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阿富汗出錢出力 中國漁翁得利?
【美國之音中文網/記者蕭洵/華盛頓電】
中國與阿富汗之間僅有短短76公裏長的邊界線,而且基本上處於崎嶇難行的帕米爾山脈。古代連接中國與西亞的絲綢之路曾經取道這裏,但那條曾經有負載絲綢的駱駝緩慢行進的道路,早在60年前已經被封閉了。
路雖不在了,中國與這個貧窮鄰國之間的經貿關係卻在近年來不斷熱絡起來。這尤其表現在礦產的投資方麵。2008年5月,中國與阿富汗簽下的艾納克銅礦開發協議價值至少30億美元。雖然中國在礦產資源方麵的投資觸角已經遍及全球,但是這宗交易卻顯得相當敏感。
阿富汗是以美國領導的全球反恐努力的焦點所在。美國和它的盟國在那裏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軍力。而中國人在塔利班政權被推翻之後,對阿富汗所表現出的投資興趣,在許多美國人看來,卻顯得不那麽自然。
一個相當普遍的看法是,當美國人拋灑了鮮血,傾注了財力,作出巨大犧牲的時候,中國人卻在阿富汗吃起了免費的午餐。
華盛頓保守智囊機構企業研究所的防務研究中心的學者蒂姆薩利文(Tim Sullivan)說,中國與阿富汗之間的關係主要表現為經濟交往,尤其是在礦產資源上的投資。他說,中國這樣做是在冒險漁利。
薩利文說:「我認為中國人熟知怎樣在北約聯軍在穩定和安全方麵處境艱難的時候從中漁利,或者說對它加以利用,冒險表現出對阿富汗礦產業投資的興趣。」
其後,又傳出中國公司卷入阿富汗礦產部門官員受賄案的消息。這些都讓外界,尤其是美國人感到憂慮。一方麵,他們擔心有官方支援的中國公司能夠通過抬高價碼的方式,在與美國或其他國家礦產公司競標的時候,不公平地贏得阿富汗豐富礦藏的開采合同;另一方麵,他們認為這樣會助長這個國家本已猖獗的腐敗問題。
正如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研究員亞伯拉罕丹馬克(Abraham Denmark)2009年5月在美中經濟安全審議委員會作證時所說的,中國在阿富汗的利益其實是相當複雜和多層麵的。
丹馬克認為,中國對阿富汗表現出的投資興趣,一方麵是受到國內因素的驅動。他說,中國在全球範圍尋找資源,是為了維持本國經濟增長,防範經濟滑坡導致社會出現不穩定;而它在阿富汗的做法也是出於這樣的考慮。丹馬克認為,阿富汗的穩定和安全,其實也符合中國自身的利益。
中亞-高加索學會執行主任尼古拉斯斯旺斯特羅姆(Niklas Swanstrom)也持類似的看法。他認為,中國是在以自己認為切實可行的方式維護那裏的安全局麵。他說:「我認為中國人的想法是對的,正確的方式是解決社會經濟方麵的問題。所以穩定和發展是它利益的一個組成部分。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出於自身考慮,當然也是為了維持地區的穩定。」
斯旺斯特羅姆說,中國人很清楚,阿富汗發生的一切都關乎它的盟友巴基斯坦;僅考慮到這個因素,中國人就會很嚴肅地看待阿富汗的穩定問題。
不少學者相信,中國與阿富汗之間建立穩定的經濟關係符合它長期以來在南亞地區的戰略意圖,就是對印度形成製約。
傳統基金會的防務專家薩利文說:「談到中國與阿富汗建立經濟關係的戰略意圖,我認為其目標是針對印度。中國和巴基斯坦的關係非常密切。當然,中國與孟加拉國和尼泊爾發展關係也不是什麽秘密了。這其中的部分原因是要牽製它在這個地區的對手印度。而我們看到,中國也在以類似的方式增強對阿富汗的影響力。」
但是,對於美國而言,中國如何處理與阿富汗的關係關乎自身利益。丹馬克在美中經濟與安全審議委員會作證時談到這方麵的影響時說,美國長期以來都呼籲中國成為負責任的國際利益攸關者,但盡管中國緊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但它在那裏的國際反恐努力中卻著力不足;此外,中國在獲取資源和市場的過程中,通常不顧及管治、腐敗、公信力和人權等問題,而中國對阿富汗提供的經濟援助可能會削弱美國在向其提供國際援助時捆綁條件,以達到重要目標的努力。
不過,許多專家認為,中國與美國在這個地區有著共同利益,因此華盛頓方麵應該說服北京政府在阿富汗形成積極的影響力。不少意見認為,美國不能指望中國派軍參加阿富汗的軍事行動,因為中國不願參與北約指揮的行動;但是,美國可以讓中國看到在該地區的共同利益所在,通過自己強大的資本流動性,在經濟方麵對阿富汗形成有利於美中兩國、同時有利於該地區穩定的影響力。
【2010/11/15 美國之音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