勢。歐洲一體化進程加快,歐元推出。歐洲自立的態勢,歐元威脅到美元霸權,歐洲防務一體化威脅到美國所掌控的北約存在,歐洲政治自立,威脅到美國對歐洲事物的主導權。為此,美國主導北約,發起了科索沃戰爭,以分解南斯拉夫為手段,打擊歐元,宣示對北約的主導權,警告歐洲內部的蠢蠢欲動的反美國。

    美國為了進一步擴大自身的戰略優勢,陸續推出了大中亞計劃和大中東計劃,開始入侵阿富汗、伊拉克,威脅伊朗,妄圖掌控中亞、中東石油與天然氣,既可遏製新興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進程,也可遏製歐洲、日本等盟友的經濟發展,同時遏製俄羅斯恢複蘇聯地盤,可謂一箭三雕。

    伊拉克戰爭後,中俄歐三方開始戰略合作,在伊朗構築陣地,阻擊美國的戰略進攻。隨著伊拉克戰爭勝而不利,阿富汗戰爭久拖不決,加上美國靠金融掠奪世界財富過度,中俄歐三方的戰略緊密合作,美國國力開始衰落,無力掌控全球局勢。特別是次貸危機的爆發,宣告了美國獨霸世界的時期結束,世界開始逐步進入多極化格局時代。

    (四)多極化時代(2008年開始到區域化格局形成)

    次貸危機爆發後,暴露了美國國內經濟空心化、信貸過度的致命弱點。美國的國力,是建立在美國軍事霸權和美元金融霸權基礎之上,美國軍事霸權,無法戰勝伊拉克、阿富汗的反美武裝;美國金融霸權,無法展開如同80年代的對日“廣場協議”和98年的對亞洲四小龍“金融風暴”的金融戰,這必然導致了美國世界的崩潰。美國回歸到美洲,世界各大洲由區域性大國所主導,這標誌著世界進入了多極化時代,這一趨勢將會在大國角力後,格局越來越清晰。

二、歐洲的特點及戰略意圖

    (一)歐洲的特點

    一是國家多,人口多,戰略地位重要,國力基礎雄厚。

    歐洲有45個國家和地區,人口7.28億,分西歐、北歐、東歐、南歐四個區域。北臨北冰洋,西接大西洋,南臨地中海與非洲相望,東與俄羅斯、亞洲各大國相連,戰略地位重要,是世界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具有雄厚的國力發展基礎和科技積累。

    二是經濟發達,科技先進,經濟實力雄厚。

    經過二戰後幾十年的發展,歐洲經濟不但得到完全恢複,而且崛起,大有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的趨勢。特別是歐元的推出,構成了對美元霸權的直接威脅。

    三是安全體係薄弱,時刻麵臨戰爭威脅。

    一戰和二戰的策源地都是在歐洲,這不是戰略偶然。二戰之後,歐洲實質成為美國的殖民地,美國通過北約,掌控歐洲的安全。特別是北約成立,美國利用北約,將歐洲國家捆綁在美國的戰車上,為美國霸權利益服務。自二戰後爆發的大多數戰爭,都是美國糾集歐洲國家一起打的,形成了歐洲賣命,美國得利的局麵。歐盟防務一體化,開始嚴重威脅到美國所主導的北約安全,勢必受到美國的越來越強烈的反對。

    四是內部發展不平衡,各國利益不一致,容易分歧,為美國所利用。

    歐洲國家,內部發展不平衡,有發展中國家,有發達國家;有大國強國,有小國弱國,這必然導致他們的各自利益訴求和戰略重點不一致。一些小國、弱國,對一戰二戰的殘酷至今心有餘悸,所以他們把國家安全的希望寄托在美國所主導的北約身上,所以中東歐國家寧願冒著被西歐大國和俄羅斯的反對,還是引狼入室,讓美國在其本土建立反導係統。法德英意等大國,極力推動歐盟一體化,特別是經濟和軍事一體化進程,勢必受到美國的極力打壓。

    (二)歐洲的戰略意圖

    歐洲二戰前的強大,靠的是對外掠奪殖民。歐洲二戰後,是靠和平發展起來的,但目前隻是經濟上強大,安全防務上卻十分脆弱。科索沃危機、希臘危機、愛爾蘭危機,等等危機,層出不窮,時刻威脅著歐洲的安全穩定和經濟繁榮。所以歐洲要成為世界一極,而且恢複到二戰前的地位和輝煌,首先必須實現安全防務上的自立。從俄歐安全擴大合作,中歐建立越來越緊密的“全麵戰略夥伴關係”等說明,歐洲擺脫美國控製而實現戰略自立的意圖越來越明顯,這將成為歐洲未來發展的戰略重點。

    歐洲實現安全防務自立的戰略標誌是北約瓦解,歐盟建立自己完備的安全防務體係和決策機製。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和俄羅斯的戰略支持,是歐洲獲得安全防務自立的關鍵。從科索沃獨立後續危機的冷藏,到格俄戰爭中歐盟的中立偏俄的戰略行為;從中歐關係的進一步發展,到中美在東北亞博弈時的歐盟中立態度;從歐俄安全合作擴大化,到歐盟在阿富汗戰爭中的不作為;從英法軍事合作,到歐盟內部一體化進程的加快,都深刻印證了歐盟成為世界獨立一極的戰略意圖。

    三、中國的特點和戰略意圖

    中國的崛起,對歐盟不是威脅而是機遇。除了中歐經濟上互補性強外,還因為中歐具有共同的戰略對手---美國。美國遏製中國,更遏製歐洲。可以反過來說,美國要遏製中國,首先必須遏製歐洲,獲得歐洲的支持,才能反過來遏製中國。這是歐美的戰略控製體係決定的。

    (一)中國的特點。

    一是土地廣闊,人口眾多,政治強大,是中國發展和崛起的堅實基礎。

    中國具有960萬平方公裏的廣闊陸地麵積和300多萬平方公裏的廣闊海洋麵積,具有13億多人口。中國共產黨一黨執政,多黨協商的政治體製,確保了中國國內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發展的穩定,這些都是中國發展和崛起的堅實基礎。

    二是新中國經過6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世界性的大國、強國。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經過60多年的艱苦卓越發展,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得到全麵發展,已經成為世界性的大國、強國。

    三是中國采取的互利雙贏外交戰略,是中國與世界各國友好交往的戰略方針。

    中國堅持采取互利雙贏的外交戰略,使中歐幾十年來關係發展迅速,共同利益日益增多,雙方關係更加健康穩定。

    (二)中國的戰略意圖

    中國安全受到最大的威脅,是美國霸權主義的戰略威脅。中國要成長為世界一極,必須突破美國的島鏈戰略封鎖。在對付美國的戰略控製和遏製上,中歐具有共同的戰略合作點。自2008年後,中歐戰略互動頻繁,特別是希臘危機過程中,中國主動伸出援助之手,協助歐洲維護歐元區的金融穩定,就是典型的例子。在科索沃獨立問題上,中國保持中立公正立場;在格俄衝突問題上,中國保持支持俄羅斯立場,粉碎了美國妄圖利用北約打壓俄羅斯,挑起歐俄戰略衝突的陰謀。可以預料的是,中歐不但經濟上發展互補性強,而且戰略上合作力度也會越來越強,這是中歐雙方戰略目標和意圖所決定的。

    四、中歐關係特點及戰略走向

    第二次世界大戰給美國的戰略啟示,就是在某個區域製造戰爭和動亂,可以使該區域所有國家大傷元氣,作為外來戶,美國就可以趁機漁利,獲取該區域的戰略主導權。擴大來說,在某個區域塑造一個與鄰為敵的強大敵人,或者在某個區域到處放火,同樣可以迫使該區域的國家尋求外來保護,破壞該區域的發展態勢,讓美國漁利。在亞洲、在歐洲、在非洲、在拉美,美國都是這麽幹的,這是美國強大的秘訣和戰略。

    中歐都是作為崛起大國,中國側重經濟上的崛起,歐洲側重軍事上的崛起,在崛起的過程中,對自身綜合安全的防護,就成為中歐共同的戰略利益。你支持我亞洲區域的戰略安全,我支持你歐洲區域的戰略安全;你支持我亞洲區域的經濟發展,我支持歐洲區域的經濟發展;就成為中歐現在乃至未來的戰略共同合作點。所以,中歐關係的戰略走向,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反美單極化戰略合作階段。二是多極化格局階段。

    (一)反美單極化戰略合作階段(2008年至世界多極化格局形成)

    美國想繼續殖民歐洲,必然極力主導北約,反對歐盟的防務一體化進程;美國想遏製中國,必須獲得歐盟的戰略支持。所以,歐美之間的鬥爭重點,由開始的歐元與美元的鬥爭,升級到歐盟防務一體化和美國主導北約之間的鬥爭。從這次召開的北約峰會可以看出,歐盟通過拉攏俄羅斯加入北約反導體係,來破壞美國主導北約反導的局,就是此例。

    美國要主導北約,必須挑起戰爭。隻有戰爭,才能增強美國在北約的主導權。東北亞角力中,美國通過天安號事件、釣魚島事件,重新奪取了美韓同盟、美日同盟的主導權。在歐洲也一樣,美國必然通過某場戰爭或衝突,如歐俄之間的戰略衝突,歐洲內部的戰略衝突,以增強美國對歐洲的掌控。

    在美國展開對歐盟、中國乃至俄羅斯的戰略進攻態勢下,中俄歐三方的戰略協同,將是大勢所趨。

    (二)多極化格局階段

    隨著時間的推移,世界進行力量的排列組合,世界將形成“歐俄合作,逐步主導歐洲;中國逐步主導亞洲;美國主導美洲”的多極化格局。

    多極化的實質是區域化,區域化的主要特點是經濟、防務、安全、政治、科技、文化等區域一體化。多極化格局階段,區域與區域之間,實力相差無幾,既存在競爭關係,也存在合作關係。特別是安全領域,各極所主導的區域,需要彼此合作,才能促進本區域的發展和進步,形成“合則兩利,鬥則俱傷”的戰略依存關係。

----------------------------------------
轉貼,僅供參考,不負責核實其內容真實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