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究竟是強是弱?

(2010-11-21 18:12:13) 下一個



中國究竟是強是弱?


Jeffrey N. Wasserstrom

2010-09-22

 
發自加利福尼亞州歐文市——中國政府最近使用了不同尋常的強硬語調來宣示其對有爭議的國際水域所擁有的主權。這導致了一係列緊張態勢,尤其是在中美之間,對此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強調說奧巴馬政府正準備介入以確保對南中國海爭端的公平裁定。而中方發言人則對此表示譴責,認為這無異於回到那個美國自以為可以,甚至應該嚐試去“遏製”中國的年代。

其中一種解讀中國不斷升級的措辭——及其對美韓軍演的強硬回應——的套路就是認為這顯示出中國領導人目前極度自信並試圖展示其實力。但事實其實更為複雜,通過更仔細的分析,我們會發現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言行舉止其實是一種缺乏安全感以及驕傲自大的混合體,而中國官員則經常在誇大或是掩飾中國的崛起之間遊移。

當然,有時候中國領導人確實看上去春風得意並且樂於四處炫耀。即便在最近的外交爭端中,中國領導人也很喜歡將自己的經濟刺激計劃與奧巴馬的相比較,顯示自己在對抗金融危機方麵效率如何之高。

可是當媒體在上月大肆報道中國正式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時候,中國政府卻沒有為壓倒一個長期競爭對手,進而劍指美國而歡呼雀躍,而是發布聲明強調中國依然是個“貧窮的發展中國家”。

雖然中國領導層這種分裂型人格的自大一麵經常會令鄰國及美國深感憂慮。但也有必要記住共產黨的自信也有其積極效應。正如政治學家凱文·奧布萊恩所說,中國政府越來越願意與國內示威者達成妥協,而不是一概將這些集體行動視作顛覆行為,這顯示出其日益增加的安全感。

與此相反,中國某些最令人惱火的舉動可以歸結為其內心缺乏安全感的誇張表現。以對異見人士劉曉波的嚴厲處理為例,官方指控其在網上發動捍衛公民權力的請願行為,並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有期徒刑11年。試想一個真正擁有自信的統治精英會對劉曉波的這種舉動如此敏感嗎?

其實這種分裂型人格中自大的一麵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從1990年代末到2000年,許多觀察家都認為共產黨的統治已經是強弩之末,肯定會走上由東歐劇變作為開端的“列寧主義滅亡”之路。但中國共產黨的政權卻一直維持到了今天。戈登·G·昌格所寫的《中國即將崩潰》一書曾經在機場書店中熱銷,如今也已被馬丁·雅克斯的《當中國統治世界》取而代之了。

那麽中國的統治者為什麽會不斷倒退到懷疑和恐懼之中?他們又為什麽要嚐試避免中國被定義為超級大國呢?

在競爭中對中國崛起的刻意低調是有其好處的。一個“貧窮落後的發展中國家”比一個經濟巨人好處更大,因為在應對全球性的重大挑戰(比如氣候變化)方麵,“發達國家”必須付出更多。

與此同時,在人均收入方麵中國確實還是一個“貧窮”國家。而除了那些光鮮靚麗的大城市之外,其國內某些地區確實就是一個混亂的“發展中”國家。

中共正處於一個非常敏感脆弱的境地——而他們也有所察覺。雖然過去的那些預測和悲觀情緒都是錯誤的,但中共的存活時間比預期要長並不意味著它就沒有弱點。最明顯的就是當年引發天安門事件的那種對腐敗和裙帶關係的憤怒至今依然未曾消散。

因此中國領導人隻能繼續依靠一種圍繞著曆史流血犧牲事跡營造的愛國主義來維持(統治)。他們的合法性來自於中國共產黨崛起於反抗外國統治過程中的曆史,並由此斷定共產黨特別適合中國,使其能在一個敵對的國際環境中免遭恐嚇,而且隻有他們才能提供發展所需的穩定環境。

中國領導層的分裂型人格也解釋了前美國國務院顧問蘇珊·舍克在其著作《中國:脆弱的超級大國》中所提到的一個有趣現象。當她向美國朋友們提到該書的書名時,他們都奇怪為什麽她要用“脆弱”這個修飾語,而她的中國朋友們卻說將中國定義為“超級大國”還為時過早。

舍克的書名還包含著一個困擾著外交事務的重要現象:外國人日漸確信中國就是一個超級大國,並以此認為中國有必要負擔起相應的責任。雖然中國的統治者有時會接受這種稱號——但中共有時的行為,卻仿佛其手中的政權正岌岌可危似的。

傑弗裏·瓦瑟斯通,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曆史學教授,《亞洲研究學報》編輯。他的最新著作是《21世紀的中國:每個人都必須了解的事實》

----------------------------------------
轉貼,僅供參考,不負責核實其內容真實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