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戈爾巴喬夫給中國的兩點忠告

(2010-10-07 16:35:57) 下一個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戈爾巴喬夫給中國的兩點忠告 



 
作為冷戰末期的重要人物,西方世界一直將戈爾巴喬夫列為座上賓。他的書在歐美十分暢銷,西方各國的政府、大學及民間機構還紛紛頒發給他形形色色的獎項和榮譽稱號,1990年他甚至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然而,當繁華散盡,當蘇聯社會主義大廈轟然解體後,這位蘇聯政壇的領導人並不甘於寂寞地了此殘生,不甘心被曆史推出政治舞台, 1996年,他出馬競選俄總統,卻隻獲得了0.5%的選票…… 可以說, 戈爾巴喬夫的憂傷自1991年就開始了。
 
   那年12月, 戈氏下台已成定局,當戈爾巴喬夫、葉利欽和雅科夫列夫三人坐在戈氏的辦公室裏研究確定了蘇聯總統下台的條件,戈爾巴喬夫在辭職書上簽了字。此後沒有幾天,人還沒有走, 茶就已經涼得透心:在戈爾巴喬夫宣布辭職的第二天,當他按原計劃去會見一個日本代表團時,工作人員居然勸他別來克宮。最後,戈爾巴喬夫被迫隻能在三樓工作人員的房間裏會見了日本客人,然後永遠離開了克裏姆林宮。 

    
    蘇聯解體後幾年,俄經濟陷入曆史上最困難的時期。通貨膨脹使戈爾巴喬夫的退休金大為貶值,僅有的8萬美元存款也因銀行破產付之東流。

 
    戈爾巴喬夫在西方受到讚揚和歡迎, 卻至今得不到多數俄羅斯國民的諒解,大多數俄羅斯人仍然把他視為蘇聯解體、蘇共垮台的罪魁禍首。在一次競選活動中,他被一名憤怒的選民重重地扇了一記耳光。2005年10月的一天, 他在莫斯科參加一個圓桌會議時, 被一名與會者潑了一臉水。今年2月底, 俄羅斯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 超過50%的俄民眾認為, 戈爾巴喬夫作為蘇聯領導人"過大於功",僅有14% 的人對他表示好感……

 
如今年近八旬的戈爾巴喬夫,女兒伊麗娜是他唯一的的依靠, 伊麗娜經常發現, 父親經常情不自禁地陷入沉思, 那雙老眼裏滿是哀傷。

 
戈爾巴喬夫說: "我給中國朋友的忠告是: 不要搞什麽‘民主化',那樣不會有好結果! 千萬不要讓局勢混亂,穩定是第一位的。"

 
談到蘇共垮台,他說:"我深深體會到,改革時期,加強黨對國家和改革進程的領導,是所有問題的重中之重。在這裏,我想通過我們的慘痛失誤來提醒中國朋友: 如果黨失去對社會和改革的領導,就會出現混亂,那將是非常危險的。" "我們在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使蘇聯社會大開放。在殘酷的國際競爭下,國內工業受到了致命打擊。極少數人一夜暴富,斂財數額之巨僅次於美國的大亨,而赤貧的人數卻遠遠超過了蘇聯時期。" 在戈爾巴喬夫悔悟之前,不少前蘇聯的所謂"持不同政見者"也先後進行過反思。這些人在對比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變化後,難以接受這一他們曾為之呐喊、奮鬥的結局。

曾經對前蘇聯時期進行過尖銳批判的梅德維捷夫教授,麵對解體後迅速衰落的俄羅斯無奈地表示:"無須向任何人證明,戈爾巴喬夫執政之前的蘇聯,比現在的俄國好得多。戈爾巴喬夫留給後人的遺產有三個:一是世界大國蘇聯的分崩離析,二是無節製的通貨膨脹,三是80%的人進入貧困線,數百萬貧困者流落街頭。"

 
曾由於持不同政見而定居巴黎的馬克西莫夫,麵對自己祖國的現狀也發出感慨:"假如知道自己過去寫的書會產生這樣的結果,他就不會寫那些書;假如知道蘇聯這隻大船會沉沒,他就不會去搖撼這隻船。"



----------------------------------------
轉貼,僅供參考,不負責核實其內容真實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